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二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居士十年,我们最受利益的是他的身教,言教其次,他所讲的他都能做到,我们受感动。亲近善知识时间要长,时间短了不行,长时间的不离善知识,天天在受他的熏陶,尤其是身教的熏陶,怎么会不得利益?时间短了,难!因为你离开善知识,你很难不受这个社会影响,你很难不被五欲六尘动摇,你的根不深,你容易失败。李老师当年要求我是五年,我自己想想五年不够,我跟他老人家说我希望加一倍,十年,他老人家听了点点头。现在这个花花世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真的是念念之中都在诱惑人,我们的心愿不为所动,谈何容易?我们的正知正见不被迷惑,不是容易事情!自己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住自身,没有堕落,已经就不容易;还能够精进,还能够把这个境界、自己修行功夫年年向上提升,诸位自己想想,修行难!自己一定要克服这个障难,拼命!要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疲不厌,这里面有法喜,法喜充满,所以你不会厌倦。帮助自己,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令苦众生得解脱』。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好,悲要没有智,就是慈悲多祸害,变成「爱见」,「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确实,没有智慧就会退转,退转就不免堕落。所以长时间的修行,「劫海修行无厌倦」,证明他有大智慧。如果有智没有悲心,那就叫「下劣」,他就会疲劳。虽有智慧没有慈悲心,二乘人,不肯教化众生。尤其是阎浮提众生有名的刚强难化,「随他去,反正教他他也不听,随他去,不要去管他了」,自己退心。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福慧双修、解行相应、定慧等学,这些话都是教导我们、勉励我们不犯这个过失,向大乘菩萨、向法身菩萨看齐。『佛子善入斯方便』,「悲」你能教化众生,「智」你没有疲厌,普贤菩萨愿愿最后的结语:「无有疲厌」,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学不厌,教不倦。第三首: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

  

  清凉大师给我们一个提示,这首偈讲的「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这是智慧。「空有双观」就是前面两句所讲的,「空无分量,有无边际」。「入法门而常寂」就是后半偈,因为你能够观空,所以心里头常住寂灭相。《金刚般若经》上佛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会把外头境界相放在心里,也就是说你万缘放得下。心常寂灭相,心常住在寂灭相,也就是说你的心永远常住在清净、平等。心要能常住清净、平等,那怎么会不生智慧?清净平等觉,智慧自然现前。

  

  『尽诸劫海修方便』,时间真的是无始无终。诸位一定要晓得,所修的全是方便门;真实的,真实没得修,真实的是性德,修什么!自性本具的是真实,所修的都是自性里面的障碍。障碍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障碍烦恼习气无量无边,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它断尽。用什么方法断尽?那就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很适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随时会变的,今年我用得很适合,到明年就不适合,为什么?明年境界提高了,要换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我们自己就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学提到过,我们初学用什么方法?初学佛的时候目的是两个,一个是深信因果,另外一个目标是认识佛教。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不能学佛。为什么?佛法就是讲的因果,《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讲的是一乘因果,不相信因果那怎么行?整个佛法都建立在因果上,世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

  

  因此佛法不是真的,佛在《金刚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舍?它符合因果。到什么时候没有因果?到寂灭场地,一念不生,还有什么因果!但是诸佛如来为了要教化九法界众生,还是要把因果提起来,这就是说「始终不离因果」。菩萨修行成佛是因果,成佛之后度化众生还是不离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法的真理。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循环不空,因果转变,因果循环;因果相续不空,这三桩事情不空。我们初学,因果是方便法,所以读的书都是因果报应。印光大师教给我们初入佛门读《了凡四训》、读《感应篇汇编》、读《安士全书》,这些书我不但读而且讲解,还大量流通。听老人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给我讲的最多的是朱镜宙老居士,每一个星期我们总有两三次见面,他都会讲故事给我听。那个时候我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将近七十岁,把我们看作孙子辈看待,我们受这个教育。跟方东美先生,在他教导当中,我们认识了佛教,这是方便,初学非常适合的方法。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这个「方便」就是我们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就是说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不是这一个阶段,你要是看到第一句「尽诸劫海」,在我们现前这一段,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选择哪几种法门最适合?我们今天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择的法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选择这些。现在看一看我们的根基不稳固,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净业三福」,而把净业三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落实在《沙弥律仪增注》,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部经的内容就是净业三福,特别强调这是我们眼前的方便法门,最适合的方法。要不在这上奠根基,以后这个菩提道真的叫寸步难行,我们怎么会有长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二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