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五十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九面,請看經文第二行,“囑累人天品第十叁”。這是本經最後的一品,也是世尊最後的遺囑,言詞非常懇切,我們讀誦要細心去體會。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诃薩頂。】
“爾時”,就是說完見聞利益這樁事情的時候,世尊最後要把度化衆生的使命,付托給地藏菩薩,所以這個地方是“舉臂摩頂”。一方面表安慰,二方面代表重大的使命要交代給他。下面佛就說,這在第九十面經文: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
世尊連續叫他的名字叫了兩次,這是表愛之深、托之重,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世尊慈悲心切、語重心長。
【汝之神力,不可思議。】
這一句是贊歎地藏菩薩的身,他能夠化無量無邊身,廣度虛空法界一切苦難衆生,這是神力變現,不可思議。又說:
【汝之慈悲,不可思議。】
這是贊他的毅力,他的慈悲心永遠不退轉,這是非常非常的難得。我們看看六道裏面凡夫之人雖有慈悲,如果遇到逆緣,也有在順境當中他退轉,比不上地藏菩薩與樂拔苦心願永不衰退,而且對于一切衆生平等的加持,這不可思議。
【汝之智慧,不可思議。】
“智慧”深廣,辯才無礙,菩薩現身也跟觀音菩薩沒有兩樣,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我們在古人畫冊裏面看到,“觀世音菩薩變相圖”,有五百多種不同的身相,說明叁十二應那是叁十二大類,每一類裏面現無量無邊的身相,地藏菩薩亦複如是,也是爲我們做種種示現,我們凡夫遇到不認識。這是智慧深廣、辯才無礙的不可思議,下面有辯才:
【汝之辯才,不可思議。】
“辯才”是講口業,身、語、意與智慧都是不可思議。這是世尊親口在大會當中,對地藏菩薩的贊揚。不僅如此,後面又說:
【正使十方諸佛,贊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這個贊歎是贊歎到了極處,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贊歎你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同聲贊歎他的智慧德能,身語意慈悲的教化。“千萬劫中”,這是講時間之長,“十方諸佛”是講人數之多;時間這麼長,對你稱贊都贊歎不盡。這段經文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而實際所表是我們自性的性德,性德之中一分孝敬,這個德行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贊歎不能得盡。菩薩性德開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菩薩同樣的德能,很可惜這個德能沒有開顯出來,怎樣開顯?依照這一部經典裏面所說的方法修學,就能開發性德。所以菩薩的名號,經典的題目,都只有“地藏”兩個字,地表心地,藏喻寶藏,我們心地、真心理地,智慧、神力、慈悲、辯才都不可思議,無量的德能此地只舉出四樁,實際上樣樣都是不可思議。正是現代一些宗教家,贊美上帝、贊美神,贊頌當中所謂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實在講就是我們自性的性德。我們今天明白,知道自己有這個德能,就應當覺悟、應當發憤,把自己的智慧德能恢複過來,不但度自己,也能夠度一切衆生。由此可知,世尊在此地付托地藏菩薩,我們想想與我們有沒有關系?你要是明白,體會到這個意思,與我們是大有關系。我們借重地藏菩薩的緣,地藏菩薩在哪裏?這部經中所說的就是,我們能信、能解、能行,就是地藏菩薩的分身,不但認真努力提升我們自己的境界,就是地藏無盡分身之一,這才叫真正修學這個法門。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地藏,地藏。】
我們看到經文上的記載,顯示出世尊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極處。
【記吾今日忉利諸天中,于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
這段話,“記吾”是世尊自稱,你要記住我今天在“忉利諸天中”,忉利天爲什麼加上“諸天中”?這個意思很廣。這一會大家要明了,跟華嚴法會無二無別,華嚴法會是在菩提場,這一處就跟虛空法界融通,所以參加這個法會,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之類,一個都沒有遺漏掉,華嚴海會。地藏這一會也不例外,講經的場所雖然是在忉利天,帝釋的天宮,與會的大衆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上至諸佛如來,下至天人,還包括有鬼神在內,這個法會多殊勝、多麼大,所以稱諸天;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神,都參加了這個法會。所以這四個字,“忉利”是講法會開會的地點,“諸天”是講參與法會的天衆。“于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我們在法會一開端就看到,這是無比的殊勝,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參加這個法會,我們在一切大乘經裏面,從來沒有看到這樣殊勝的境界。哪有一次講經的時候,所有一切諸佛都來參加,沒聽說過。
《華嚴經》上見到這個境界,《無量壽經》、《彌陀經》會上我們也見到這個境界,但是不是一開端就來參加,淨土經裏面到流通分的時候十方諸佛贊歎,大家在《彌陀經》念到六方佛,可是玄奘大師的譯本是十方佛,這就說明羅什大師的譯本省略,文字省略意思還是圓滿。一切諸佛贊歎,沒有這個經上講得明顯,法會一開始諸佛如來就參加,一直到法會終了,這是法會末了,這些諸佛參加這一會有始有終,隨同諸佛來的這些菩薩衆,天龍八部護法衆;《華嚴經》對于這些大衆說得多、說得詳細,說十類大衆;這個經雖然沒有細說,可是意思是圓滿,也像《華嚴經》所說一樣,在這個大會當中。
