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德遵普贤 第二▪P14

  ..续本文上一页白有这么一回事;可是单单明白还不管用,得不到真实受用。像前面讲的“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菩萨能得到,众生得不到。必须亲证,要自己也能证得这个境界才管用。“悟”有解悟、证悟。佛菩萨能帮助我们的是解悟。从解悟以后修持的功夫,完全靠自己,佛菩萨帮不上忙。要认真修行,求证。下面就讲认真修行。修行是断恶修善,这是一切众生本分的大事。

  “杜恶趣”。“杜”是杜绝,是防止,断一切恶。“恶趣”,若以如来果地上的标准来衡量,等觉菩萨都是恶道,只有佛是善道,除佛以外都是恶道。如果等觉菩萨是善道不是恶道,换句话说,他那最后一品无明可以不要断。为什么还要断最后一品无明?为了要成佛!所以善恶有不同的标准。在我们六道里,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人、天、阿修罗是三善道。如果比起阿罗汉,非想非非想天还是恶道,六道皆恶;阿罗汉才是善道。阿罗汉要比起菩萨,阿罗汉是恶道;菩萨才是善道。菩萨比起佛,唯有佛才是善道;菩萨也是恶道。所以,此地的“杜恶趣”,必须到成佛,恶趣才断尽;没有到成佛,恶就没有断尽。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不要以为自己现在贪、嗔、痴、慢少了一点,已经不错了;我的恶念没有了,恶的行为也没有了,得少为足。你才得到一点点,你这个善恶才到最低的标准,更高的标准你就不晓得,因此标准要不断的向上提升。因为这部经、这个法门,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所以他是绝对的标准,不是普通的标准。

  “开善门”。善是本有的。此处讲的善,不是善恶之善;善恶的善还是恶。由此可知,前面讲的恶趣也不是善恶之恶,明乎此才能达到绝对的标准。有丝毫无明存在,都是恶。有一个善的念头在,已经不善了。此地这个善门就是明心见性,这才是真正的善门。自性显露之后,自性里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自然就现前了,这是真正的善。

  我们初学,要知道佛法里这些标准,可是我们还是从最低的标准下手,这样修学才能得力。一个标准修到之后,再提升一级。好像念书一样,先念小学;小学毕业了再念中学;中学毕业了再念大学,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标准。

  净宗有超越一切标准的修法,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真正做到“一心称念”,把许多层次的标准都突破了。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一切诸佛称赞的法门,非常微妙奇特,不是其他法门能相比的。也就是说,其他法门都是有层次的,净宗这句“阿弥陀佛”没有层次,初发心就可以圆成佛道,所以这是难信之法。

  “杜恶趣,开善门”。用净宗标准来说,“善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都是“恶趣”。参禅、研教、止观,都是恶趣,唯独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善门。一心执持,这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是菩萨对待众生的态度,是我们要学习的,看一切众生就跟看自己一样,自他不二。众生迷,就是自己苦;众生觉悟了,就是自己快乐。众生迷而不觉,菩萨只好等待机缘,等待他能接受了,就把佛法介绍给他。他现在不能接受,菩萨很有耐心的等。等也不是天天瞪著眼睛看著,那又错了!自己要认真努力的修学,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这是等待。机缘成熟了,众生愿意接受,自己若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教他,那有什么用处。因此,众生缘没成熟的时候,要先成就自己;缘成熟之后,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人,这就对了。成就自己,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别人,所以自己修学不疲不厌。

  世间人读书、工作很勤奋,什么力量推动他?名利!诸位想一想,没有名利,谁愿意工作?台湾同胞在全世界工作是最勤劳的。今天台湾的富足,外国人想不通。他当然想不通,他没有办法想通。台湾人一天可以工作十二个小时,一星期可以做七天,外国人怎么想也想不通。他们工作大概都是六个小时,一个星期工作五天,外国人工作态度是这样的,这怎么能跟中国人比。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工作量是外国人两个星期,什么力量推动他?名利。有钱好赚,大家拚命去工作。

  佛法里是慈悲力在推动,不是名利,是慈悲心在推动,是智慧在推动。有智慧,对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看清楚了,真正明了这是自己本分的事情,应当要做的,是他的义务,所以他不需要任何报酬,能够“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菩萨把这个担子担负起来,所以佛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度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诸佛菩萨的家务事就是弘扬佛法,以种种善巧方便,把佛法普遍介绍给一切众生。

