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九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二面,倒數第二行看起: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叁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
這一段是“頌成就度生”。“欲修無上菩提者”,這是菩薩發心,“無上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出離叁界苦”,小乘人也做到,在佛法裏都稱之爲真正覺悟的人,叁界之苦實在說是苦不堪言,真正覺悟的人一定要想著永脫叁界輪回;叁界就是六道,叁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從佛經裏面講的四禅,我們就能夠了解,一個單位世界的天頂是初禅,小千世界的天頂是二禅,中千世界的天頂是叁禅,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禅,所以你就曉得講叁界、講六道,意思都相同。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個大千世界,諸位要曉得只有一個四禅天,有一千個叁禅天,經教裏面所說大致我們要能夠知道。“欲修無上菩提”,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希求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是志願眼光大,超脫叁界這是眼光比較小,都是非常非常之難得。這個人既然發了大悲心,要怎樣滿他的願?“先當瞻禮大士像”,這就是先要成就自己,“瞻禮”的意思前面說了很多,這個地方就不再重複,最要緊是要依教修行。
《華嚴經》裏面講護法,護持正法,依照《華嚴經》的標准來講,現在護法的人希有。法是什麼?法是教、理、行、果,這四種法都要圓滿的護,那才叫真正護法,才是佛所講的標准。我們講護持道場,護持某個法師,不行,那個跟佛的標准一比,那就不是護法;佛經上所講的一定要有相當的理解,而後才知道怎樣去做才是如法。佛給我們說的“教”,教有四種教理行果,我們怎樣去修?信、解、行、證,我們對于教要信,佛的教誨要信,理要解,行要修,果要證,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信解行證。末後這兩句,“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這兩句是說自己成就之後,教化一切衆生。諸佛如來示現在衆生界,往往也示現有業障,諸位要知道那業障是示現,都是他教化的方法、教學的儀式,不是真的,讓我們凡夫之人深深警覺到因果的可畏。世間聖人,孔老夫子,我們在《傳記》裏面念到,“孔子在陳絕糧”,他也挨餓;釋迦牟尼佛也曾經有叁個月馬麥之報,遇到饑荒托缽沒人供養。這顯示什麼?顯示因果,即使成佛、成聖沒有辦法轉變因果。
從前百丈大師講得好,“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是沒有因果。不昧是什麼?對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受報的時候很甘心情願,知道我現在所受的過去造的是什麼因,現在得這個果報,清楚明白。不像世間人,世間人遭遇一切苦難的果報,不知道、不曉得什麼原因,以爲是別人給他的,怨天尤人,受報的時候還造罪業,這個樣子因果循環,他是每況愈下,他往下墮落;明白的人他受果報他不會墮落,他逐漸往上提升,這不一樣,他真正懂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遇到別人破壞我們、傷害我們,過去生中我們傷害過他,今天他來傷害我,這是報應,我明了、我承受,歡歡喜喜接受,一點怨恨都沒有,這個結就解開,下一次再見面就沒事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絕對不能用個報複的心來解決問題,諸位要曉得解決不了的;報複,你殺他,你滅他一族,來生是他滅一族,一樣的事情,因果循環,愈演愈殘酷;換句話說,愈墮落愈深,這哪裏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解決問題真正的辦法是解結,把這個怨結解開,所有一切不善的果報都要承受,你才能夠化解,在菩提道上無論是自己修行,弘法利生,障礙就沒有了。諸佛菩薩示現種種這些相,都是讓我們覺悟,讓我們明白,也是教導我們應當怎樣去做,實在講這就是生活,佛教給我們生活,教給我們處世做人。“瞻禮大士像”,這裏頭最重要就是“孝敬”,孝敬要擴展到什麼地方?擴展到對一切惡人、一切冤家,都要用孝敬的心,普賢菩薩第一願教給我們“禮敬諸佛”,敬就是孝敬,決定沒有分別、沒有等差,這是真正在修行,真正在轉業;業轉了,果報就轉了。再看底下這一段: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障惑故,于大乘經不能記。】
