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十九卷)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十九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二面,倒数第二行看起: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这一段是“颂成就度生”。“欲修无上菩提者”,这是菩萨发心,“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出离三界苦”,小乘人也做到,在佛法里都称之为真正觉悟的人,三界之苦实在说是苦不堪言,真正觉悟的人一定要想著永脱三界轮回;三界就是六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佛经里面讲的四禅,我们就能够了解,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你就晓得讲三界、讲六道,意思都相同。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诸位要晓得只有一个四禅天,有一千个三禅天,经教里面所说大致我们要能够知道。“欲修无上菩提”,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希求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志愿眼光大,超脱三界这是眼光比较小,都是非常非常之难得。这个人既然发了大悲心,要怎样满他的愿?“先当瞻礼大士像”,这就是先要成就自己,“瞻礼”的意思前面说了很多,这个地方就不再重复,最要紧是要依教修行。

  《华严经》里面讲护法,护持正法,依照《华严经》的标准来讲,现在护法的人希有。法是什么?法是教、理、行、果,这四种法都要圆满的护,那才叫真正护法,才是佛所讲的标准。我们讲护持道场,护持某个法师,不行,那个跟佛的标准一比,那就不是护法;佛经上所讲的一定要有相当的理解,而后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如法。佛给我们说的“教”,教有四种教理行果,我们怎样去修?信、解、行、证,我们对于教要信,佛的教诲要信,理要解,行要修,果要证,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信解行证。末后这两句,“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这两句是说自己成就之后,教化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示现在众生界,往往也示现有业障,诸位要知道那业障是示现,都是他教化的方法、教学的仪式,不是真的,让我们凡夫之人深深警觉到因果的可畏。世间圣人,孔老夫子,我们在《传记》里面念到,“孔子在陈绝粮”,他也挨饿;释迦牟尼佛也曾经有三个月马麦之报,遇到饥荒托钵没人供养。这显示什么?显示因果,即使成佛、成圣没有办法转变因果。

  从前百丈大师讲得好,“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不昧是什么?对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受报的时候很甘心情愿,知道我现在所受的过去造的是什么因,现在得这个果报,清楚明白。不像世间人,世间人遭遇一切苦难的果报,不知道、不晓得什么原因,以为是别人给他的,怨天尤人,受报的时候还造罪业,这个样子因果循环,他是每况愈下,他往下堕落;明白的人他受果报他不会堕落,他逐渐往上提升,这不一样,他真正懂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遇到别人破坏我们、伤害我们,过去生中我们伤害过他,今天他来伤害我,这是报应,我明了、我承受,欢欢喜喜接受,一点怨恨都没有,这个结就解开,下一次再见面就没事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绝对不能用个报复的心来解决问题,诸位要晓得解决不了的;报复,你杀他,你灭他一族,来生是他灭一族,一样的事情,因果循环,愈演愈残酷;换句话说,愈堕落愈深,这哪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决问题真正的办法是解结,把这个怨结解开,所有一切不善的果报都要承受,你才能够化解,在菩提道上无论是自己修行,弘法利生,障碍就没有了。诸佛菩萨示现种种这些相,都是让我们觉悟,让我们明白,也是教导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实在讲这就是生活,佛教给我们生活,教给我们处世做人。“瞻礼大士像”,这里头最重要就是“孝敬”,孝敬要扩展到什么地方?扩展到对一切恶人、一切冤家,都要用孝敬的心,普贤菩萨第一愿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敬就是孝敬,决定没有分别、没有等差,这是真正在修行,真正在转业;业转了,果报就转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第四段颂求智慧,这一段比较长一点,先说你为什么没有智慧,是你有过去世的业障,障碍你的智慧。虽然遇到佛法,遇到善友,你明白了,你发心,发的心很好,发心研教学经,目的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这是大菩提心;在一般说真正发这个大愿心,你就一定得诸佛护念,这是真的。虽得诸佛护念,我们智慧依旧不开,这是自己有业障,诸佛如来没有办法消我们的业障,没有法子,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不是佛菩萨不保佑你、不照顾你,佛菩萨是真保佑、真照顾,但是你自己造的业障,佛菩萨对这个就无可奈何,业障一定要自己消。佛菩萨告诉你方法,告诉你这些道理,这经典上所讲的,理明白了,佛的教诲我相信,理明白了,教给我们方法要照做,那叫修行,你才能消得了业障。消业障最根本、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孝”,所以《地藏经》也是根本经,道理在此地。我们能孝顺父母,孝顺一切众生,尊敬父母,尊敬一切众生,什么业障都消除。真正有孝敬之心还会造罪业吗?还会以恶意对待一切众生吗?不可能,那就是真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所以你才晓得孝敬是根本。为什么佛在这个经上一再教给我们,“先当瞻礼大士像”,道理在此地。所以愿很好,佛菩萨也照顾你,可是你读经你还是一面读一面忘,纵然多闻也不能开悟,这个人有业障迷惑,所以于大乘经不能记诵。下面教给我们方法: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

