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法传到中国,年代太久了,怕一般人提到佛、法、僧,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讲到佛,就会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说到僧,马上想到出家人,这不是真正的归依处。三归依讲的佛,是自性佛,就是你自性的觉悟,也就是本觉。马鸣讲的“本觉本有”,你要依你本有的本觉,这就对了。你不能依你的错觉,不能依你的不觉。你从你的错觉,从你的不觉,回过头来,依你本有的本觉,这叫归依佛。所以释迦牟尼佛讲归依佛,并不说你归依我释迦牟尼佛,佛没有这个说法。这非常重要的,归依自性佛,就是回头依靠自性觉,千万不能搞错了。搞错了,你要依靠泥塑木雕的佛像,要依靠它,那俗话常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大错。归依自性佛,实在就是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说的“舍识用根”。
第二是归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都没有错误,这叫法宝。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真实智慧。佛经常讲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自性的法宝。我们在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如果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佛教我们必需从一切错误回过头来,依靠自性本有的智慧,这叫归依法宝。三宝里面,佛灭度之后,是以法宝为中心,以法宝为主。换一句话说,是以智慧的经典为主。
智慧毕竟不是短时期能够恢复的,当我们智慧没有开,这个时候怎么办?佛告诉我们,佛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论,就是佛对于宇宙人生的正知正见。暂时给我们做一个标准。所以我们自己智慧没有开,我们就依照佛的经论,凡是我们所想的,把经典展开来对照对照,佛是这个想法,我也是这个想法,证明我的想法没错,我的见解是正确的,是正知正见。譬如说,佛教我们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而我也是这个想法,这就证明我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假如我的想法跟佛所说的不一样,那你千万要记住,我们想法一定错误,绝对不是佛在经上的想法、看法错误。千万不要以为佛是三千年前的人,他的思想那有我们现代进步!你这样想,那就错了。我们这些想法,实在是胡思乱想。不要认为科技这么发达,而我们还要用这么多的机械工具,才能把音声记录下来,把影像记录下来。佛菩萨不用这个,过去世、未来世,他统统都知道,他不要用录影机。他有能力把十方世界显现在你面前,就像电视一样,而且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他不需这些机械工具。那是什么能力?是正知正见。性德功能能生万法,可以做得到。我们今天发明这么多机器,都是妄想发现的,比起佛菩萨无量的神通实在差得太远了。所以我们要肯定、要承认,佛在经典上所讲的是真的,是正确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舍弃,要依照佛所说的来修行。
不过说到这一点,我们又要注意到一桩事情,什么事情呢?“经”有假的。假如我们遇到假的经典,被人骗了,这个上当就大了。尤其是近代,提倡民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谁都可以写书。不像从前。从前经典传到中国来,是经过当时的专家学者监定,由国家统一颁布,证明这一本经书是真实的。历代祖师对于经论的注解,也要经过当代高僧大德证明,他讲的没错,确实符合佛的意思。这样呈报给皇帝,皇帝批准,他这部书才可以流通、才可以印行。不像现在,现在没人管制了。所以我们要查明看经、读经,一定要读真正的经典。
真正的经典跟假经如何辨别呢?辨别不难,可查大藏经。大藏经里面所收的,决定是真的。在此时此地,我要劝同学们,要看中国古代的大藏经。为什么呢?现在人编的大藏经,有些作品,没有经过权威的审查,就收到大藏经里面去。所以现代编的大藏经不及古代编的大藏经。所以你要读大藏经,至少要读清朝以前的版本,比较严谨可靠。清朝大藏经就是乾隆时代所编的,叫“龙藏”。现在台湾把它缩印成一百六十二册,称为“乾隆大藏经”,这是我们中国历代编大藏经最后的一部。民国年间当然也编了很多,但是我刚才跟同学说了,没有经过权威的审查,怕有人掺假在里头。在乾隆以前绝对没有掺假的,因为经典的流通,是要经过皇帝批准的。皇帝根据当时的高僧大德的审议,所以非常严格。这样我们才能够辨别那个经是真的,那个是假的;那个注解值得看,那个注解可以不必看。这是一个选择的标准,一定要虚心,对佛要相信,深信不疑,要能够舍弃自己的成见,接受佛菩萨的教诲。
第三是归依僧。僧不全是指出家人。僧是什么意思呢?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现代人很可怜,不如古人。你看看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甚至于到生理的染污。我昨天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不但我们今天身心受到严重的染污,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平衡了,这是大地的染污。听说天上臭氧层也破了几块,天也有染污,不得了呀!天、地、人统统都有严重的染污。佛教给我们从这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靠清净心。今天环境污染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的,所以许多国家政府都提倡环保,保护一个清净的环境。这个环保工作能够有效吗?很有问题。问题在那里呢?还是佛跟我们讲的,佛说“依报随著正报转”。假如我们的心理染污,不能够净化,我们环境的染污就没有办法达到清净的标准。所以要想把环境的染污改善,必需先从净化人心改起。这是三归的第三个归依处,是从染污回归到清净心。