第四段頌求智慧,這一段比較長一點,先說你爲什麼沒有智慧,是你有過去世的業障,障礙你的智慧。雖然遇到佛法,遇到善友,你明白了,你發心,發的心很好,發心研教學經,目的幫助一切衆生開悟,幫助一切衆生離苦,這是大菩提心;在一般說真正發這個大願心,你就一定得諸佛護念,這是真的。雖得諸佛護念,我們智慧依舊不開,這是自己有業障,諸佛如來沒有辦法消我們的業障,沒有法子,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不是佛菩薩不保佑你、不照顧你,佛菩薩是真保佑、真照顧,但是你自己造的業障,佛菩薩對這個就無可奈何,業障一定要自己消。佛菩薩告訴你方法,告訴你這些道理,這經典上所講的,理明白了,佛的教誨我相信,理明白了,教給我們方法要照做,那叫修行,你才能消得了業障。消業障最根本、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孝”,所以《地藏經》也是根本經,道理在此地。我們能孝順父母,孝順一切衆生,尊敬父母,尊敬一切衆生,什麼業障都消除。真正有孝敬之心還會造罪業嗎?還會以惡意對待一切衆生嗎?不可能,那就是真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所以你才曉得孝敬是根本。爲什麼佛在這個經上一再教給我們,“先當瞻禮大士像”,道理在此地。所以願很好,佛菩薩也照顧你,可是你讀經你還是一面讀一面忘,縱然多聞也不能開悟,這個人有業障迷惑,所以于大乘經不能記誦。下面教給我們方法: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
前面長行文都講過,教給我們修行方法。供養,諸位想想如果沒有孝敬,怎麼可能供養?普賢的十願,後後深于前前,像我們蓋房子,第一願是第一層樓,第二願是第二層樓,你第一層沒有蓋好,你怎麼能蓋第二層?二層蓋好才能蓋第叁層,一個道理,所以後面都是從前面基礎上建立。然後才知道地藏法門是菩薩修行的根基,觀音是慈悲,慈悲是從地藏裏頭發出來,你沒有孝敬,慈悲從哪裏來?沒有孝敬的慈悲是假慈悲,必定他有企圖、有目的。說是一個人不孝順父母而去孝順別人,哪有這種道理?這是不合理。沒有禮敬,哪裏會有贊歎?沒有禮敬的贊歎,我們曉得那是虛僞,不是真的;沒有禮敬的供養,那是谄媚巴結。所以孝敬是根基,我們在世法、佛法裏要想有真正的成就,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如何能真正做到孝敬?經典的理論要透徹,你才明了孝敬是性德,是性德裏頭的基礎,這部經就是開顯我們性德。
所以從普賢行願,有禮敬、有稱贊,而後才有供養。供養菩薩以“香華、衣服、飲食、玩具”,這些表法的意義,前面都說過。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真正是多災多難,不但衆生業障深重,自己的業障同樣也深重,我們應當要想到如何幫助自己、如何幫助別人,想想自己修學怎樣方便,我們也要方便別人。須知佛法沒有定法,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的原則,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隨”就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你不順、不隨,不但不能度衆生,也不能度自己。何以不能度自己?不能隨就是執著,就是分別執著,執著的心不能突破,六道出不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所以要懂得隨順。世間確實障緣很多,妖魔鬼怪,魔障,有有形、有無形,無形的是鬼神,有形的就是一切人事物,怎麼會産生魔障?都是自己往昔無量劫來造作的惡業,惡業會造成障礙,善業也會造成障礙,善業是愛緣。我們常常聽到同修說:佛教給我們要舍、要放下,我就是兒孫放不下;那是什麼?愛緣。冤家對頭怨恨放不下,報複念頭放不下,愛緣也是放不下,都變成障礙,這是往昔今生所造之業,我們自己要懂得、要明白、要覺悟。
怎樣才是真正覺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得好,我、人、衆生、壽者都是假的,都不可得。所以如果你有般若智慧,知道萬物皆空,知道因果不空,知道一切有爲法是夢幻泡影,你心清淨,于一切法不取不舍,魔對你不起作用,沒有能夠障礙你;這時候就是《楞嚴經》上所說,你能轉境界,不被境界轉,“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才是真的永離魔惱。可見得永離魔惱不是到處躲避,躲避不了的,永離魔惱就是看破事實真相,全是假的,一場空、一場夢。即使無形的這些魔外邊都沾不上,爲什麼沾不上?你沒有邊,你有邊他才沾得上,你沒有邊,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你有我,你就會受害,無我,誰受害?無我就沒有受害,一切衆生爲什麼受這些障礙?有我。冤家對頭要報複,你在那裏,我找到你,我來報複你;如果你沒有了,“我”沒有了,他找都找不到。
以前道源老和尚傳戒的時候,給我們講一個故事,說是哪一個古時候有一個禅師,名字我一下記不得。禅定的功夫真好,入定之後心境俱空;他壽命到了,閻羅王派兩個小鬼要抓他,因爲他入定,心境俱空小鬼找不到。問人家:他到哪裏去?他就坐在那個地方,他找不到;因爲在定中,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統統沒有。有人告訴他,他最喜歡的就是他的缽;小鬼就知道,敲他的缽,一敲他就出定,馬上就把他抓去;這就是你有絲毫的執著,你就被人家抓到,所以凡是有嗜好都有麻煩;換句話說,你逃不過小鬼的眼目,他時時刻刻能把你抓住。這就是沒有徹底放下,我們要曉得,佛跟我們講連佛法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得很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都不可以執著,這個道理要懂,何況世間法?世出世間法都不放在心上,我用它我不執著它,我用它我也不分別它,讓心永遠清淨,這樣布施供養這是真正得福,無量無邊的福,這個福稱性。如果還有分別執著,這個福就不是稱性,我們經裏面講有漏的福報,變成叁界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