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它是真正的道场,还是虚有其表的道场,不难得知啊!供养说广修,因为它的范围非常之广泛,刚才跟诸位说了,因为你性德广大,你要不广修,性德不能够显现。前面跟诸位说明十愿,愿愿都是显性德的,那么这个地方所说的,注解上偏重在事,其实理事它都具足,这个注解在事相上,“广罗五尘贵品。修饰百味珍馐。陈供法界如来。奉养十方海会。”这些讲的都是说在事相上。诸位听我刚才所说的似乎只是我们在家信徒对出家法师要供养,我们学生对老师要供养,那么出家法师跟做老师怎么样呢?他也要广修供养,供养之后有多余的呢?就要布施,不能放在那个地方。

  那么还有人说,我供养的钱放在银行里,攒,攒到一笔相当数字了,我再来做一个好事情,这样好不好呢?不错啊?实际上不可以。为什么呢?你的心已经攀缘了,心不清净。随手布施,心清净,不攒积,有多小舍多少,清净,这样才如法。底下一段讲境界相也非常地广大,跟前面一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这个也是三种无尽,佛刹无尽、诸佛无尽、菩萨海会无尽,都是我们供养的对象。“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这是能供之心,跟前面两段意思也相同。

  如果没有普贤行愿的法力加持,自己甚深信解就做不到,所以这个十大愿王的的确确不是一般人能够修学的,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大的心量。这个心量实在是太广大了,决定用的是清净心、平等心来修这个法门。那么下面举所供之物,“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这一句是总说,底下就举几个例子。“所谓华云,鬘云。”这是花,鬘也是花,花穿成花环就叫做鬘,印度人有这个习俗,花穿成一串套在脖子上,这是花鬘。“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那么这是举几个例子,在这一段注解里面写得很详细,诸位自己去看。

  经文里面有几个字是必须要晓得它表法的意思,这是我们在经上常常会看到的,它用云,花云、鬘云、天音乐云,它都用一个云, 在华严经上我们见到太多,一切经上也常常看到。云代表非有非无,我们看到云彩,坐个飞机到上面去看没有了,代表非有非无。我们要不要用这些供呢?要供。能不能执著呢?不能执著。诚心诚意去修供养而不执著,无分别无执著,云是取这个意思,这叫真正供养,才能显自己的性德。那么世间人供养,他著相了,著相有没有福?有福。著相的福小,福报小,人天善果,小果,不能称性。因为普贤十愿,愿愿都要显性,著相就障碍了见性,所以它用这一个字。而且还有一个常用的字,就是用天,天不但是有尊贵的意思、高显的意思,同时有自然的意思,天然之物。这个取随缘而不攀缘,这个就是天然,就是自自然然地供养,不要刻意去寻求,刻意寻求又是攀缘心了。

  攀缘,心就不清净;随缘的心是清净的,所以它有这个意思在。供花,花代表因,所以所有供养,诸位要晓得都是供养自己的法性,依养自己的自性,见到花想到自己要修因,花代表因行。花非常美,想到我们现在自己有许许多多烦恼,烦恼是迷失自性而生的、变现出来的,所以烦恼与性德是一个东西,迷了是烦恼,悟了是性德,性德美呀!真善美呀!所以觉悟之后,把所有丑陋的烦恼都变成真善美慧的性德。那么它在具体代表在经上讲,代表六度,代表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加上十度就后面是,方便、愿、力、智,这个就十波罗密,也就是菩萨修学的十个纲领;所以供花代表这个意思,看到花了,念念不忘修六度因行。所以它供在那里不是好看的,它里面代表有意义的,是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让自己迷失了自性,它取这个意思,所以供花。

  那么供音乐,前面说过了,音乐是表称赞如来的意思。所以我们用梵呗、歌咏、赞佛,这是音乐;前面跟诸位讲过很多,它的作用非常广大,效果非常地殊胜。伞盖,伞跟盖是两种东西;伞是遮太阳的,遮阴的,也可以遮雨的,古时候伞圆形的,诸位在寺庙里面你还能看得到。盖是宝盖,盖是防灰尘的,那么这也是里面有表法的意思,这就是预防五欲六尘,不让五欲六尘染污了自性,取这个意思,你一定要懂得。所以佛门里一切的陈设全是教学的艺术,它叫你一看,你心里就体会了。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所在,心地要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你自性上好比就有了伞了,有了盖了,取这个意思。

