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四 方便力用▪P2

  ..續本文上一頁就說:“你的相貌變了!”天天跟你在一起的人,不太覺得。他的相貌變了,因爲心變了。心念念都是佛心,相貌慢慢就變成佛相了。尤其天天看佛,天天想佛。你學佛學了這麼多年,爲什麼相沒變過來?就是你每天想佛的時間太少了,想亂七八糟的時間太多了,所以你不是沒有變,小小的變,變得很慢。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念佛,都想佛,除佛之外,什麼都不想,這個力量強,變得快,也必然變得好。它真的會變!看相、算命的都說“相隨心轉”,這是真的,確實超越輪回。

  “隨意所樂,常生淨土,乃至成佛”。這個說法,是佛法裏每一個宗派、每一個法門都離不開的原則。特別是淨宗,持名念佛最殊勝、最快速、方便、穩當。

  我常勸同修們,你們家裏供養佛像,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佛像來供養,你天天看他,看不厭,最喜歡。因爲雕塑佛像、繪畫佛像的人畢竟是凡夫,他沒成佛,所以同樣是阿彌陀佛,每一尊的造型不一樣。你喜歡那一尊像,就供那尊像。在從前不方便,家裏供像,出去就看不到了。現在我們把佛像用照相影印,印得很好,有大張、小張的。家裏可以供養大張的,錢包裏、口袋裏可以供養小張的,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這個作法就是希望諸位同修,時時刻刻想佛、念佛,不要去想別的。想別的都是造六道輪回,那不是消業,是在造業。只有我們想佛、念佛是消業,是滅罪,這個一點都不假。

  (叁)勸令父王,行念佛叁昧。

  爲什麼佛把這件事作爲叁種利益之一?諸位要曉得,人生于世,恩愛最重無過于父子,所以兒子報父母之恩,當然是供養最殊勝的第一法門。釋迦牟尼佛勸他父親,八萬四千法門,勸他修那一個法門?勸他修念佛法門。所以,從他勸父親念佛,求生淨土,可知這在無量法門當中,念佛一定是最殊勝。也給大衆做一個樣子,你說淨土法門好,你爲什麼不勸你父親修?他勸他父親就是修這個法門。他沒有勸他父親參禅,沒有勸他父親學密,他勸他父親念佛。所以,把這樁事列入叁大利益之一,使衆生見到,自會覺悟。

  叁、《觀佛叁昧經》佛告父王:“一切衆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

  這段經文,是佛勸他父親念佛的一段話。意思很清楚、很明顯,一切衆生都免不了生死輪回。如果我們對此稍稍有一點認識,人就會覺悟,知道生死輪回決定不能避免,生死輪回非常恐怖。我們在這一生,一生受苦,算不了什麼苦。生生世世受苦,這才叫做真苦。要想超越輪回,一定要念佛。在《觀經》叁福中,佛告訴我們“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在“生死當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這一句是方法。“系念”,就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完全相同,跟玄奘大師所翻的《阿彌陀經》上說的,也是一致的。“系念”就是我們講的牽挂。心裏挂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挂念,這人才真正有智慧。爲什麼說除了阿彌陀佛,其他都不要挂念?真能挂念阿彌陀佛,你心裏所挂念的都會得到,真的得到。你要把阿彌陀佛忘掉了,無論你挂念什麼人、什麼事,到最後都落空。這是真實利益,自己一定要參透,要透徹的明了。一切法中,唯有佛法真實,其余一切法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實的。“系念不止”。系念就是一心念佛,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止”就是不間斷。“系念”就是不夾雜。這樣念佛,決定往生。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有一段話很重要,他說:“大凡修淨土之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什麼是“夾雜”,有很多同修搞不清楚。覺明妙行菩薩只舉了幾個例子,其實夾雜的東西太多了。他舉的幾個例子,是學佛人的通病。他說:“什麼叫夾雜?”“又是誦經”,這“經”指非本宗經典,念《金剛經》、念《法華經》,念經是夾雜。“又持咒”,像我們通常持的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六字大明咒,這也是夾雜。“又作會”,作會就是法會。臺灣的法會很多。“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禅”,在一塊兒討論口頭禅,也是夾雜。“還要說一些吉凶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這也是夾雜,現在很流行。這只是菩薩說出來的幾樁例子而已。

  除此之外,諸位要曉得,凡是妨礙清淨心的,都是夾雜。換句話說,打妄想是夾雜;起分別也是夾雜;執著更是夾雜。你不念阿彌陀佛,你會起心動念,這都是夾雜。要想做到不夾雜,那只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不中斷。斷了,一定就夾雜。夾雜,一定中斷,所以念一部《金剛經》,佛號斷了。這當中夾雜了一部《金剛經》,心怎麼能得清淨?六祖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才是清淨心,清淨心裏那有《金剛經》?沒有。現在教你一門深入,專修念佛法門,你就老老實實念這句名號就好了,什麼都不要夾雜。