  这些年来台湾的佛教确实有进步,这是我们觉得非常欢喜的!荣民总医院正式成立佛堂,公家医院必定还有跟进的,将来公私立医院每家都设佛堂,这个功德很大。今天下午我到中央信托局去讲演,中信局是公家金融机构,也有正式的佛学社团。我今天听到,他们的员工大概有二、三千人,学佛的占了十分之一,很难得。这个佛学社成立了,必然会带动同行,希望将来在总统府、行政院,都有佛学社。实在有此必要!佛法令人破迷开悟,开悟了才有智慧,才能把国家的事办理得合情合理,百姓心悦诚服,上下团结一致。安和乐利的社会确实做得到,这要靠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家努力来推动正法,不可以提倡迷信,迷信是社会大众不能接受的。现在许多政府机关,为什么还没有佛学社的成立?他们不认识佛法,认为学佛是迷信。佛法不是迷信,是智慧的教育,教育的内容、目的,是教我们知道自己以及生活环境的真相。自己就是人生;环境就是宇宙。佛教只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我们说明白,这里面没有迷信。佛说出的真相是他自己的境界,因此佛也勉励我们认真修行,去亲证这个境界。我们自己亲证,证得了,跟诸佛菩萨所见的无二无别,佛教教学的终极目标就圆满达到了。

  “皆度彼岸”。彼岸就是彻底认识一切法的真相,发愿求生弥陀净土。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表“福慧二严”,福德庄严,智慧庄严。证得的地位与如来果地平等无二,也就是成佛。佛菩萨帮助众生,一直要照顾到成佛,他的责任才算尽到。你是等觉菩萨,他的责任还没完,还要一直帮助你圆成佛道;不仅帮一个人,是要帮助一切众生,所以这些菩萨们很忙。不但这个世界众生多,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是佛菩萨教化的对象。

  “悉获”,所有一切众生都获得。“诸佛无量功德”是福德;“智慧圣明”是智慧。福慧二足尊,就是我们常讲的皈依佛。二足就是功德、智慧都圆满。唯有圆满才不可思议。不圆满是可思可议,圆满就不可思议。由此可知,这三句话就是成佛了。与会菩萨的福慧,说到这里才算圆满,都为我们宣说出了。说此即是表明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之人,往生不退成佛的不可思议无量功德。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像前面所讲的,智慧、福德、慈悲圆满的大菩萨们太多了,绝对不只是普贤、文殊、弥勒、贤护等十六正士。像他们这类的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可见释迦牟尼佛当年讲《无量寿经》,法会庄严,不可思议。无量无边菩萨都来集会,舍卫大城能容纳得下吗?佛说此经是在灵鹫山。现在很多人到印度朝圣,看看灵鹫山有多大。当年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听众有二万人,诸佛菩萨有很多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都来集会。这个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像《维摩经》上讲的“维摩丈室”,他住的房间不大,只有一方丈,大概三、四个榻榻米这么大的房间,可以容纳一万个狮子座。不要讲狮子座,就像我坐的座位一万个,三、四个榻榻米怎么摆得下?它却能容纳。狮子座没有缩小,房间也没有放大,这种奇特的境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今天处处有障碍,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著而造成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确实没有障碍。《华严经》讲“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也不过芝麻粒大,须弥是须弥山。把须弥山装在芥菜子里,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也没有缩小,就装进去了。怎么装的?这是告诉你,大小无碍。为什么?大是法性,小也是法性,我们今天因为分别执著,执有大小之相,就生障碍。佛菩萨没有大小的观念,万法一如,所以互容无碍。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才现出这样的境界。实在说,这境界是真实的;我们今天所执著的、所见所闻的,都是错觉,不是事实真相。像前面所讲的这些等觉菩萨,无量无边都来集会,这是同行的大事。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佛讲经的道场的确是殊胜庄严。“比丘尼”是出家的女众,当时在会的有五百人。出家的男众前面我们看到有一万二千人;女众有五百人。在家的男众,我们今天称“在家居士”,印度人称之为“优婆塞”。在家的男众有七千人;在家的女众也有五百人。我们能看得见的一共是二万人;肉眼看不到的菩萨、罗汉、辟支佛、天人,那就多了。“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还有四层天。这二十八层天的天人,有许多也来参加这个法会,都来听释迦牟尼佛讲这部广大圆满、圆顿的大法,确实是跟讲其他经的场面不一样。

  本经的通序到这里就介绍完了。通序这么长,在一般经里很少见的。下一品“大教缘起第三”是本经的别序,说明这个法会是什么样因缘兴起的。

  

  

《无量寿经讲记 德遵普贤 第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