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说:“你的相貌变了!”天天跟你在一起的人,不太觉得。他的相貌变了,因为心变了。心念念都是佛心,相貌慢慢就变成佛相了。尤其天天看佛,天天想佛。你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相没变过来?就是你每天想佛的时间太少了,想乱七八糟的时间太多了,所以你不是没有变,小小的变,变得很慢。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念佛,都想佛,除佛之外,什么都不想,这个力量强,变得快,也必然变得好。它真的会变!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这是真的,确实超越轮回。
“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这个说法,是佛法里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都离不开的原则。特别是净宗,持名念佛最殊胜、最快速、方便、稳当。
我常劝同修们,你们家里供养佛像,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佛像来供养,你天天看他,看不厌,最喜欢。因为雕塑佛像、绘画佛像的人毕竟是凡夫,他没成佛,所以同样是阿弥陀佛,每一尊的造型不一样。你喜欢那一尊像,就供那尊像。在从前不方便,家里供像,出去就看不到了。现在我们把佛像用照相影印,印得很好,有大张、小张的。家里可以供养大张的,钱包里、口袋里可以供养小张的,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个作法就是希望诸位同修,时时刻刻想佛、念佛,不要去想别的。想别的都是造六道轮回,那不是消业,是在造业。只有我们想佛、念佛是消业,是灭罪,这个一点都不假。
(三)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为什么佛把这件事作为三种利益之一?诸位要晓得,人生于世,恩爱最重无过于父子,所以儿子报父母之恩,当然是供养最殊胜的第一法门。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八万四千法门,劝他修那一个法门?劝他修念佛法门。所以,从他劝父亲念佛,求生净土,可知这在无量法门当中,念佛一定是最殊胜。也给大众做一个样子,你说净土法门好,你为什么不劝你父亲修?他劝他父亲就是修这个法门。他没有劝他父亲参禅,没有劝他父亲学密,他劝他父亲念佛。所以,把这桩事列入三大利益之一,使众生见到,自会觉悟。
三、《观佛三昧经》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这段经文,是佛劝他父亲念佛的一段话。意思很清楚、很明显,一切众生都免不了生死轮回。如果我们对此稍稍有一点认识,人就会觉悟,知道生死轮回决定不能避免,生死轮回非常恐怖。我们在这一生,一生受苦,算不了什么苦。生生世世受苦,这才叫做真苦。要想超越轮回,一定要念佛。在《观经》三福中,佛告诉我们“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在“生死当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这一句是方法。“系念”,就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相同,跟玄奘大师所翻的《阿弥陀经》上说的,也是一致的。“系念”就是我们讲的牵挂。心里挂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不要挂念,这人才真正有智慧。为什么说除了阿弥陀佛,其他都不要挂念?真能挂念阿弥陀佛,你心里所挂念的都会得到,真的得到。你要把阿弥陀佛忘掉了,无论你挂念什么人、什么事,到最后都落空。这是真实利益,自己一定要参透,要透彻的明了。一切法中,唯有佛法真实,其余一切法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实的。“系念不止”。系念就是一心念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止”就是不间断。“系念”就是不夹杂。这样念佛,决定往生。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有一段话很重要,他说:“大凡修净土之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什么是“夹杂”,有很多同修搞不清楚。觉明妙行菩萨只举了几个例子,其实夹杂的东西太多了。他举的几个例子,是学佛人的通病。他说:“什么叫夹杂?”“又是诵经”,这“经”指非本宗经典,念《金刚经》、念《法华经》,念经是夹杂。“又持咒”,像我们通常持的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六字大明咒,这也是夹杂。“又作会”,作会就是法会。台湾的法会很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在一块儿讨论口头禅,也是夹杂。“还要说一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这也是夹杂,现在很流行。这只是菩萨说出来的几桩例子而已。
除此之外,诸位要晓得,凡是妨碍清净心的,都是夹杂。换句话说,打妄想是夹杂;起分别也是夹杂;执著更是夹杂。你不念阿弥陀佛,你会起心动念,这都是夹杂。要想做到不夹杂,那只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中断。断了,一定就夹杂。夹杂,一定中断,所以念一部《金刚经》,佛号断了。这当中夹杂了一部《金刚经》,心怎么能得清净?六祖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才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那有《金刚经》?没有。现在教你一门深入,专修念佛法门,你就老老实实念这句名号就好了,什么都不要夹杂。
净宗虽然有五经,选一部就够了。其他的要不要念?其他的不要念了,一经就是一切经。如果有时间,就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讲得明了,真正能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好处在这里。假如我们真正不怀疑了,那就可以学一部短的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最短,总共只有二四四个字,比《心经》还要短(《心经》二六O个字)。经文虽然短,里面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无量寿经》所讲的义理圆满,《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也圆满,没有欠缺。
