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候,诸位也要通情达理,看到别人也别说,说了得罪人,谁肯听你的?世间人都是这样的,他觉得他没做错,你要说他,他嫌你啰嗦,我们何必得罪人?讲经佛在经上讲,他听得没有话说,佛说的不是我说的;我没有找你麻烦,佛教我们这么作法。所以我们读经听经要觉悟,要知道自己如何去改进,改进就是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下面说:
【如精勤护净。】
我们真诚恭敬心来做,如理如法的来办斋。实在讲办斋,天天饮食就是办斋。“斋”真正的意思是日中一食,我们现在每一天吃三餐,三餐不够晚上还要吃宵夜,还要吃几道点心,一天吃七、八次,实在讲很过分。但是肯老实念佛,护法神也就原谅你,睁个眼、闭个眼,你肯念佛也就算不错。如果再不肯念佛的话,护法神要整人。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如理如法的修行真的诸佛护念,龙天尊敬你。所以这精勤护净。
【奉献佛僧。】
此地“僧”诸位要记住,不是专门指出家人,他是广义的,僧是和合众。佛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四个人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这就叫僧众、叫僧团。现在一般人看到僧的时候,都把他看作出家人,这个意思会偏差;就是对出家人尊重,对在家人就不尊重,我们错了。有些在家人真正是修六和敬,我们反而疏忽,出家人未必修六和敬,我们的行事就颠倒了。所以这个地方的僧,要肯定就是指和合僧团,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发心修行的人、明理的人,他是真的僧。佛家这一些称呼我们要搞清楚,对于出家人身分,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是出家人。其余称法师、称和尚、称阿阇梨,那里头都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也称和尚。
和尚是什么意思?和尚是梵语音译的,他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我们今天讲老师,直接教我的老师,古印度就称和尚。不是直接教我的,好像我们在一个学校里面,在一个学校里面读书,学校老师很多,有几位老师教过我书的,有一些老师没有上过我课;他是我们学校老师很多,没上过我课,我们习惯也称老师。在佛法里面,没有上过我们课的称阿阇梨、称法师;直接教导我们的称和尚,和尚关系非常密切。在通常一般寺院住持称和尚,就好像学校的校长,校长虽然没有上过你的课,还是直接教你的。因为他主持教育政策,安排课程,他请那些老师是代表他来教你,实际上他是亲教师,他要负教学的责任。上课的这些老师只是执行的人而已,在佛法里也可以通称为阿阇梨;阿阇梨里头有上过我课,有没有上过我课。所以和尚,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可以称。法师也是通称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称。佛经里面术语,沙门也是通称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称。但是在中国现在习惯上,这些都称出家人,其实是通称的。这些事我们都要晓得。“精勤护净,奉献佛僧。”
【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七分的功德他得一分。如果我们做得不如法,一分都得不到。所以这种诚敬的心一定要在平素养成,不仅仅是我们对佛菩萨,对这些修行人,对所有一切众生都要修诚敬心,我们来做这个事情功德效力就很大。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存活人得的利益七分之六,亡者得七分之一,理事我们都要明了。事,菩萨在此地只举这一桩,为亡人修福的方法很多很多,不胜枚举。这里面我们总结一个重要的纲领就是诚敬,无论修哪一种福都要“精勤护净”,这四个字非常重要;精是纯而不杂,净是讲清净不染。所以用钱要用净财,确确实实是自己应当得的财物,我们布施才有功德、才有效果。如果是不义之财,所谓慷他人之慨,这不行,这是不净、不清净,不是净财,你用这种财来修福得不到,所以要很清楚、很明白。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
地藏菩萨跟普广菩萨福报修的就大了,大在哪里?这一问一答,与会大众听到之后,有这么多的众生发菩提心,功德就在此地。所以前面讲请僧转经,僧的意思在此地大家知道,不一定出家人,在家人也行;请这些法师讲经,或是在家的、或是出家的都可以。一般在中国的习惯,在家人讲经一定要受菩萨戒,就符合佛在经上讲的,不是白衣说法;白衣是没有受过戒的。受菩萨戒他就可以搭缦衣,那就不是白衣;没有受菩萨戒不可以搭缦衣。现在有很多地方,说受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不可以,决定不可以。受菩萨戒才搭衣,才是僧团、才算是僧众。受菩萨戒,你升座讲经,你就不会受别人的批评。这一定要受菩萨戒搭衣,这个我们要记住,五戒决定没有衣的。但是穿海青无所谓,海青是中国古人的礼服,什么人都可以穿,你没有受过皈依也可以穿,这古装。这是从前读书人穿的礼服,在汉朝时候,汉朝时候的礼服。在家人多半绣的有花纹,出家人是没有花,素色的,差别就在此地。
【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我们也作礼而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七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