  衣服表忍辱,忍辱衣。衣是礼,在儒家是礼,行礼的时候,要穿上礼服。衣服遮羞的,有忍辱的意思,所以见了衣,穿上衣,就要晓得修忍辱波罗密,就是晓得修礼敬诸佛,它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供养衣服。香代表的意思尤其是多,我们赞子里面有戒定真香,所以香表戒、表定、表慧,五分法身相,表解脱,表解脱知见。在我们初学人来讲,它表性香,它又代表性,所以佛门里头香用得非常广泛;家里面有佛像的时候,可以燃香,在佛像前面燃香,它代表这个意思。如果自己闻到香、燃香的时候,心里面不能想到戒、定、慧、五分法身香,你这个香没有供佛。这供佛是供自性佛,你能够想到这些,提醒你自己信解,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它能提醒你这个,这就是供养自性真佛。

  燃香供佛是供这个,这个彩画、泥塑、木雕的佛,它不须要供啊!这个是代表形象,表法的;真真是自性要能够回光返照,那么这种设施才能收到教学上的效果。所以处处提醒自己自性要觉,不能迷;自性要正,不能邪;自性要净,不能染,没有一样设施不是提醒自己的。所以供佛你要晓得是供自佛,不是供他佛;因为自佛常常会忘掉,用个他佛,一看那个,哦!我也是佛,常常能够警觉,能够醒悟,是这个意思。种种是多,香的种类很多。涂香,我想你们女同学天天都要用,香水、香粉涂在身上,都是涂香。你们涂了有什么用处呢?有没想到戒定慧,有没想到性香?没有想到,所以你们迷失了。从今天起就要觉悟了,喷一点香水要想到这是供养佛,供养自性真佛。凡是涂在身上的都叫涂香,无论香粉、香水都是一样的。

  那么烧香是燃的香,像我们佛堂燃的香是烧香。这个里头品种也非常之多。末香是粉末一类的,粉末一类也可以烧也可以涂的,这个里面种类就很多了,举出这个三大类。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这是讲香数量之多;香数量特别多,它表法的意趣特别之深。这个表法里头最重的是五分法身香,千万不要把这个忘记,因为五分法身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是我们之所要证得的。三皈是修行的总纲领,五分法身香是我们修行的总目标,我们将来证果,证什么?就是证五分法身。 那么下面讲燃灯,灯也有很多种,它代表自性的般若光明,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每天不能忘记烧香燃灯。这些也无须刻意去求,前头跟诸位说明了,天然的意思。

  其实那一个人每天不燃灯呢?你回家去,按了电流,开了电灯是燃灯。尤其是现在科学发达,夜晚都是一片光明,凡是见到光明要想到自性光明; 我们对人对事,是不是光明磊落?自性清净心里面是一片光明。假如我们对人对事还有隐瞒的,还有不可告人的,那是黑暗,那是无明。燃灯就是要照破黑暗,照破无明,取这个意思;我们见到一切光明,想到我们心里头还有没有黑暗存在,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无明是黑暗,无知是黑暗,烦恼是黑暗;如果不能把这些东西统统把它改过来你那个灯叫白燃了,燃了没用处。这个蜡烛也是光明,所以在讲经的时候,作法会的时候。已经电灯这么亮了,为什么前面还要点两支蜡烛?特别提醒你,因为灯你天天见,见惯了,忘掉了,特别点个油灯,点个蜡烛,你一看的时候,提醒自己,取这个意思。那么蜡烛跟油灯,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它代表这个意思,菩萨身身世世都能舍己为人,这个是燃灯。

