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P14

  ..續本文上一頁的惡報。“禽獸六畜形”,禽獸二字,總指畜道,六畜則單指爲人所畜養的家畜,左傳所謂的牛、羊、馬、犬、雞、豬爲六畜。凡是六畜,必爲人充食,而受人屠割。剝皮視其喉,看眷刀之所割處,此句是描述被屠殺時的情況,诘其因果根源,還是要歸結到怨仇,或是前生欠債的報償宿怨對,而以自己的血肉給還人;正是所謂今生吃他八兩,來世還他半斤,明眼人見之,所憐憫者也。講到恩仇報複,有可思議者,有不可思議者,知其恩怨而報複的,是可思可議者;不知其恩怨,但是過去生中,也就是說前世有善惡緣者,彼此有前生之善緣,必定是一見如故;若是前世有怨仇,則見之生厭。此類經驗,實人皆有之,不但于人,即使是處所,也有初至若故居者,足證佛說叁世因果不虛。但殺業之報,有早有遲,因緣遇會,不問天仙人鬼,總無逃脫。假令末來之世,殺生的人,生在人道中,被殺者生在畜生道中,則有蛇傷、狗咬、虎吃等事;或殺生的人生爲良民,被殺者生爲官吏,如是則有牢獄、枷鎖、枉死諸事,實在不勝枚舉。世人迷惑,一遇患難,就怨天尤人,而不知事無大小皆各有其因果在也。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請看下文:總結叁難。

  無道墮惡道,求脫甚爲難。人身既難得,佛經難得聞。

  就中華傳統文化而言,倫常八德是爲世間大道;在佛法,則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是爲人天大道。如果喪失了大道,必定要墮惡道。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一經墮落惡道,求出無期,想脫離惡道,實在是很不容易,此是第一難。“人身既難得”,佛陀在一切經中,一再告訴我們說:人身難得,曾就神識投胎的機會比喻說;又以數量、時劫等種種比喻來說明此事,人身誠非易得。且六道中以人身最爲可貴,其可貴處是在人身容易聞法,容易修道;天道雖好,但是天上樂多苦少,反而不容易接受佛陀教育,以致喪失了破迷開悟的大好機會。因此,佛弟子決不以生天爲重。再講叁途生活環境太苦了,積習愚迷陋執,也不能接受佛陀教育。由此可見,人道苦樂參半,且大多是苦多樂少,反而容易覺悟,易修易證。這是人身難得可貴之處。二難也。“佛經難得聞”,佛經是啓發智慧的指引,佛經是悟人至善的指南針,但是不容易遇到,有些人遇到了,卻是假的,不是真的。縱然遇到了真正的佛經,若不能理解,不能相信,還是等于不遇。即使能解、能信,若不能依教奉行,不能持之以恒,精進不退,也同不遇。所以,像上面所說,層層淘汰,則知佛經誠難得聞。開經偈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當不爲過。是以聞法必悟入一真實相境,才是真聞,是叁難也。請看末後一段經文,共有五首,頌結勸。

  七、結勸

  世尊爲衆祐,叁界皆蒙恩,敷動甘露法,令人普奉行。

  這一首是贊歎世尊的恩德。佛陀以教學爲一切衆生的佑護者,叁界六道,一切有情,莫不蒙恩。“敷動”是展布的意思。“甘露”是比喻佛陀教學方法的善巧,說法的微妙,能令一切聽受者,有如甘露滋潤身心,除煩惱熱,得自在清涼,福慧增長,是能令人普遍奉持推行,展轉教化,恩澤一切耳。請看第二首: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開通示道徑,黠者即度苦。

  這首是頌揚依教奉行的人所得的果報。“哀哉”是歎息之詞。“已得慧”指已經斷煩惱、開智慧,明心見性,功德圓滿的那些大菩薩們。菩薩自證已圓滿,還以無盡的慈悲心,“愍念群萌故”,憐憫一切衆生的緣故,必然要爲他們開辟一條通路,指示離苦得樂的康莊大道,什麼人能夠相信、接受、奉行證果呢?“黠者即得度”,黠者是指具有深厚善根、智慧福德之人,這些人聽了佛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他們能接受,能奉行,所以即達度脫生死煩惱苦海的真實利益。

