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二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一百三十一面,请看经文: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这是世尊为我们说出,主命鬼王他已经在很长时间里面,以大鬼王的身分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前面所说是说他修因,修善因一定会感得善的果报,佛为我们说出往后一百七十劫的时候,他就示现成佛,佛的名号叫“无相如来”。那个时代,这个时代也有名号,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出现这个时代,这个劫的名字称为“贤劫”。他那个时代叫“安乐”,从名字上来看,佛出世那个时代非常美好。而世界的名称,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叫娑婆,娑婆是梵语,意思是“堪忍”,这个世间的人很苦,他能够忍受得了,堪忍世界。无相如来将来他的世界叫“净住”,我们看到“净住”两个字,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非常接近,而寿命也是属于无量寿。
世尊此地这一段的开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恶道里面的许多鬼王,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其中,也有许多法身大士在这里面修行。正是《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现身说法必定与这些众生缘分成熟了,佛家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仅是这一世,过去累劫以来,我们与一切众生是不可以不结缘,缘有善缘、有恶缘,有染缘、有净缘,如果在佛法里面还有法缘,统统都是缘,有缘这才能得度,没有缘那就度不了,纵然跟众生结的恶缘也行。像主命鬼王他们在三恶道现身,度恶道众生,那是这些众生恶缘成熟了,他堕在恶道,菩萨也不舍弃,也到恶道里面来示现同类身,去劝导他们回头,劝导他们断恶修善。这种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也明了我们现在应该要怎么作法。
虽然在原则上讲,只是一个“缘”的问题,我们与一切众生最殊胜的是结法缘,法缘里面不带烦恼,所以对自己、对别人都减少障碍。缘里面纵然是善缘,诸位要晓得,善会变成恶,谚语里所谓“乐极生悲”,爱到极处就生嗔恨;诸位要晓得,恶不会变成善,恨很难变成爱,爱变成恨很容易。所以这个世界极苦的世界,学佛就学做一个明白人,明白人我们跟一切众生结净缘,清净的缘,也就是说善恶两边都舍弃。舍不是事上舍,是心上舍,事上善恶遇到了,总是免不了要接触、要往来,这就结一切善恶缘,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善缘也是净缘,恶缘也是净缘,要懂得这个道理。如果在一切境界当中,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如果我们生心,起心动念有好恶、有取舍,这个缘就是染缘,染缘的报很苦。如果在一切人事环境接触里面,自己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善恶境界都是净缘,在我们净宗讲都是净业。净业的果报,念佛是决定求生净土,不懂得念佛求生净土,净业的果报多半是在色界天,因为欲界天都还有染著,色界天染著就轻了,这是不能往生也都生天界,所以这个道理要懂,善决定有善果。
不但主命鬼王将来要成佛,我们知道所有一切众生将来都会成佛,这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当然会作佛,只是成佛早晚不同,所以诸佛如来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我们今天学佛要想功夫得力,首先要把观念转过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决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能有这个觉悟、有这个想法、有这个看法,你跟佛就接近,为什么?这是佛的看法、是佛的想法。这个看法想法决定是事实,不是说我应当要作如是观,不是的,它是事实,众生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想成佛,快速的成佛,成佛的捷径无过于观念转过来,所以对一切众生就能尽孝,能竭诚恭敬,为什么?他是诸佛,这是修行,我们讲修行稳当快速,真正是捷径。
自己这一生当中应当要想一想,应当自己要问一问,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我为什么要来?这一生得人身,得人身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人能够常常有这种反省,觉悟了!不至于迷在妄想执著里面,不至于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没有学佛的人很少人有这种意识,学佛的人又有几个醒悟过来的?真正醒悟过来之后,在这里面寻求答案,有了答案,你这一生心情是安定的,为什么?你作人无论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就是寿命的长短,你有目标、你有方向,你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过得很有价值;这是首先把自己定位,这个重要。我们得人身、闻佛法,把自己定位在哪里?定位在弘法利生,决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尽心尽力去做得圆圆满满,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定位在念佛堂领众修行,一切万缘放下,死心塌地执持名号,领导大众、协助大众老实念佛,这也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这是讲出家人,我们举出这简单的例子。如果是领众,认真发心,领众是照顾大众,为大众服务,这个道理要懂得。寺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古时候说执事是菩萨,不是凡人,凡人在道场是清众,是凡人,这些佛菩萨来服务的,为大众服务,不可以是有权有势、有地位作威作福,那就坏了,与法相违背。什么法?与性德相违背,违背性德我们知道果报在三途。
所以社会讲的领导,无论哪个阶层如果与性德相应,用现在的话来说,为大家服务,这就是积功累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觉悟过来。愈是在高位之上,像一个寺院你是丛林主席,你是道场的住持,你是为整个道场服务的。如果你用这种心态你在修行,真修行,服务是修行,与自己用功妨不妨碍?不妨碍。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学生们问他:你往生是什么样的品位?他说:如果我不领众,不做这些杂务事情,一心念佛,我的品位就很高,因为领众常常分心,精神不能集中,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这话是不是真的?也可以说真的,也可以说不是真的,我们要懂得祖师说话的意思,他这话意思很深。如果是凡夫做住持当家,管理道场行政事务,确实对自己往生的品位有伤害,但是他最低一个标准是决定可以往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系,舍己为人,这是对凡夫僧来讲。如果对圣贤僧来说那就不一样,工作、服务就是修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服务大众,一天到晚非常繁忙,这事上繁忙,心地清净,三轮体空,一尘不染,他的戒定慧三学都完成,他怎么不是修行?
