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P14

  ..续本文上一页的恶报。“禽兽六畜形”,禽兽二字,总指畜道,六畜则单指为人所畜养的家畜,左传所谓的牛、羊、马、犬、鸡、猪为六畜。凡是六畜,必为人充食,而受人屠割。剥皮视其喉,看眷刀之所割处,此句是描述被屠杀时的情况,诘其因果根源,还是要归结到怨仇,或是前生欠债的报偿宿怨对,而以自己的血肉给还人;正是所谓今生吃他八两,来世还他半斤,明眼人见之,所怜悯者也。讲到恩仇报复,有可思议者,有不可思议者,知其恩怨而报复的,是可思可议者;不知其恩怨,但是过去生中,也就是说前世有善恶缘者,彼此有前生之善缘,必定是一见如故;若是前世有怨仇,则见之生厌。此类经验,实人皆有之,不但于人,即使是处所,也有初至若故居者,足证佛说三世因果不虚。但杀业之报,有早有迟,因缘遇会,不问天仙人鬼,总无逃脱。假令末来之世,杀生的人,生在人道中,被杀者生在畜生道中,则有蛇伤、狗咬、虎吃等事;或杀生的人生为良民,被杀者生为官吏,如是则有牢狱、枷锁、枉死诸事,实在不胜枚举。世人迷惑,一遇患难,就怨天尤人,而不知事无大小皆各有其因果在也。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请看下文:总结三难。

  无道堕恶道,求脱甚为难。人身既难得,佛经难得闻。

  就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伦常八德是为世间大道;在佛法,则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为人天大道。如果丧失了大道,必定要堕恶道。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一经堕落恶道,求出无期,想脱离恶道,实在是很不容易,此是第一难。“人身既难得”,佛陀在一切经中,一再告诉我们说:人身难得,曾就神识投胎的机会比喻说;又以数量、时劫等种种比喻来说明此事,人身诚非易得。且六道中以人身最为可贵,其可贵处是在人身容易闻法,容易修道;天道虽好,但是天上乐多苦少,反而不容易接受佛陀教育,以致丧失了破迷开悟的大好机会。因此,佛弟子决不以生天为重。再讲三途生活环境太苦了,积习愚迷陋执,也不能接受佛陀教育。由此可见,人道苦乐参半,且大多是苦多乐少,反而容易觉悟,易修易证。这是人身难得可贵之处。二难也。“佛经难得闻”,佛经是启发智慧的指引,佛经是悟人至善的指南针,但是不容易遇到,有些人遇到了,却是假的,不是真的。纵然遇到了真正的佛经,若不能理解,不能相信,还是等于不遇。即使能解、能信,若不能依教奉行,不能持之以恒,精进不退,也同不遇。所以,像上面所说,层层淘汰,则知佛经诚难得闻。开经偈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当不为过。是以闻法必悟入一真实相境,才是真闻,是三难也。请看末后一段经文,共有五首,颂结劝。

  七、结劝

  世尊为众祐,三界皆蒙恩,敷动甘露法,令人普奉行。

  这一首是赞叹世尊的恩德。佛陀以教学为一切众生的佑护者,三界六道,一切有情,莫不蒙恩。“敷动”是展布的意思。“甘露”是比喻佛陀教学方法的善巧,说法的微妙,能令一切听受者,有如甘露滋润身心,除烦恼热,得自在清凉,福慧增长,是能令人普遍奉持推行,展转教化,恩泽一切耳。请看第二首: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开通示道径,黠者即度苦。

  这首是颂扬依教奉行的人所得的果报。“哀哉”是叹息之词。“已得慧”指已经断烦恼、开智慧,明心见性,功德圆满的那些大菩萨们。菩萨自证已圆满,还以无尽的慈悲心,“愍念群萌故”,怜悯一切众生的缘故,必然要为他们开辟一条通路,指示离苦得乐的康庄大道,什么人能够相信、接受、奉行证果呢?“黠者即得度”,黠者是指具有深厚善根、智慧福德之人,这些人听了佛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们能接受,能奉行,所以即达度脱生死烦恼苦海的真实利益。

  福人在向向,见谛学不生,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

  这一首是阿难劝我们要认真的求果报,我们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就是真正有福之人。“向向”,第一个向字指目标,第二个向字指方向。世法中,孔子、孟子是我们师法的目标,伦常八德是我心行的方向;佛法中,释迦、弥陀、观音、普贤是我们师法的目标,五分法身香、四弘、三皈、三德、三身、六度、寂照不二是我们修行的方向。我们的生命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生活是有方向的。“见谛学不生”,谛是真理,就是一真法界、不二之理,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土的一心不乱,都是见谛悟无生。“自归大护田”,归是归依,佛为众生真正福田,我们应当在佛菩萨的福田里,“植种不死地”,唯佛福田,才能使我们获得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离苦得乐之法。

  恩大莫过佛,世佑转*轮,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

  此偈所说,意谓世出世间恩德最大的,莫过于佛。五浊恶世,唯佛能救,佛说法利生,常转*轮,说明宇宙人生究竟。明了,则能控制宇宙,不明,则随环境业力流转。所以“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这是比喻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三身四净德的意思。末后一首,三劝总结:

  慧船到彼岸,法磐引大千,彼我无有二,发愿无上真。

  “慧船”是比喻佛法,佛法是智慧宝舟,能够载运众生到大涅槃的彼岸,此句说依教自度。“法磐引大千”句,是讲依教度他,我们要以佛法之磐(代表教学),引导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登彼岸。第三句是说自他不二,性相一如,平等实相,一真法界之究竟圆满境界。“发愿无上真”,这一句乃圆具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儒家所谓格物也。法门无量誓愿学,儒家之致知也。佛道无上誓愿成,儒家之诚意、正心也。而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愿我同修,深思笃行,同圆种智,偈颂二十八首,至此全部讲完。

  向下有三行经文,是本经最后一大段,“大众信解第七”,就是本经的流通分。

  庚、闻颂信解 一、发无上心 二、自度度他 三、大众受教

  一、发无上心

  阿难颂如是已,诸会大众,一时信解,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僧那大铠甘露之意。

  这一节经文,是讲阿难说完谏颂已后,与会大众,对于佛陀训诫,阿难的劝导,都能够于言下信解,而且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心,这是非常难得的,不但发心,且能精进实践。“僧那大铠”指六度中的披甲精进。“甘露之意”,比喻所证菩提之果,修精进因,证菩提果,才是真发无上心者。

  二、自度度他

  香薰三千,从是得度,关示道地,为作桥梁。

  此节说自度度他。前二句自度,“香”指五分法身之香,普薰三千大千世界,从此得度。自度之后,更须如佛发心,舍己为人,普度众生,为一切众生开示正道之地,并作其得度之桥梁,为作增上缘也。

  三、大众受教

  国王臣民,天龙鬼神,闻经欢喜,阿难所说,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受教而去。

  王臣天神,都是讲席中的听众,可见当时法会的盛况,“闻经”指佛所说,阿难所说的是二十八首偈颂,意为欢喜接受佛陀及阿难的教导。“悲”是悲悯一切业习深重,且无缘见佛闻法的众生,不免沈伦恶道之苦。“恐”是唯恐自己又迷失正道,再堕下去,此是戒慎恐惧之心,是修学的良好态度。下面三句是礼谢之辞。“稽首佛足,及礼阿难”,暨感谢佛陀的教诲,再感激阿难的劝导。“受教而去”,受是接受,如教奉行,就是依照此经所说的理论及方法,回去之后,要认真的修学,才不辜负佛陀的恩德,和阿难尊者对我们的期望。本经讲到这里已经全部圆满。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