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七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

  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圣贤的大道。能够“爱敬众人”,了凡先生说,就是“爱敬圣贤”,就是爱敬佛菩萨;我说得更亲切,就是“自爱”。能通圣贤之志,“通”是明了、通达明了,“能通众人之志”,就能“通圣贤之志”。“众人之志”是什么?都希望得到圆满幸福的生活。不论是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确确实实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过得幸福美满?圣贤之志亦复如是。大圣大贤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这个世界这些人各得其所。古圣先贤,我们看佛菩萨的教诲,再仔细观察世间所有宗教的经典,我涉猎得很多,他们所崇奉的神圣、创教的教主,无一不是希求帮助这个世间众生,都能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但这一生得利益,来生更得殊胜的利益。一般宗教来生生天堂,佛教劝人生极乐世界,这是圣贤之志。

  【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这个话说得好。圣贤之志要我们去推动,要我们去实行,我们一定要懂得“合爱合敬”。合谁?合诸佛菩萨的爱敬,合古圣先贤的爱敬,合各个宗教神明的爱敬,来做“安一世之人”。现前这个世间的人,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这就是为圣贤而安民哉。这些年我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领袖接触,我与他们交谈。“神爱世人”,这是宗教里头常说的,神在哪里?神怎么爱世人?今天世间人这么苦,细心去想一想,这句话太空洞了、太抽象了。我们要反省,神怎么爱世人?我是宗教徒,我接受神之爱,神爱我,我要把神对我的爱,从我心里面再拓开去爱世人,我代表神爱世人,神爱世人才能落实;我要不发心代表神来爱世人,神爱世人永远是空洞的,永远是个抽象的名词。他们听我这个说法,也点头。

  我说佛的大慈大悲,佛的大慈大悲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这个世间,已经三千年了。你要说他老人家当年在世间大慈大悲,我们还能讲得通;他不在世了,这个大慈大悲在哪里?所以佛的学生、佛的弟子,我们接受了佛的慈悲;我们怎么接受?从经典里面接受的。每天读经,研究经教,依教奉行,我们得到佛的慈悲加护,加持保护。我们得到了,应当从自己的内心,把佛的慈悲心变成自己的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落实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要我们去做!我们见到观世音菩萨,绝对不是恳求观音菩萨慈悲我,这不可能的。泥塑、木雕、彩画的菩萨像,他怎么能保佑你?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们要发扬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心行,见到观音菩萨想到“我就是观音菩萨,我学习观音菩萨,我效法观音菩萨”,是这个意思。这是佛法教学的正理,要懂得。我不作观音菩萨,造一个观音菩萨像以为那就是的,大错特错!

  所以此地讲的这十种善,爱敬存心是根本,没有爱敬存心,其余九条都做不到;九条你去做,都是假善,都不是真善。前面了凡先生跟我们讲了八条,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是曲不是直,你是半不是满,你是小不是大。所以关键在存心,存心一定是无私无我,真诚平等的敬爱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大圣大贤的大道,我们就得到真传了,真传就是真诚的爱心。第三段:

  【何谓成人之美】

  他先举个例子说。

  【玉之在石】

  “玉”,世间人都非常宝贵它;中国人爱玉,外国人爱钻石。钻石跟玉没有开采的时候:

  【抵掷则瓦砾】

  那是一个顽石,跟砖头瓦块没有两样,一文不值。

  【追琢则圭璋】

  经过琢磨,它就变成宝物。“圭璋”是玉器,人人喜爱。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

  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一桩善事,这个善事可取,看到这个人很有志向,禀赋还很好,谦虚、恭敬,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这种人就是人才。我们要认识人才,要爱才、要惜才,要成就人才,这是善事里面最大的善事,积功累德里头最大的功德,我们要懂。这个人的志向可取,禀赋可取,我们都要帮助他。“诱掖”是帮助他,奖励他,扶持他。

  【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善人在这个社会生存很不容易!为什么?善人必定跟不善人对立。不是善人愿意跟不善人对立,不是的;善人能够包容不善人,不善人不能包容善人,所以不善人跟善人对立。这一对立,当然免不了有误会、有毁谤,甚至于陷害,让这个善人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这个很可悲!我们知道、发现有这些事情,“为白其诬”,我们要想方法帮助他,甚至于代替他被谤的这些事实,减轻别人对他的毁谤,古人叫分谤,“分其谤”。这是志士仁人才能做得到,普通人做不到,务必要使他在社会上能够安身立足,能够发扬光大他的善业而后已;“而后已”,我们才算是尽心尽力。接著为我们说: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

  这种情形,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我听到有一些同修告诉我,现在学校里面的学生,常常欺负新来的同学、欺负不同族类的同学,都是犯这个毛病,心量窄小。譬如说,如果发现这个同学确实有德行、有智慧,也挺能干的;他被人排斥,我们应该要帮助他。同学当中有一等明白的人,我们一般讲打抱不平的这些同学,起来仗义而行,来替他分担这些毁谤,分担别人对他的压力,让他安心在学校里读书求学,完成学业,这是一个例子。下面说:

  【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

  也确实如此。真正有大智的人,往往不修边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比较随便,在这些场合当中,容易受到别人指责。指责的人,所谓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你没有过失,人家还造你谣言,有一些形迹不端,就被人抓著把柄借题发挥,来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这些事情,自古以来我们都常常看到,常常听到。

  【故善事常易败】

  你想做一桩好事,好事多磨,障碍你的人很多。我们在新加坡,希望建一个弥陀村照顾这些年老的人,让这些人每天有机会听经,有机会念佛。三、四年当中到处找地方,最后都被人破坏了,真的是好事常易败。

  【而善人常得谤】

  好人常常遭遇人毁谤。我一生就在毁谤里面长成的,几十年来没有离开别人毁谤。虽然我对于毁谤的人我都很尊敬他,我绝不加以辩白,因为他并没有妨害我每天讲经说法;一般同修听到这些毁谤的,他不来听了,那是他的事情。我这个道场“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所以各有因缘,这一段我深深体会。好,就讲到此地。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七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