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一卷▪P3

  ..续本文上一页智力前面说过,这十种智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称为智力,这种力量是从智慧生的,所以始终不离般若。戒定慧三学,慧是学佛人的终极目标,定是手段,戒是手段的手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要没有方法,你的智慧怎么能开?怎么能现前?要想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要是舍戒与定,决定没有这个道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从因地修行证果都不离戒定慧,我们想舍戒定而得智慧,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古德教学,入佛门五年专精戒律,他修学有次第;五年之后,才可以进禅堂、进讲堂参禅学教。戒是根基、基础,五年的时间给你学习,如果五年时间学不好,时间可以延长。

  

  现代人为什么学佛不成就?把基础丢掉了,一入佛门就去研究教理去了。他将来的成就,我过去在讲席里头也常说,就像是花瓶里面插的花,很好看,他学了教也会讲经说法,也讲得头头是道,没有根,死的!他所表演的实在说就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他表演的是好,他没有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不是从听教来的,不是从研究教理上来的,全是世智辩聪。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来的。禅定从哪里来的?从断妄想分别执着来的。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也就是世出世间一切的执着他没有了,成九次第定,他得正觉。菩萨往上再提升一层,尘沙烦恼断掉了,定功就更深,智慧高过阿罗汉、辟支佛。再向上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菩提心现前,真心现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现前。

  

  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例外的,净宗特别,不断烦恼,但是祖师大德引经据典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烦恼是可以不断,但是要伏得住。净宗是伏烦恼,烦恼是有,没错,根没有断,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烦恼习气能控制得住。用什么控制?用这一句佛号。所以念佛要会念,现在念佛的人很多,他不会念。什么叫不会念?烦恼习气控制不住,还是会发作、还是会起现行,叫不会念。会念的人,他这一句佛号的作用就是降伏烦恼习气,烦恼刚刚一起来,一句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下去。古大德常说,真正会用功的人,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用在我们净土宗这个觉就是佛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贪瞋痴的念头起来了,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顺境把贪恋的心压下去,逆境把瞋恚这个心压下去,一天到晚不离这个,这是用功,真会用功,永远保持着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法子重要!

  

  那我们现在看很多人,念佛是念佛,烦恼照起,压不住、控制不住,处事待人接物常常起现行,这怎么行?这样下去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结个缘。所以学佛要有智慧,我们用一句佛号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压住,这是智慧。果然被压住了,压得服服贴贴,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再不起作用了。有没有这种人?有,你仔细看看有不少念佛往生的那些老阿公、老太婆们,你看他们在世对人一团和气,无论对什么人恭恭敬敬笑眯眯的,你赞叹他也好,你毁谤他也好,你欺负他也好,他总是那么欢喜,那是功夫得力,他的烦恼习气被他那一句佛号控制住了,它起了作用。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乃至于对一切众生,都是一个坦诚的心,真诚心,确确实实你仔细观察,他用的心真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那是念佛功夫得力了。他的心愿求生净土,他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去之前,对人对事对物他懂得积集资粮,也就是说他修福,念念不忘修福修慧,他在攒积他往生的资粮,临终时候增高自己往生的品位,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们在平常只要细心观察,很清楚、很明白都摆在我们面前。凡是修学夹杂自私自利、夹杂名闻利养、夹杂着不善不净,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这种人不免为境界所转,而且很容易为境界所转,我们一般人讲禁不起考验,他哪里会有成就?

  

  这一句里面讲到『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常常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回向偈里面境界深广无际。但是我们一般人念回向偈有口无心,所以它不起作用。回向偈是庄严佛国土,在《华严经》上庄严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国土,不是一个佛国土。我们念佛人念这个回向偈「庄严佛国土」,是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佛国土,也算不错了!拿什么庄严?「愿以此功德」,有什么功德?念一卷经有功德吗?念个几千声、几万声佛号有功德吗?什么叫功,什么叫德,总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如果说福德,肯定有,功德则未必。功德是什么?念佛的功德是在得定,真的用念佛的方法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了,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了,这是功德。念经,念经开悟,明理开悟,破迷开悟,这是功德。由此可知,我们学经教的人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学习,天天有悟处,你天天功德在增长,真的觉悟了。觉悟一定落实,觉悟不能够落实、做不到,没有功德,还是福德边事,福德那一边的!要落实。所以功德诸位要记住,戒定慧;如果就五分法身讲,解脱、解脱知见,与这个相应是功德,与这个不相应是福德。

  

  所以学佛的人修福那是肯定的,但是福德实在讲弊病很多。你看看世间,我们在历史上看,在现前这个社会上看,许许多多大富大贵的这些长者,那是福报,他福报从哪里来的?都是在佛门里修的。小福报,一世两世所修积的;大福报,十几世、几十世所修得的,一生当中享尽了。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罪业,所以福享完之后,罪报就现前,很少不堕三途。所以佛在经教上常常警惕我们,这个作法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享福的时候他不修福,他造罪业。福报愈大造的罪业愈重,福报小的人想造罪业他造不成。福报大的人,他杀几千人、几万人他没有罪;没有福报的人,杀一个人都要去坐牢,都要去偿命,要判你死刑,不一样!所以「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全是真实的修行。如果不能依教修行,没有这一分功德,你怎么能庄严诸佛国土?真正庄严诸佛国土是明心见性,那是真的庄严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一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