念佛要想功夫得力,要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不夹杂、不间断就成片了。功夫打成一片,没有杂念,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心里所想的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功夫成片决定往生,如果继续努力一段时期,你就得生死自在了。生死自在,就是不生不死了。这样殊胜的利益,我们不取,还要想这个人、想那个事,何苦来?这是愚痴,迷惑颠倒!要真正觉悟。念佛法门帮助我们在这一生中可以证到不生不死,是真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那就不必说了。可以办到,为什么不去办?只要世出世间一切法,什么都不爱了,我只爱阿弥陀佛,这就成功了。什么都不要了,只要西方极乐世界,问题就解决了。你真正能得到,永远得到!这个世间,说老实话,昙花一现,什么都是假的。所以,一定要觉悟,真正明了世间一切法是“梦幻泡影”,皆是虚妄。要求真实,所以不能夹杂。因为你夹杂,心就不专一。心不专一,见佛往生就没指望了,我们这一生就空过了。
佛法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真的不容易。人身真正的意义,真正的价值,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永脱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人生的意义、价值在这里,几个人知道?所以决定不迷,决定不可以感情用事。你要知道,感情是魔王、是大魔,一动感情就完了。这一生又出不了三界,还得搞六道轮回了。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要有决心把情魔一刀两断。在这个地方要狠心,才出得了三界。这个狠心,是真正的慈悲,是真实的智慧。千万不要白白的空过了这一生。
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念阿弥陀佛,劝我们抱定一个希望—求生净土。他又给我们说了一首偈,“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这两句说明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万法之总持法门。总持是总纲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万法。念这句佛号,一切万法都念到了。修这一门,门门都修了,一修一切修。我们要认识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认识这一句阿弥陀佛在一切法门里面的地位、分量。下面两句跟我们讲方法:
“声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声是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的音声。声要跟心相应。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否则的话,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没用处的。心里要真正有佛,所以教诸位念经,念熟透了,念这一句佛号,心里真正有经。佛号是经的题目,像作文章,这是题目。《无量寿经》也叫《大阿弥陀经》,所以念这个题目,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自己脑海里浮现。声声佛号是我们忆念阿弥陀佛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慈悲。经上所讲的“念兹复在兹”,这就是不间断、不夹杂。
“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这两句是说念佛的功德利益,现前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这个感应是不是见莲花、见佛像?不是的。如果是这样,就变成见神、见鬼了。我们说的感应,是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分别少了。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智慧增长,快快乐乐,这是感应。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最殊胜的感应。从此以后,你什么病痛都没有了,百病不生!心清净、身清净,百病不生,而且不死,这是现在得到的感应,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去的时候也不生病,想坐著走也行,想站著走也行。
古德有一个人,名字我忘掉了,有这回事情。他在往生的时候,问大众,“坐著走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有人说见过,也有人听过的。“站著走的?”有见过、听过的。他就一个跟头,脚朝上、手朝下的栽著。他说,“这样走的,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大家说没听说过,他就这样走了。真的是游戏人间,没有生死,你看他多自在!这就是感应不可思议。人人做得到,我们为什么不肯干,就是我们不肯把妄念放下,感应就得不到了。感应就是利益。你要想得到真正的好处,势必万缘放下,要真正放下,一切障碍就自然没有了。
“莲开七宝池”,是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利益。前面“感应不思议”是现前的利益。莲花化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成佛。所以,世出世间无比殊胜的利益就在你眼前,看你要不要?如果说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可以不必放下,也能成佛,那是魔说的,不是佛说的。
诸位要觉悟,世间短短的几十年,你要是能把它放下了,以后就快乐无穷。永恒的快乐,你真正得到!眼前这一段贪爱,你要是不肯舍掉,这一生就是造罪,造业。业果现前,将来到三恶道去受报,不是莲开七宝池。这些事实摆在面前,利害得失,我们要把它看…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四 方便力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