  前面长行文都讲过,教给我们修行方法。供养,诸位想想如果没有孝敬,怎么可能供养?普贤的十愿,后后深于前前,像我们盖房子,第一愿是第一层楼,第二愿是第二层楼,你第一层没有盖好,你怎么能盖第二层?二层盖好才能盖第三层,一个道理,所以后面都是从前面基础上建立。然后才知道地藏法门是菩萨修行的根基,观音是慈悲,慈悲是从地藏里头发出来,你没有孝敬,慈悲从哪里来?没有孝敬的慈悲是假慈悲,必定他有企图、有目的。说是一个人不孝顺父母而去孝顺别人,哪有这种道理?这是不合理。没有礼敬,哪里会有赞叹?没有礼敬的赞叹,我们晓得那是虚伪,不是真的;没有礼敬的供养,那是谄媚巴结。所以孝敬是根基,我们在世法、佛法里要想有真正的成就,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如何能真正做到孝敬?经典的理论要透彻,你才明了孝敬是性德,是性德里头的基础,这部经就是开显我们性德。

  所以从普贤行愿,有礼敬、有称赞,而后才有供养。供养菩萨以“香华、衣服、饮食、玩具”,这些表法的意义,前面都说过。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真正是多灾多难,不但众生业障深重,自己的业障同样也深重,我们应当要想到如何帮助自己、如何帮助别人,想想自己修学怎样方便,我们也要方便别人。须知佛法没有定法,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原则,随类化身,随机说法,“随”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不顺、不随,不但不能度众生,也不能度自己。何以不能度自己?不能随就是执著,就是分别执著,执著的心不能突破,六道出不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所以要懂得随顺。世间确实障缘很多,妖魔鬼怪,魔障,有有形、有无形,无形的是鬼神,有形的就是一切人事物,怎么会产生魔障?都是自己往昔无量劫来造作的恶业,恶业会造成障碍,善业也会造成障碍,善业是爱缘。我们常常听到同修说:佛教给我们要舍、要放下,我就是儿孙放不下;那是什么?爱缘。冤家对头怨恨放不下,报复念头放不下,爱缘也是放不下,都变成障碍,这是往昔今生所造之业,我们自己要懂得、要明白、要觉悟。

  怎样才是真正觉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得好,我、人、众生、寿者都是假的,都不可得。所以如果你有般若智慧,知道万物皆空,知道因果不空,知道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你心清净,于一切法不取不舍,魔对你不起作用,没有能够障碍你;这时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你能转境界,不被境界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才是真的永离魔恼。可见得永离魔恼不是到处躲避,躲避不了的,永离魔恼就是看破事实真相,全是假的,一场空、一场梦。即使无形的这些魔外边都沾不上,为什么沾不上?你没有边,你有边他才沾得上,你没有边,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你有我,你就会受害,无我,谁受害?无我就没有受害,一切众生为什么受这些障碍?有我。冤家对头要报复,你在那里,我找到你,我来报复你;如果你没有了,“我”没有了,他找都找不到。

  以前道源老和尚传戒的时候,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说是哪一个古时候有一个禅师,名字我一下记不得。禅定的功夫真好,入定之后心境俱空;他寿命到了,阎罗王派两个小鬼要抓他,因为他入定,心境俱空小鬼找不到。问人家:他到哪里去?他就坐在那个地方,他找不到;因为在定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没有。有人告诉他,他最喜欢的就是他的钵;小鬼就知道,敲他的钵,一敲他就出定,马上就把他抓去;这就是你有丝毫的执著,你就被人家抓到,所以凡是有嗜好都有麻烦;换句话说,你逃不过小鬼的眼目,他时时刻刻能把你抓住。这就是没有彻底放下,我们要晓得,佛跟我们讲连佛法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都不可以执著,这个道理要懂,何况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我用它我不执著它,我用它我也不分别它,让心永远清净,这样布施供养这是真正得福,无量无边的福,这个福称性。如果还有分别执著,这个福就不是称性,我们经里面讲有漏的福报,变成三界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十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