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参 解经玄义 三、明宗▪P3

  ..续本文上一页方法。除忏悔外,后面的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四种都有忏悔的意思,如非真忏悔,这四种方法不会有的,所以均列入忏悔法内。如以十大愿王比照观察,第四忏悔业障属五悔之第一,随喜属五悔之第三,请转法錀、请佛住世属五悔第二的劝请,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属五悔第五的发愿,普皆回向属五悔第四的回向。可见普贤自己修的是十大愿王,教人修的是念佛法门。此外还有六念,佛在许多经中曾经说过,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前面三种是念三宝。第四是念戒,第六是念天。此二种有密切关系。生天要有生天的条件,佛讲天道的状况,比任何宗教都详细。不是信了上帝就生天,千万不要误会。佛说五戒清净,来生可得人身,十善业道成就才可以生天。仅修十善只能生欲界以下的天即四王天及忉利天,再往上要修定,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为我们制定五戒、八戒、十戒及经中教诫均在戒的范围。

  第五念施。施是布施,其功德使我们断烦恼。无量烦恼归纳为一○八类,再归纳为二十六个,包括六个根本烦恼与二十个随烦恼,再归纳之即为贪、嗔、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之为贪、嗔、痴三毒,三毒归总就是一个贪。布施专治悭贪,贪是烦恼的大根大本。布施是便宜自己,把根本烦恼彻底的拔除。学布施自己有多余的才愿意给人,如有两个东西,好的留自己用,坏的给人。进一步先把好的给人,坏的留自己用。再进一步,如人家需要,我也需要,我先帮助他,我自己慢慢再说。一般人都顾虑到我的财物若全部施出去,我自己没有怎么办。尤其是时下生活艰难,钱得来不容易。虽然佛家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布施出去,来的更多,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我劝人学佛要把了凡四训先读三百遍。人的一生,富贵贫贱,皆有定数,前生作财布施,今生发财。财富是果报,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施是因。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修三种布施,自然得好果报。佛菩萨由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后倒驾慈航来到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布施。中国近代出家人净土宗印光大师与禅宗虚云大师,他们一生都作布施,财法无畏布施丝毫不保留,作得圆满。

  观无量寿经特别提到有三种人得生净土。第一种、慈心不杀,具足戒行,即净业三福中第一、二两条。第二种、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即净业三福中之第三条发菩提心,读诵大乘。第三种、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求生净土。心清净与佛本愿有感应。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应发心认真念佛,正助双修。正修是信愿持名,助修是十大愿王、福慧、六念。处今日之社会,以此种心态处世待人接物,乃佛教徒之正行。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这段话,意为净宗许多经论所说的都是纲领原则,细细体察,涵盖了无量法门,其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殊胜。大师说出这几句话相当不容易,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将所有一切法门研究透彻,这些话说不出来,而且也没有这个胆子说。因此我们想到,为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劝我们持名念佛。收机最广之机,指“根机”而言。机有上中下三根不同。例如禅宗六祖大师说的明白,他接引上上根人。神秀接引大乘根性之人。教下如华严贤首宗,其对象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切经论法门以专度某一类人为对象,唯独净土法门对所有不同根性的人皆能接受,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度之,实在不可思议。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得度,下手非常容易,谁不会念?问题在肯不肯念,愿不愿念,而其成就又是无比的圆满,不但一般人不相信,宗门教下的菩萨罗汉都不相信,所以诸佛如来称之为“难信之法”。

  佛观察当时众生善根福德成熟,乃无问自说。所谓善根就是佛说出这个法门,听者能信能解。所谓福德就是听了之后能愿能行。此法门无人知道,当然没有人能问。至于宣说的对象特别选出舍利弗,他是智慧第一,没有智慧绝不相信此法。成佛之机缘成熟,必须有成佛的经典。阿弥陀经是九法界众生一生圆满成佛的根本,如此说来,我们也有份了。所有一切修行方法中念佛法门乃第一方便,行住坐卧都能修行。如果有人讨厌我念,我就默念。不拘形式,什么场所都能念。

  佛在“四依法”中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凡讲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者为不了义。小乘经以断见思、出三界、证罗汉果,不能成佛,亦为不了义。大乘经虽断三惑、了生死,比罗汉高而未到究竟佛果,亦是不了义。一乘了义是一生成佛。一生成佛只有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成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里龙女八岁成佛,均属极少数,希有难逢。此经一切众生在一生中都能圆成佛道。可以说此经在比重中已超过华严法华。佛度九法界众生用此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也是用这个法门,所谓“无上了义第一方便”专指这一部经。

  圆是圆满,顿是顿超,不涉次第。小乘成佛须三大阿僧祇劫,依天台家说,须经历藏、通、别、圆四教,此乃渐修。大乘修菩萨道,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位子,在华严经说,成佛要无量大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佛说三大阿僧祇劫是怕一般众生听了畏缩,不敢学佛。大乘菩萨心量大,有耐性,不怕时间长远。唯识宗开山祖师窥基大师为弥陀经作了一本通赞疏,其中也说明此法门属于顿教,因经中说一日至七日即成功,成功指成佛而言。

  浊水比作染污心、杂乱心,将佛号比作清水珠,对付杂念最有效的就是念佛。如把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弥陀要解仔细参透了,念佛即可如理如法,句句相应,确有效果。佛法道理听过很多,而烦恼习气仍然很重,这是因为我们无始劫来,与贪嗔痴慢众多烦恼太熟悉了,而对于佛法觉得很生疏,所以古人说:“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必须用一百八十度把污染的烦恼心转变成清净的念佛心。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为心所现。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不属于普通因果,大乘是菩萨,一乘是成佛。四种净土在极乐世界是同时证得的,一证一切证,故称为妙果。因与果离不开,特别此法门称为莲宗,莲花是因果同时,故以信愿持名为正宗。四种净土是天台宗所创立,如想多了解,可参考观经妙宗钞及梵网经玄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参 解经玄义 三、明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