我们看禅宗惠能大师在黄梅,他每天的工作是服务大众,厨房里面劈柴、舂米,有没有耽误他的功夫?没有,不但没有,成熟自己的功夫。别人修禅定要到禅堂打坐,他修禅定,舂米是修禅定,劈柴是修禅定,每一天接触常住这些大众是修禅定,无时无刻不在定中,能大师能做到,智者大师又何尝做不到?所以我们把这些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智者大师那个话里头话中有话,问题你会不会学?但是毕竟觉悟的人少,不觉的人多,所以智者大师说这个话用意就很深。他这个用意就是警告,这一些从事于服务工作的人员,给他一个警告,如果你自己所作所为不如法,不能与法相应,对自己就有损害;如果与法相应,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修持都是成就,佛氏门中哪一法不是佛法?相应了法法皆是,宗门大德常说“左右逢源,头头是道”,那是真正的成就。由此说来,归根结柢就是两个字—觉迷。我们如何能够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常常保持著觉而不迷?觉迷要如何保持?一念私心就迷了,这是关键、是枢纽,一念好恶就迷了,才起心动念就迷了。而你能够起心动念,为服务一切众生这就是觉了,没有自己,全心全力为社会大众服务,觉了。
由此可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在九法界里面,现身说法为大众服务。他示现的身分,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各行各业,什么样的行业他都示现,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去做。不但对于自己道业没有妨害,天天在提升自己,像我们在经上看到,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从十行提升到回向,从回向提升到十地。总而一句话说,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一切众生,提升自己菩萨的阶位,那就叫修行。修什么行?把私心修掉,把自利修掉,纵然站在很高的地位是服务大众,不是在那里居这个权位作威作福,不是的,服务大众,就是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转过来之后,那都是菩萨行,无论在什么职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众生,菩萨事业。一念为自己那就造业了,我们在经上看到,而在事实上看到就更多更多,所以这个经文给我们莫大的启示,一定要懂得种善因才得善果。善跟恶,一念为众生是善,一念为自己决定是恶,这是我们必须要理解,必须要掌握的。怎样把我私舍掉,这是我们修行入门之处,你功夫才能得力。再看底下经文,一百三十二面: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这个地方如来,“来”大概是个错字,你们经上是不是来?应当“其事如是”。查查别的本子,查查其他的《地藏经》的本子,查这个字,应当是“如是”,比较上好懂。如是,你那个本子是哪一种?对对对不错!这是我们一看的时候,应当是“如是”,大家把它改过来。)这是世尊叫著地藏菩萨,告诉他,“是大鬼王”就是指主命鬼王,广义的来说是指地狱、饿鬼道里面所有的这些鬼王,都是佛菩萨示现的。他注解里面讲,“其事不可思议者,约本而叹迹也”,他的本来面目是佛菩萨、是法身大士,他现的相是鬼王之相,我们应当晓得。他注解后面有几句话我们念一念,注解后面就这段注解末后这两行,“又复应知,一切皆是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两句话是《楞严经》上,“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若了此意,则于诸圣权实化门,思过半矣”,这是用《楞严经》上的几句话来做个总结,结得好,确确实实…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