【再以人天諸衆生等,未出叁界,在火宅中者,付囑于汝。】
(載,跟我們現在用“再”,意思完全相同,古時候常常用這個寫法。)“再”就是再一次,前面已經囑付,現在再一次的付囑,唯恐他把這個事情忘掉。“人天諸衆生”,這是指六道衆生;“未出叁界”,專門指六道一切衆生;“在火宅中”,火宅是比喻,佛在《法華經》上所說“叁界火宅”,火是比喻煩惱,只要煩惱不斷,必定造作惡業,因果循環,苦海無邊。你造惡因感惡果,受惡報的時候再造惡因,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這一類的衆生非常可憐,佛在經上常講“可憐憫者”,特別指六道衆生,要把度盡六道衆生這個責任交給地藏菩薩。佛爲什麼交給地藏,而不交給別的菩薩?這個原因在前面已經跟諸位說過。地藏代表的是根本法,根本法是孝親尊師,如果不能孝親尊師,其他任何法門都用不上力,所以佛的付托,那是非付托地藏不可,道理在此地。
【無令是諸衆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
這是世尊的悲心,決定不願意看到造惡業的衆生,墮在叁惡道之中,多久?“一日一夜”,佛都不願意看到。衆生墮落叁途,真叫自作自受,佛雖然有悲心,看到他也無可奈何。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不聽教誨,不肯聽勸導,那有什麼法子?佛勸衆生,魔騙衆生,正是所謂一切衆生聽騙不聽勸,跟著魔走就往叁惡道,跟著佛走才有出離叁界的機會。“一日一夜”,佛都不願意看到。
【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這是佛在此地講,佛決定沒有妄語,墮落在無間地獄時間多長?“千萬億劫”。叁善道裏面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大家都知道,非想非非想天壽命也只有八萬大劫。這麼一看我們才真正明白,六道衆生如果不能出離叁界,決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叁善道的時間短暫。墮落無間阿鼻地獄很容易,造罪業,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不孝順父母,不敬師長,毀謗叁寶,破和合僧,這都是無間阿鼻的業因,我們冷靜觀察這個社會,現在造這種罪業的人有多少?五逆十惡,十惡業:“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貪、嗔、癡。誰不造這些業?我們雖然學佛,天天拜佛、天天念經,如果我們的身語意叁業依舊不善,還是要墮落,決定不是說拜佛念佛的人就不墮叁惡道,大家看看灌頂法師在《念佛圓通章疏鈔》裏面,末後所說念佛一百種果報,這一百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地獄,念佛人怎麼會落到地獄去?我們得好好的想想。這就是古人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裏面是五逆十惡,口念彌陀有什麼用?還是要墮無間阿鼻,這是我們要曉得、要警惕。
一個人真正想修學,從心地上下功夫,對一切衆生決定沒有惡意,什麼叫惡意?十惡的念頭任何一條都是惡意,決定沒有。五逆十惡的念頭沒有,我們才能夠保住人身,念佛求生淨土才有指望。這樁事情雖然說難,但是人人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儒家也教人“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就是五逆十惡這些念頭,你能把這念頭克服了,你就是聖人,在佛法裏面克念就作佛。我們曉得這些東西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因爲習氣時間太久,力量很強,時時刻刻會起現行,我們很想克服它克服不住,佛教給我們法子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方法、這麼多門徑,無非都是克服妄想習氣的辦法。這麼多方法裏面對我們來講,最方便、最殊勝、最簡單、最容易無過于念佛,念頭才生就立刻轉成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叫做功夫得力,決定不讓惡念生起;第一念生,第二念就轉過來,這叫念佛人,這個人叫會念佛。久而久之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這些挂念不起現行,業習種子並沒有斷,是你功夫得力妄念不起現行,這樣的功夫在念佛法門裏面就稱之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意思,這句佛號確確實實能夠降伏煩惱,能夠把習氣控製住,佛經上講有這樣的功夫,你就決定得生淨土,這叫帶業往生。
淨土經裏面雖然說有四土叁輩九品,我們明白不要在意,對于這些事情明了是智慧,不起分別執著那是你的功夫,如果你斤斤執著這些,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低,你的煩惱習氣還是很重。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絕不把它放在心上,對它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你的心多清淨,心淨則佛土淨,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道理在此地。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特殊修學環境,跟十方一切諸佛刹土不一樣,一切諸佛刹土在事相上確實是不平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五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