僧宝不但含有清净的意思,还有和合的意思。我们观察世界今天国家与国家不和,宗教与宗教不和抔抔,众生生活就非常痛苦。所以佛教给我们“六和敬”,六和敬是佛弟子必需要修学的课目。所以“僧”的意思是有“清净和敬”之意。我们从不和不净回过头来,依六和敬,依清净心。这就是初入佛门传授给你学佛修行的纲领。这个纲领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够改变,都不能离开的,所以它是学佛绝对的纲领,真实的纲领。
归依佛,觉而不迷;归依法,正而不邪;归依僧,净而不染。所以三归依是觉、正、净。以后人家要问你:“你学佛了,你修行,你修什么?”我们能说得出来,我修“觉、正、净”。你们学佛,学的什么?我学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修的是觉、正、净;觉正净达到圆满的程度,无上正等正觉就得到了,这就是成佛。究竟圆满的智慧要怎么样才能得到?要修觉正净才能得到。这是我们学的、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人家要问:“你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门径不是一定的,是可以活活泼泼,时常变换来使用。可是要记住,目标不能变换,就是觉、正、净的目标不可以变换,方法手段可以常常变换。我们今天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持名念佛”,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提倡的,“华严经”上普贤菩萨所提倡的,我们采取这个方法作为主修。除主修之外,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法门来配合,这叫助修。在助修方面,我们提倡五德,用五德来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五德是孔老夫子所修的。论语说,孔子的学生聚会在一起,大家来说说老师有那几样德行?同学们共同承认的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这是我们中国圣人,我们以他作榜样,以他作标准,我们要学五德。五德是基础的基础,从五德上再奠定三福。
“三福”是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佛给我们说的。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他们是怎么成佛的?都是从这个基础上修成。因此我们学佛,将来想成佛,当然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这是非常重要课程。
由三福再进修六和,六和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三福做不到,六和是不可能的。六和敬,第一是“见和同解”;见和同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建立共识。假如我们全世界的人,我们的思想、见解都很接近,世界就和平了,就不会有争执了。所以佛教育是对于尽虚空扤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建立共识,这个共识实在是太高明了,是自性的共识,我们不是跟著释迦牟尼佛走。所以释迦牟尼佛高明、叫我们佩服。他不牵著我们鼻子走,他叫我们每一个人顶天立地,发挥自性的智慧德能,不是学他的,是开发自己自性的智慧德能。这个教学的理念,真正叫人心服口服。
第二是“戒和同修”。戒和就是说守法,人人培养成一个守法的观念。大家见解很接近,大家都能守法,社会安定繁荣,天下太平自然实现。六和敬里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利和同均”。今天这个社会上,许多人知道,就是财富差距,不要太大,愈接近愈好,这就是财富的平均分配,人心就平了,就不会有争执了。当然这个财富平均分配,是很高的智慧,是真正的修福。因为人的财富绝对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呢?每个人修的福报不一样,每个人修的因不一样。有人种树,他就收果实;有人不种树,他就没有果实收。有收成的要分一点给你,就要人家肯慈悲布施给你才行呀!所以这一种事实真相,唯独佛法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一面劝有福报的人要照顾没有福报的人,同时劝没有福报的人要多多修福。你到来生来世,你的福报跟他一样,甚至还超过他,所以这是本末统统兼顾到了。唯独佛法确实殊胜,能够治天下太平。
有了三福六和的基础,从这上面才能建立真正的佛法,“戒定慧”三学,这是三乘共学。由此基础再建立大乘佛法,就是“六度”,菩萨六波罗密。由六波罗密再建立一乘佛法。像“法华经”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所以我们修学净宗的同学应知,我们是以孔夫子的五德作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从这个根本上再修三福、六和、三学…
《三归传授 (新加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