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卷
净空法师讲述
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前面说了同居土的住处,此地再说明同居土诸上善人他们的生处。这是一段经文,便利这个同学们听讲,所以我们讲经文都写在这个地方。这一段经文是解释妙生处,他这个生处实在是非常奇妙,跟我们娑婆世界不相同。这个“又”,是释迦牟尼佛又叫著舍利弗的名字,告诉他说这个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七宝池就是生处,此地讲的这个“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七宝所成,“不同此方土石”。跟我们这一边,这个在土质上不一样,那么这一桩事情我们看了之后好像很惊奇,人家那个地方,池塘都是七宝金银所成,真正是不可思议。其实这个事情并不难懂,为什么呢?他那个地方这些珍宝出产得非常丰富。譬如说我们举我们这个世界的例子来讲,在本省香蕉是最普遍的,大家看起来都是不以为奇,可是在大陆,在日本,香蕉就变成非常之名贵,接待贵宾才用这种高级的水果,而且把它切成薄片,好像来品尝一样。那么到我们本省这个香蕉产地,大家吃了都厌烦,都吃到不想吃了,这就是它这个产地与不产这一些水果地方是不相同的。
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也有金银、琉璃这些东西,可惜出产得太少。假如它这个出产量非常之大,那么诸位想想,谁还会珍惜这些东西呢?没有人珍惜。我们这个世界铜铁的产量比这个七宝大得多,所以我们对于铜铁不甚爱惜,而对这些稀有的金属,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贵重。其实这些金属本身并没有价值,金银在五金里面,它自己不会说我的价值、身价要比别人高,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个价值是我们众生给它的,不是它本来具足的。我们为什么把它价值看这么高呢?就是太稀有了。这些东西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太多太多了,多到极乐世界那边把它们用作建筑材料,你就可想它这个多。像我们现在建筑,用这些水泥、石子,用这个来作这个建筑材料。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多得就像我们这一边的水泥、石子一样,所以把它用来作建筑的材料。
那么虽然这么说,毕竟极乐世界的七宝比我们所见的珍宝要殊胜得多,这个道理我们也不难理解。如果我们在大经大论里面要涉猎得多的话,我们会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佛常讲的依报必定随著正报转。娑婆世界的正报比不上极乐世界殊胜,那么这个在业因里面会看得很清楚。那么在依报环境上面,当然我们是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以金来说吧!我们这边的金在成色上不如人家,我们这边银也不如那边的白银,那么这是一定的道理。七宝实际是有无量杂宝,有许多宝物我们这一边根本就没有,那没有的就不必说了,说了我们也不懂。所以只说我们这个世界也有,有相似的举出七种作个代表。
前面跟大家讲了,“七”是表法的意思,表圆满,表无量的意思。这个金银在我们这个世界,无论是在中国是在外国,是在古时候还是在现代,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贵重。那么它有几个特性,第一个,它的体坚固。第二,它这个性柔软,不像钢铁那么样生硬,它柔软。第三个,它的色彩光明,叫人看到非常地欢喜。第四,它是属于稀有金属,所以大家把它看得很贵重。琉璃是青色的宝石,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翡翠,就是绿色的玉,那么这个在宝石里面也是相当贵重。玻璃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玻璃,因为在三千年前并没有化学玻璃的制品,此地所讲的玻璃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晶、水玉”,这个也是很名贵的。那么第五种讲的砗磲,“砗磲”是贝壳一类的,是“大贝”壳。那么也有人说砗磲不是梵语,这种宝石它的形状像车轮,砗磲,这个磲就是车的外面这个轮,它的形状像这个,所以称之为砗磲。有这么两种讲法。这个第四种叫赤珠,“赤珠”古时候注解里头说是“赤虫所出之珠”,有这么一个说法。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为现在所讲的红宝石,这个都是很稀有的矿物。玛瑙种类比较多,有山玛瑙,有水玛瑙,那么它的色彩也有许多种,这个里头是以红色的最为珍贵。那么这是说明宝池也都是众宝所成,与我们这个世界所见的,那是殊胜得太多。我们今天这个池子,这个高级的也不过是大理石所楔的。古人在文学作品里面形容帝王的宫殿,雕梁玉楔啊!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玉,那有那么多的玉;玉楔就是最好的大理石,用这个来楔成。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那的的确确是名符其实的七宝建筑的。池子的大小;我这个地方还有几行诸位看一看,这是说明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那么这个池,七宝池大小也不一定,有的这个池子很大,有些比较上小一点。可是诸位在这个地方必须要有概念,决不会像我们平常所见的池塘或者是游泳池,或者是花园里头的莲池,因为什么呢?那都不太大。他们那边最小的宝池,就像我们地球上所看到湖泊一样。