  福人在向向,見谛學不生,自歸大護田,植種不死地。

  這一首是阿難勸我們要認真的求果報,我們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就是真正有福之人。“向向”,第一個向字指目標,第二個向字指方向。世法中,孔子、孟子是我們師法的目標,倫常八德是我心行的方向;佛法中,釋迦、彌陀、觀音、普賢是我們師法的目標,五分法身香、四弘、叁皈、叁德、叁身、六度、寂照不二是我們修行的方向。我們的生命是有目標的,我們的生活是有方向的。“見谛學不生”,谛是真理,就是一真法界、不二之理,禅宗的明心見性,淨土的一心不亂,都是見谛悟無生。“自歸大護田”,歸是歸依,佛爲衆生真正福田,我們應當在佛菩薩的福田裏,“植種不死地”,唯佛福田,才能使我們獲得不生不滅、常樂我淨、離苦得樂之法。

  恩大莫過佛,世佑轉*輪,願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漿。

  此偈所說,意謂世出世間恩德最大的,莫過于佛。五濁惡世,唯佛能救,佛說法利生,常轉*輪,說明宇宙人生究竟。明了,則能控製宇宙,不明,則隨環境業力流轉。所以“願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漿”,這是比喻證得無上菩提,成就叁身四淨德的意思。末後一首,叁勸總結:

  慧船到彼岸,法磐引大千,彼我無有二,發願無上真。

  “慧船”是比喻佛法,佛法是智慧寶舟,能夠載運衆生到大涅槃的彼岸,此句說依教自度。“法磐引大千”句,是講依教度他,我們要以佛法之磐(代表教學),引導大千世界一切衆生,同登彼岸。第叁句是說自他不二,性相一如,平等實相,一真法界之究竟圓滿境界。“發願無上真”,這一句乃圓具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儒家所謂格物也。法門無量誓願學,儒家之致知也。佛道無上誓願成,儒家之誠意、正心也。而衆生無邊誓願度,就是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願我同修,深思笃行,同圓種智,偈頌二十八首,至此全部講完。

  向下有叁行經文,是本經最後一大段,“大衆信解第七”,就是本經的流通分。

  庚、聞頌信解 一、發無上心 二、自度度他 叁、大衆受教

  一、發無上心

  阿難頌如是已,諸會大衆,一時信解,皆發無上正真之道,僧那大铠甘露之意。

  這一節經文,是講阿難說完谏頌已後,與會大衆,對于佛陀訓誡,阿難的勸導,都能夠于言下信解,而且皆發無上正真之道心,這是非常難得的,不但發心,且能精進實踐。“僧那大铠”指六度中的披甲精進。“甘露之意”,比喻所證菩提之果,修精進因,證菩提果,才是真發無上心者。

  二、自度度他

  香薰叁千,從是得度,關示道地,爲作橋梁。

  此節說自度度他。前二句自度,“香”指五分法身之香,普薰叁千大千世界,從此得度。自度之後,更須如佛發心,舍己爲人,普度衆生,爲一切衆生開示正道之地,並作其得度之橋梁,爲作增上緣也。

  叁、大衆受教

  國王臣民,天龍鬼神,聞經歡喜,阿難所說,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禮阿難,受教而去。

  王臣天神,都是講席中的聽衆,可見當時法會的盛況,“聞經”指佛所說,阿難所說的是二十八首偈頌,意爲歡喜接受佛陀及阿難的教導。“悲”是悲憫一切業習深重,且無緣見佛聞法的衆生,不免沈倫惡道之苦。“恐”是唯恐自己又迷失正道,再墮下去,此是戒慎恐懼之心,是修學的良好態度。下面叁句是禮謝之辭。“稽首佛足,及禮阿難”,暨感謝佛陀的教誨,再感激阿難的勸導。“受教而去”,受是接受,如教奉行,就是依照此經所說的理論及方法,回去之後,要認真的修學,才不辜負佛陀的恩德,和阿難尊者對我們的期望。本經講到這裏已經全部圓滿。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