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卷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十卷

  淨空法師講述

  經文“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到這個地方是一段。前面說了同居土的住處,此地再說明同居土諸上善人他們的生處。這是一段經文,便利這個同學們聽講,所以我們講經文都寫在這個地方。這一段經文是解釋妙生處,他這個生處實在是非常奇妙,跟我們娑婆世界不相同。這個“又”,是釋迦牟尼佛又叫著舍利弗的名字,告訴他說這個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這個七寶池就是生處,此地講的這個“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七寶所成,“不同此方土石”。跟我們這一邊,這個在土質上不一樣,那麼這一樁事情我們看了之後好像很驚奇,人家那個地方,池塘都是七寶金銀所成,真正是不可思議。其實這個事情並不難懂,爲什麼呢?他那個地方這些珍寶出産得非常豐富。譬如說我們舉我們這個世界的例子來講,在本省香蕉是最普遍的,大家看起來都是不以爲奇,可是在大陸,在日本,香蕉就變成非常之名貴,接待貴賓才用這種高級的水果,而且把它切成薄片,好像來品嘗一樣。那麼到我們本省這個香蕉産地,大家吃了都厭煩,都吃到不想吃了,這就是它這個産地與不産這一些水果地方是不相同的。

  那麼我們這個世界也有金銀、琉璃這些東西,可惜出産得太少。假如它這個出産量非常之大,那麼諸位想想,誰還會珍惜這些東西呢?沒有人珍惜。我們這個世界銅鐵的産量比這個七寶大得多,所以我們對于銅鐵不甚愛惜,而對這些稀有的金屬,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貴重。其實這些金屬本身並沒有價值,金銀在五金裏面,它自己不會說我的價值、身價要比別人高,沒有這個道理的。這個價值是我們衆生給它的,不是它本來具足的。我們爲什麼把它價值看這麼高呢?就是太稀有了。這些東西在西方極樂世界有太多太多了,多到極樂世界那邊把它們用作建築材料,你就可想它這個多。像我們現在建築,用這些水泥、石子,用這個來作這個建築材料。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多得就像我們這一邊的水泥、石子一樣,所以把它用來作建築的材料。

  那麼雖然這麼說,畢竟極樂世界的七寶比我們所見的珍寶要殊勝得多,這個道理我們也不難理解。如果我們在大經大論裏面要涉獵得多的話,我們會明白一樁事情,那就是佛常講的依報必定隨著正報轉。娑婆世界的正報比不上極樂世界殊勝,那麼這個在業因裏面會看得很清楚。那麼在依報環境上面,當然我們是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以金來說吧!我們這邊的金在成色上不如人家,我們這邊銀也不如那邊的白銀,那麼這是一定的道理。七寶實際是有無量雜寶,有許多寶物我們這一邊根本就沒有,那沒有的就不必說了,說了我們也不懂。所以只說我們這個世界也有,有相似的舉出七種作個代表。

  前面跟大家講了,“七”是表法的意思,表圓滿,表無量的意思。這個金銀在我們這個世界,無論是在中國是在外國,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代,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貴重。那麼它有幾個特性,第一個,它的體堅固。第二,它這個性柔軟,不像鋼鐵那麼樣生硬,它柔軟。第叁個,它的色彩光明,叫人看到非常地歡喜。第四,它是屬于稀有金屬,所以大家把它看得很貴重。琉璃是青色的寶石,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翡翠,就是綠色的玉,那麼這個在寶石裏面也是相當貴重。玻璃不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玻璃,因爲在叁千年前並沒有化學玻璃的製品,此地所講的玻璃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晶、水玉”,這個也是很名貴的。那麼第五種講的砗磲,“砗磲”是貝殼一類的,是“大貝”殼。那麼也有人說砗磲不是梵語,這種寶石它的形狀像車輪,砗磲,這個磲就是車的外面這個輪,它的形狀像這個,所以稱之爲砗磲。有這麼兩種講法。這個第四種叫赤珠,“赤珠”古時候注解裏頭說是“赤蟲所出之珠”,有這麼一個說法。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看作爲現在所講的紅寶石,這個都是很稀有的礦物。瑪瑙種類比較多,有山瑪瑙,有水瑪瑙,那麼它的色彩也有許多種,這個裏頭是以紅色的最爲珍貴。那麼這是說明寶池也都是衆寶所成,與我們這個世界所見的,那是殊勝得太多。我們今天這個池子,這個高級的也不過是大理石所楔的。古人在文學作品裏面形容帝王的宮殿,雕梁玉楔啊!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玉,那有那麼多的玉;玉楔就是最好的大理石,用這個來楔成。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那的的確確是名符其實的七寶建築的。池子的大小;我這個地方還有幾行諸位看一看,這是說明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那麼這個池,七寶池大小也不一定,有的這個池子很大,有些比較上小一點。可是諸位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有概念,決不會像我們平常所見的池塘或者是遊泳池,或者是花園裏頭的蓮池,因爲什麼呢?那都不太大。他們那邊最小的寶池,就像我們地球上所看到湖泊一樣。