经里面说,小的差不多十几由旬;一由旬合我们中国是八十里,那么十由旬,那就八百里啦!八百里以我们本省来说,从南到北大概也不过八百里,那么那个地方一个小的七宝池,比我们全省还要大。这就是一个人的住处啊!诸位想想看这多么殊胜。如果说大的,那我们这个地球放在里面也不过像一朵莲花一样,他这个池子有多大,这个国度的庄严实在是不可思议。
再看底下这一段。那么“此土”这是说我们这个地球,“同居”我们也是凡圣同居土,“是有漏惑业所感,彼土”西方极乐世界“乃无漏净业所成,又为弥陀愿力之所庄严。”这当然不相同。这个两句话是说明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地庄严?为什么他与我们目前所受用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刚才给诸位说过了,我们所受用的这个环境是属于依报,依报是随著正报转的。换句话说,我们有多大的福报就会有多么美好的环境。不要说到两个世界来比较了,就以我们这个一个世界、一个地区,有福德的人家跟那个没有福德人家去比较比较,他们所享受的环境就不等同,就不一样,世界与世界亦复如是啊!地区与地区也是一样,某一个地区非常地富庶;那么大家晓得今天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阿拉伯,出产石油,所以是家家都富足。那么世界上还有许多非常落后的地区,贫穷、饥饿,那跟他们简直是天壤之别啊!那么由此可知依报环境实实在在是依正报转变的。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修善业,不但是善业,前面跟诸位讲过,是上善的业感,不是小善,是大善啊!所以才能感得那样殊胜的果报。何况又有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换句话说,弥陀愿力与众生的善业共同感得同居土殊胜庄严的显现。这个道理很深很深,那么我这样地说诸位能不能相信,我不敢说。为什么呢?刚才说了,这个里面涉及了很深的道理在里面,道理如果没有体会,没有贯彻通达,信心的建立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我们从求学的态度来说,古人所讲,姑妄听之。也好,我们听到,哦!佛经里头,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这么一桩事情。佛的人格,我们信得过,那就说他绝不妄语,决定不欺骗我们,那么在目前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证实佛之所说,这才是真真做学问的态度。我们来求证,求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理论上通达,我们叫它做解悟,因为理上可能,当然事就不至于有很大的怀疑了;因为事,它是依理而成就的。更进一步呢?我们要亲证。那就是说这个境界,我们自己亲自见到,我们才死心塌地地相信了,不再有疑惑了。这个世界我们真正看到了。我们能不能亲证呢?当然能够!这个法门就是要我们人人亲证,不亲证不能算成就啊!所谓亲证就是自己真正得生这一个国度,这一个地区,我们生在那个地方,我们在那个环境里面,享受其中的种种庄严。
那么再说到这个池水叫“八功德水”,那八种功德呢?我们也把它写在这个字幕上。“八”是八种,古德所说,经文里面只不过是略写八种功德而已,其实不只八种;无量的功德,像十六观经里面所讲,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那么这个地方是略举八种。
第一个是“澄清”不像我们这个地方的水这么“浑浊”,当然我们这个世间的水也有澄清的,但是澄清的水少,很难得,就在山林里面这个泉水、甘泉,那是相当地难得。
第二个是“清冷”不像我们此地这个地方,有的水太冷了、太寒了,有的水太热了。这是非常地清凉可口,这叫清冷。
第三“甘美”,水是甜的,不像我们这边,海水是碱的,河水是淡的,味道就是没有什么味道,“劣味”!没有人家那边美味,甘甜美味。
第四种好处,“轻软”我们这边的水“沉重”啊!你拿一桶水,那个力气小的人就挑不动。极乐世界的水很轻,没有分量,很软,跟我们这边完全不相同。
第五是“润泽”的功能。好像我们这边油脂一样,涂在身上时,光滑,能够滋养皮肤,有这种功德。不像我们这边“缩腐褪色”我们这边水你要泡久了,所有的东西就腐烂了,色彩褪了;在那边没有,只有更为鲜艳。
第六安和,”绝没有“急暴”之相,没有这种相,无论你在那个地方所看,水都是平静的,都像一面镜子一样。
第七种,这一个是非常之特殊了,我们这个世界所没有的。我们的水,这个好的水可以除渴,像海水这个碱的,就没有办法解渴。西方极乐世界的水不但可以解渴,而且可以除饥。你饿了,这饮几杯水,八功德水饮几杯,你就不饿了,这个是太难得了。所以在那个世界,你们诸位想想看,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是有多少?何况这个水决定没有枯竭的,没有枯干时候的。常年七宝池里头水都是满满的,生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第八“长养诸根”,长养诸根这个意思就说,这个水的营养非常之丰富,常…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