  凡是供养具,刚才说了,不必勉强。但是要尽心尽力,不须刻意去搜求,刻意搜求那这个是错误了,给我们带来烦恼了,尽心尽力是我有多大能力,我要供养好的。买香,我们买好香,我有这个能力买一千块钱一斤的香,我就买一千块钱。如果我是买个几拾块钱一斤的,这个对不起自己。如果有三、四千块钱一斤的香,我买不起,我也不要去借高利贷去买去,那个错误了,那个增加自己的负担,没有意思。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心尽到了,力量也尽到了,这个功德是圆满的。超过了自己心力的,有很多人在佛门里做功德,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去借高利贷来做功德。为什么呢?要面子,他想别人出了功德,我出少了不好意思;自己实在也没有钱,去借高利贷,后头就背利息,苦不堪言,这个错误了,是绝大绝大的错误,这佛门里头不许可的。

  佛法绝对是个平等法,人人尽心尽力了,他就平等了;所以在心力上平等,不是在事相上平等,事相上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在心境上平等,这个是真正的平等。所以诸位一定要懂供养具里面,它所代表的意义。经上举例不多,只举了几个例子,而且在供养当中,除了你明了表法的意思之外,最好还能够发愿。你要不会发愿呢,经里面有例子可以提供你参考,自己不会呢,就依照经上例子来做。譬如说此地也举了几个,第二十七面,“行者当供养时,一一俱当发愿。”这是告诉我们,你这个供养就没有白供,与普贤行愿就相应了。“涂香时,作是愿言,愿无漏涂香,磨蓥热恼者,脱彼诸地狱,一切炎蒸苦。”那么底下有烧香,有供灯,所以不管供养什么,自己都有愿,那么有愿要尽心尽力去做到;发愿与回向愿虽然都是愿,意思不相同。发愿,这个愿未必能做到,事上做不到,我心里有这个愿,事上我没有这个机缘,缘不足,愿做不到。做不到不能没有愿,譬如说我们要有普度一切众生的愿,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一定要有这个愿,但是你能不能做到?做不到。

  做不到不能没有这个心,我能做多少做多少,天天在做,时时刻刻在做,做多少算多少。那么回向这个愿是已经做到的,已经做到的,把这个功德回向十方,回向众生,那跟发愿不一样。发愿等于说支票开出去还没有兑现,那个回向是已经兑了现的了,这是有这么一点不相同的地方。那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愿是由自己发的,也有个别之愿,有特别的愿望,也是个个人不相同的。自己实在不会呢,找经里面看看诸佛菩萨他们是怎么个发愿,这是提供你作参考。你照他这个方法学习,行;不照这个方法也行。譬如说我们见到灯,我们自己发愿我们牺牲自己,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愿也非常之好;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个意义,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能力,用我们的体力,尽心尽力去替社会大众服务,贡献于社会大众,这个就是燃灯、燃烛的意思;叫我们不要忘了自己这个本愿,时时刻刻提醒他明白这个意思就好。

  再看底下一段,“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那么这是正明供养,就是说明正式的供养。在这一段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常,说明供养不能间断。一花一香都与体性要相应,只要与体性相应,一也是多,为什么呢?体是心,心包太虚。香花是物,虽然是一物,这一物是从体性里面生的,这一物就是自己的体性。所以华严经上常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无碍,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看到经里面讲的供养具,数量无量无边,好像我们怎么能做得到呢?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做到了。

  所以古德教给我们,修普贤行愿的人,只要你安心观行,一就能化成无量,无量也能够归纳成一,与经上所讲的境界无二无别;法喜才能现前,所以法喜充满,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也正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头第一句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现在学,习是做到;做到之后,喜悦从内心生出来,不是外面的刺激,从内心里面分出来,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充满,所以学佛真的离苦得乐,破迷开悟,不假啦!愈学愈快乐,愈学愈自在,世间第一等的乐事在佛法里头。如果你学佛觉得痛苦,那你学错了,你曲解了经意,你方法有错误,理论有错误,所以你才愈学愈苦。如果理论方法正确,愈学愈快乐,这个是真的,心开意解。好,我们讲到此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