  經裏面說,小的差不多十幾由旬;一由旬合我們中國是八十裏,那麼十由旬,那就八百裏啦!八百裏以我們本省來說,從南到北大概也不過八百裏,那麼那個地方一個小的七寶池,比我們全省還要大。這就是一個人的住處啊!諸位想想看這多麼殊勝。如果說大的,那我們這個地球放在裏面也不過像一朵蓮花一樣,他這個池子有多大,這個國度的莊嚴實在是不可思議。

  再看底下這一段。那麼“此土”這是說我們這個地球,“同居”我們也是凡聖同居土,“是有漏惑業所感,彼土”西方極樂世界“乃無漏淨業所成,又爲彌陀願力之所莊嚴。”這當然不相同。這個兩句話是說明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地莊嚴?爲什麼他與我們目前所受用的有這麼大的差別?剛才給諸位說過了,我們所受用的這個環境是屬于依報,依報是隨著正報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多大的福報就會有多麼美好的環境。不要說到兩個世界來比較了,就以我們這個一個世界、一個地區,有福德的人家跟那個沒有福德人家去比較比較,他們所享受的環境就不等同,就不一樣,世界與世界亦複如是啊!地區與地區也是一樣,某一個地區非常地富庶;那麼大家曉得今天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阿拉伯,出産石油,所以是家家都富足。那麼世界上還有許多非常落後的地區,貧窮、饑餓,那跟他們簡直是天壤之別啊!那麼由此可知依報環境實實在在是依正報轉變的。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人都修善業,不但是善業,前面跟諸位講過,是上善的業感,不是小善,是大善啊!所以才能感得那樣殊勝的果報。何況又有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換句話說,彌陀願力與衆生的善業共同感得同居土殊勝莊嚴的顯現。這個道理很深很深,那麼我這樣地說諸位能不能相信,我不敢說。爲什麼呢?剛才說了,這個裏面涉及了很深的道理在裏面,道理如果沒有體會,沒有貫徹通達,信心的建立是一樁不容易的事情。

  那麼我們從求學的態度來說,古人所講,姑妄聽之。也好,我們聽到,哦!佛經裏頭,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這麼一樁事情。佛的人格,我們信得過,那就說他絕不妄語,決定不欺騙我們,那麼在目前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證實佛之所說,這才是真真做學問的態度。我們來求證,求證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理論上通達,我們叫它做解悟,因爲理上可能,當然事就不至于有很大的懷疑了;因爲事,它是依理而成就的。更進一步呢?我們要親證。那就是說這個境界,我們自己親自見到,我們才死心塌地地相信了,不再有疑惑了。這個世界我們真正看到了。我們能不能親證呢?當然能夠!這個法門就是要我們人人親證,不親證不能算成就啊!所謂親證就是自己真正得生這一個國度,這一個地區,我們生在那個地方,我們在那個環境裏面,享受其中的種種莊嚴。

  那麼再說到這個池水叫“八功德水”,那八種功德呢?我們也把它寫在這個字幕上。“八”是八種,古德所說,經文裏面只不過是略寫八種功德而已,其實不只八種;無量的功德,像十六觀經裏面所講,無量壽經裏面所講的,那麼這個地方是略舉八種。

  第一個是“澄清”不像我們這個地方的水這麼“渾濁”,當然我們這個世間的水也有澄清的,但是澄清的水少,很難得,就在山林裏面這個泉水、甘泉,那是相當地難得。

  第二個是“清冷”不像我們此地這個地方,有的水太冷了、太寒了,有的水太熱了。這是非常地清涼可口,這叫清冷。

  第叁“甘美”,水是甜的,不像我們這邊,海水是堿的,河水是淡的,味道就是沒有什麼味道,“劣味”!沒有人家那邊美味,甘甜美味。

  第四種好處,“輕軟”我們這邊的水“沈重”啊!你拿一桶水,那個力氣小的人就挑不動。極樂世界的水很輕,沒有分量,很軟,跟我們這邊完全不相同。

  第五是“潤澤”的功能。好像我們這邊油脂一樣,塗在身上時,光滑,能夠滋養皮膚,有這種功德。不像我們這邊“縮腐褪色”我們這邊水你要泡久了,所有的東西就腐爛了,色彩褪了;在那邊沒有,只有更爲鮮豔。

  第六安和,”絕沒有“急暴”之相,沒有這種相,無論你在那個地方所看,水都是平靜的,都像一面鏡子一樣。

  第七種,這一個是非常之特殊了,我們這個世界所沒有的。我們的水,這個好的水可以除渴,像海水這個堿的,就沒有辦法解渴。西方極樂世界的水不但可以解渴,而且可以除饑。你餓了,這飲幾杯水,八功德水飲幾杯,你就不餓了,這個是太難得了。所以在那個世界,你們諸位想想看,這個七寶池八功德水是有多少?何況這個水決定沒有枯竭的,沒有枯幹時候的。常年七寶池裏頭水都是滿滿的,生活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第八“長養諸根”,長養諸根這個意思就說,這個水的營養非常之豐富,常…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