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力量。同心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大家把名利看得太重,这就没法子。如何能把名闻利养、人我是非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念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样的人难找,太难了!我深深相信能有五个人,就能把佛法再兴旺起来,跟释迦牟尼佛时代无二无别。世尊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起家,今天能够有五比丘,决定能够把佛法兴旺起来。这五个人真正有道心,跟此地所讲真正能把观念、言行转过来,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这个事业才能做得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普广请示经名,世尊说了三个名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三个名字其中之一。这是过去译经的大师,从世尊所说的这三个名选一个,选了“地藏本愿”,所以这个经叫《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一定有行,所以“本行”包括在“本愿”里面,“行”一定有“誓力”。“誓”大家知道,地藏菩萨的誓愿宏深,真正是舍己为人。我们今天所讲的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地藏菩萨是第一个模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成佛道”。我们要问:地藏菩萨有这个大愿,值得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众生景仰,观音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文殊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此地看普广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有。从这个愿来说都叫地藏菩萨,普广也叫地藏菩萨,观音也叫地藏菩萨,文殊、普贤都叫地藏菩萨,从这个愿说。如果从大慈大悲上说,地藏菩萨也叫观音菩萨,统统都是观音菩萨。千万不要把一个菩萨看作一个人,那么死呆板,你就糟了!所有一切菩萨都是表法的。
所以你成就什么?集一切菩萨之大成,所有一切菩萨就是我一个人,这就对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从我们自己孝亲尊师,从这个愿行那就是地藏菩萨;从慈悲济世,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从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萨;说到做到,言行一致,那就是普贤菩萨。所有一切菩萨是一个人,不是很多人,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学佛,学到老都不能入门,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把所有菩萨分了家,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糟了!所以你不得其门而入。你真正懂得,一切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萨是一尊菩萨,《华严》上一再给我们提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说明这个道理,都是讲这个事实,哪里可以分家?这一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断,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说老实话经你也看不懂,你怎么能得到这个经教的殊胜利益?这是说到地藏菩萨本誓,从誓愿产生的力。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讲动力,勇猛精进,永不退转。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今天看世间人,世间人拼命在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工作?名利。如果他得不到名、得不到利,他就懈怠了,什么都不想干。
昨天报纸上登了一个小东西,我看了很有趣味。讲加州矽谷,那是我在加州住的那个地方,我住在南湾,就是说那个地区。那个地区很多科学家,多半是做电脑、电子的。我在旧金山讲经,他们这些人都来听,这里头博士学位的人很多。我记得我第一次在旧金山讲经,听众大概有八十多个人,三分之二是博士学位,所以那个同修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到此地来开博士班。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每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什么?赚钱。钱赚了之后没地方花,不晓得怎么花法,真的是如此,拼命努力在那里赚钱,是为这个他才那么样的工作。如果没有钱赚,没有利益的话,他一定就不干了。
世间人动力,工作劳动动力是名利,佛法名利舍弃掉,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本誓,他誓愿在推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其实就是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愿力在推动他。他要真正有这个愿,他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一定要成佛道。为什么?他不断烦恼、不学法门,他就没有能力度众生。由此可知,因为这个愿力成就了自己。自己成就之后,他的愿力才能兑现,才能普度众生。所以诸佛成佛,成了佛之后,决定不住在佛位上,再退到菩萨位子上来,行菩萨道。菩萨是学生的地位,佛是老师的地位,因为在老师的地位上就麻烦了。佛道是师道,提倡的是尊师重道,只有学生来求老师,老师不能任意去教学生,老师要随随便便去教学生,学生对老师就不尊敬了。所以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中国跟印度古时候都是这样的。求学,你来求学,没有老师到你家去教你的,没有这个道理。谁可以到你家去教你?菩萨。菩萨是同学,同学就没有这样尊严,同学可以随便。所以经上讲“作不请之友”,你不来找我,我可以去找你,那是菩萨,菩萨方便了。我们关系是同学关系,我们不是老师的关系,你要懂得。表演做老师的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表演做同学的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示现成菩萨的身分,来跟我们做同学,来帮助我们。
实在讲这些人早就成佛,这是真正的慈悲,帮助佛来教化众生,不是内行人帮不上忙,不是内行人不能观机,不是内行人不能问,问不出来。所以我常说,学佛就是唱戏、就是表演,经典就是剧本。诸佛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得多活泼。特别是在《华严经》上看到,那个法会多少人,如果从经开始到整个经的结束参与的团体,不能算个人,参与的团体总共就有两百二十八类,有这么多。我们讲从团体,这么多的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的人数都是无数无量,无数无量不就让我们立刻就体会到,这个大舞台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舞台,所以他的人数才无量无边。哪些人在导演?哪些人在当演员?全是诸佛如来。我们在经上看到,种种不同身分全是诸佛如来变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
我们要在经典里面学会这一套本领,要建立这么样的理念,我们也就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是华严法会,华严法会无时不在,没有中断的,所以经上讲“尘说刹说,无间说”,没有间断的。华严法会是个总法会,所有法会那是小会,大会里头分小会,华严是总会。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就入华严法会。星期六我们遇到一段经文,正好讲到“华严三昧”,多少跟诸位报告一些。明白之后,确实把我们的观念转变,我们的生活随之也转变了,转变我们自己的业力变成愿力,这是学佛真正得力。方东美先生所讲,“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转不过来你就得不到,转过来之后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说到《地藏本誓力经》。后面经文还有两行,我们把它念下去: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这是世尊的嘱咐。“缘此菩萨”,“缘”是这么一个缘分,“此菩萨”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重”有两个读音,念重也行、念重也行。重他的愿很重,重是重复,他生生世世都发,所以说两个音,两个意思统统具足;你念重、念重都不错,都讲得通,它有两个意思在里头,他的愿望完全是利益众生。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这是菩萨的本愿;换句话说,也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所以大乘佛法从哪里修学?一定从地藏菩萨修学,你要没有地藏的心愿,你决定不是大乘人。在大乘法里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那就是一定要普度众生,真正是众生未得度,我自己不能成佛。这时候不能成佛是不居佛位,地藏菩萨真的久远劫都成佛,他的学生都成佛,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也就是说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世间,永远是以同学的身分帮助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意思。不作师,跟一切众生作同学,是一切大众的学长,以学长的姿态出现,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真正的意思在此地。足够资格作老师,不以老师身分出现,这个我们一定要学习。就是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而退”,“退”一定要照做,不是退了之后就算了,退了之后一定是依教奉行,要认真去做。好,这一品就介绍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五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