  淨宗雖然有五經,選一部就夠了。其他的要不要念?其他的不要念了,一經就是一切經。如果有時間,就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得詳細,講得明了,真正能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好處在這裏。假如我們真正不懷疑了,那就可以學一部短的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最短,總共只有二四四個字,比《心經》還要短(《心經》二六O個字)。經文雖然短,裏面包含的意思是一樣的。《無量壽經》所講的義理圓滿,《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也圓滿,沒有欠缺。

  念佛要想功夫得力,要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不夾雜、不間斷就成片了。功夫打成一片,沒有雜念,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心裏所想的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功夫成片決定往生,如果繼續努力一段時期,你就得生死自在了。生死自在,就是不生不死了。這樣殊勝的利益,我們不取,還要想這個人、想那個事,何苦來?這是愚癡,迷惑顛倒!要真正覺悟。念佛法門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中可以證到不生不死,是真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那就不必說了。可以辦到,爲什麼不去辦?只要世出世間一切法,什麼都不愛了,我只愛阿彌陀佛,這就成功了。什麼都不要了,只要西方極樂世界,問題就解決了。你真正能得到,永遠得到!這個世間,說老實話,昙花一現,什麼都是假的。所以,一定要覺悟,真正明了世間一切法是“夢幻泡影”,皆是虛妄。要求真實,所以不能夾雜。因爲你夾雜,心就不專一。心不專一,見佛往生就沒指望了,我們這一生就空過了。

  佛法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真的不容易。人身真正的意義,真正的價值,就是利用這個機會永脫輪回,了生死,出叁界,成佛作祖。人生的意義、價值在這裏,幾個人知道?所以決定不迷,決定不可以感情用事。你要知道,感情是魔王、是大魔,一動感情就完了。這一生又出不了叁界,還得搞六道輪回了。所以,真正覺悟的人,要有決心把情魔一刀兩斷。在這個地方要狠心,才出得了叁界。這個狠心,是真正的慈悲,是真實的智慧。千萬不要白白的空過了這一生。

  覺明妙行菩薩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勸我們抱定一個希望—求生淨土。他又給我們說了一首偈,“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這兩句說明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萬法之總持法門。總持是總綱領。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萬法。念這句佛號,一切萬法都念到了。修這一門,門門都修了,一修一切修。我們要認識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認識這一句阿彌陀佛在一切法門裏面的地位、分量。下面兩句跟我們講方法:

  “聲與心相依,念茲複在茲”。聲是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的音聲。聲要跟心相應。口裏念佛,心裏要想佛。否則的話,口裏念佛,心裏打妄想,沒用處的。心裏要真正有佛,所以教諸位念經,念熟透了,念這一句佛號,心裏真正有經。佛號是經的題目,像作文章,這是題目。《無量壽經》也叫《大阿彌陀經》,所以念這個題目,整篇文章的內容都在自己腦海裏浮現。聲聲佛號是我們憶念阿彌陀佛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無量的慈悲。經上所講的“念茲複在茲”,這就是不間斷、不夾雜。

  “感應不思議,蓮開七寶池”,這兩句是說念佛的功德利益,現前有不可思議的感應。這個感應是不是見蓮花、見佛像?不是的。如果是這樣,就變成見神、見鬼了。我們說的感應,是妄念少了、煩惱少了、分別少了。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智慧增長,快快樂樂,這是感應。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最殊勝的感應。從此以後,你什麼病痛都沒有了,百病不生!心清淨、身清淨,百病不生,而且不死,這是現在得到的感應,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去的時候也不生病,想坐著走也行,想站著走也行。

  古德有一個人,名字我忘掉了,有這回事情。他在往生的時候,問大衆,“坐著走的,你們有沒有見過?”有人說見過,也有人聽過的。“站著走的?”有見過、聽過的。他就一個跟頭,腳朝上、手朝下的栽著。他說,“這樣走的,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大家說沒聽說過,他就這樣走了。真的是遊戲人間,沒有生死,你看他多自在!這就是感應不可思議。人人做得到,我們爲什麼不肯幹,就是我們不肯把妄念放下,感應就得不到了。感應就是利益。你要想得到真正的好處,勢必萬緣放下,要真正放下,一切障礙就自然沒有了。

  “蓮開七寶池”,是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利益。前面“感應不思議”是現前的利益。蓮花化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所以,世出世間無比殊勝的利益就在你眼前,看你要不要?如果說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可以不必放下,也能成佛,那是魔說的,不是佛說的。

  諸位要覺悟,世間短短的幾十年,你要是能把它放下了,以後就快樂無窮。永恒的快樂,你真正得到!眼前這一段貪愛,你要是不肯舍掉,這一生就是造罪,造業。業果現前,將來到叁惡道去受報,不是蓮開七寶池。這些事實擺在面前,利害得失,我們要把它看…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四 方便力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