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九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漏福報。

  修學,同修們你們想想,要不是天天在一塊研究,天天在一起討論,天天薰習,我們業障習氣很重,一轉頭就迷了。所以古時候的道場好,就是好在長期薰習,就好在這裏,天天講經,講經的時間長;我們現在是一天兩個小時講經,跟古人比打對折。如果依照佛的標准,《仁王經》上講“二時講經”,是講大家在一起學習研究討論,在教理行果上下功夫,二時是現在的八小時;佛經講的是印度那個時代,一天晝夜是分爲六時,晝叁時、夜叁時,所以二時它一時是等于我們現在四小時,二時就是八個小時。所以佛陀那個時代,那些人跟釋迦牟尼佛修行,他怎麼不證果?一天八個小時在討論經教,他還有什麼功夫打妄想?我們今天是搞得變成四分之一,兩小時,實在講是不夠,最低限度能有四小時,每一天有四小時認真研究討論,至少也有四個小時念佛,這是說少到不能再少。修行我們現在明白,只有念佛法門靠得住,其他的法門在理上講是平等,沒有差別,事上講難,不容易。換句話說,不是我們的根性,我們業障太重,只有念佛帶業往生,我們能辦得到;這樁事情只要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

  前天晚上我到宏國去吃飯,聽說他們現在生意很不好,我去看看他們,現在相當不景氣。在那裏看到一片CD帶,是講死囚往生,我們帶了幾片回來。告訴李會長,李會長說這個事情他知道,這個死囚走了之後,後事也是他給他辦的。我問他是不是他講的,他說不是他講的,有一位蘇居士講的,聽說蘇居士現在也回頭專心念佛,親眼看到的事實,所以李居士在監獄裏頭,度了不少人真正往生。蘇居士跟這個人熟悉,他照顧他,跟他約法叁章:第一個你在受刑的時候你要大聲念佛;行!我做到;第二個你走的時候你要有瑞相,不可以七孔流血,那是吊刑;行!我也答應;第叁,你要留點舍利給我們看看做證明;行!我統統答應你。結果他死了之後,果然如此,吊死之後顔色非常好,很正常跟一般死刑人完全不一樣,化火的時候真的有舍利。

  所以就有同修問:他是不是自己知道?不是的,願行,他有這個願力就能做到,連一個死囚都有這樣瑞相。他是真的往生,他最後那一念是念阿彌陀佛走的,一點都不假;哪一天受刑也預知時至,念佛走的,經上講最後那是一句佛號,必定往生。生前造什麼樣的罪業,做什麼樣的錯事,你在死前真正能夠悔改,忏悔往生,佛經上有例子。《觀無量壽佛經》講阿阇世王造五逆之罪,臨終忏悔,佛在《阿阇世王經》裏頭告訴我們,他往生是上品中生,我們讀了也非常驚訝,造那麼重的罪業,阿鼻地獄的罪業,在我們說他往生大概下品,下叁品往生我們覺得這很正常,不知道他是上品中生,所以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議。這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教導他,他自己過去生中善根福德現前,聽了之後生起真正的忏悔心。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你真正修就會真正有感應。這是我們講到供養,要從孝敬心裏面生起來,供具都是表法的。然後:

  【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前面都講過,這是求感應。“淨水”是菩薩威神加持,你供上一日一夜,你認真如法的修學,這才能得感應。下面還有兩段:

  【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叁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這是講你專修,這是克期求證,這個法要修叁七二十一天,二十一天要發殷重心,修學這段當中慎五辛。五辛前面注解上有,此地就省略掉,這個地方引《楞嚴經》上的話,告訴我們爲什麼要斷五辛,注解第一行末後一句,“《楞嚴》雲,熟食發淫,生啖增恚”,這是佛對初學人的教誡,爲什麼?這個東西對于生理産生了障礙,是這麼一個道理。我們要減少障礙,所以對于飲食不能夠不選擇,但是要曉得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是托缽,托缽的時候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你去托缽的時候,這些供養的人家也未必都學佛,也未必懂得佛法,所以給什麼吃什麼。但是在真正修法的時候,我們不能夠不留意。現在世間人說到飲食只知道著重衛生,生是生理,慎五辛是保護生理,不但是生理而且還有性情,能夠著重保護生理、保護性情的人就不多;著重衛生的人很多、很普遍,知道要保護自己的性情就少了。五辛的性質不好,影響我們的情緒,熟食這個東西它是助長荷爾蒙,會引起性沖動,這是發淫,這熟食;生吃的時候容易引起肝火,發脾氣,道理在此地;爲什麼佛說這五樣東西不能吃,道理在這裏。我們看到《華嚴》,《華嚴》裏面跟我們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五樣東西是不是有礙?這五樣東西也沒有礙,你自己功夫不夠,你功夫不到,它對你産生障礙,你真有定功,它對你就沒障礙;這是必須要明了,要慎五辛。

  下面“酒肉”,這是腥,葷腥,這就說明素食。“邪淫及妄語”,這一句就是講十善業,一定要斷十惡業,修十善業,你在叁七二十一天,這是持戒念佛,此地是念地藏菩薩名號。換句話說,現在所講的打地藏七,地藏七期限是叁個七,叁七二十一天,專持地藏菩薩名號。關鍵的字樣是“至心思念”,不是口念,心真誠到極處。念地藏菩薩的名,名與德相應,你念的就相應,念名就思德,不是空念這一句名號,就想到地藏菩薩的行誼,地藏菩薩的慈悲,地藏菩薩的教誨,你就會想到這個。聞名,你能夠想到提醒你自己,見相也能想到,我們就想到依教奉行,這就叫相應,古德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要念得相應。如果只念菩薩名號,依舊還打妄想,依舊還造罪業,那念的有什麼用?寒山、拾得過去譏笑國清寺這些法師,念佛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原因?不相應,念得要相應。從名裏面,名一定要思念教理行果,這是正念,所以從念這一句名號當中,就具足了信解行證,你說這個功德多大。如果念這一句名號與信解行證不相幹,那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個原理總是要明白。末後這一段講果報。

  【即于夢中見無邊。】

  “無邊”,就是地藏菩薩無邊身,無邊身是說地藏菩薩的化身,無邊是多,無量無邊。衆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你在夢中見到地藏菩薩的化身,菩薩給你摩頂、給你授記。

  【覺來便得利耳根。】

  感應道交,醒過來之後你就聰明,你根性就利了,你所求就感應。

  【應是經教曆耳聞。】

  以後你再讀經、再聽經。

  【千萬生中永不忘。】

  句句都能依持,都能記住,都能夠去依教奉行。所以前面修學最關鍵的字眼,“至心思念”,就在這四個字。我們今天依照這個方法去修,爲什麼沒有效果?這四個字我們沒做到,我們今天做的是形式,打個地藏七,好像是那麼個樣子,其實心裏面胡思亂想,沒有誠意,所以所求不能相應;別說打叁個七不相應,叁十個七還是不相應,經上講得沒錯,我們自己做錯了。如果相應說實在話,古人祭祀齋戒叁天就有感應,哪有二十一天沒有感應的道理?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

  這是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威神加持,實在也是自己至心之所感,前面跟諸位說過,真誠到極處性德的流露,所以才有這樣的效果,這在理上講都講得通。這是求智慧的方法。請看經文,《科注》卷下八十五面,經文的第叁行:

  【貧窮衆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

  這一段是頌轉災難。經上所說正是我們現前所遭遇,所以這品經文我們讀了之後感觸非常之深,字字句句都是講我們現實的狀況,佛菩薩教導我們修學的方法,如何能夠改變我們生活環境,回轉我們的業障。所以這一品當中我們也看到世尊無比的慈悲,長行爲我們說清楚之後,還用偈頌重複再說一遍,無非是加深我們學習的印象。這首裏面都是講災難的事實,現在這個世間貧窮衆生多,富裕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要常常念貧窮苦難的這些衆生。他們的疾病不僅是身病,情緒不安、智慧不開,這是心病,比身病還要嚴重。身病需要藥物來醫療、來調養,心病需要佛法,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是真理,一句話道破虛空法界依正莊嚴的根由,一語道破;從心想生。心善想善,境界就善,心迷惑、想邪惡,環境就惡劣,這是佛給我們講真實狀況。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明白覺悟,他就從心地裏面去改,把過去惡的念頭舍得幹幹淨淨,養成一個純善的心,純粹利益一切衆生的心;我們眼前的境界就漸漸好轉,而且轉的速度會很快,然後所求都能滿願。下面這一首是教給我們修行方法:

  【至心瞻禮地藏像。】

  關鍵都在“至心”。“瞻禮地藏像”,就修孝敬,真心效法地藏菩薩的大孝大敬。

  【一切惡事皆消滅。】

  這是心轉境界,不會再被境界所轉。

  【至于夢中盡得安。】

  你睡夢的時候安穩。

  【衣食豐饒神鬼護。】

  你所求就都能夠滿願。修行的關鍵就在效法地藏菩薩、學習地藏菩薩大孝大敬,孝順一切衆生,尊敬一切衆生;一切衆生就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才能夠快速得轉變過來。(八十六面注解裏頭第一行,“衣食豐饒”,“風”有沒有改過來?它是“衣風豐饒”,有一個錯字,是“衣食”,改過來。)我們再看下面一首頌: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惡神惡鬼並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

  這是重頌外出旅行常常遇到一些災難。你出去旅行陸地上經過這些山林,這些地方都是毒蛇猛獸、盜賊常常出沒的所在。“及渡海”,大海波濤洶湧,在古時候船只都不大。下面是“惡神惡鬼並惡風”,“惡風”是指渡海,容易遭到這些災難。“惡神惡鬼”,這個事情也真有,上一次雷居士在此地跟你們講了不少故事,那都是他親身所遇到。爲什麼會遭遇到這些惡鬼?別人爲什麼遇不到?由此可知,在因果定律上講,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些惡神惡鬼過去生中跟他沒有惡緣,他不會找你麻煩;都是過去或…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