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温馨晚宴希望每天晚上都举行,我们把大乘佛法的布施、供养如是落实。我们在此地把儒佛的教诲,真正做到敬老尊贤,我们温馨晚宴主旨要用这四个字:敬老尊贤。我们是地球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照顾老人,将来我们自己老了,这有果报,自自然然有许许多多年轻人来照顾你。我们不发心照顾别人,将来自己老了孤苦伶仃,没人照顾你,没人问你。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觉,种善因一定得善果。
【佛号无碍功德光明王。】
这是无相妙光明世界教主。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无碍力精进慧。】
这是无碍功德光明王佛他的助手,这是主菩萨。【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这是他的同学、同参道友,数量都是世界海微尘数。
【来诣佛所。】
到达毗卢遮那佛的道场。
【各现十种无边色相宝光焰云。】
上方菩萨呈献给佛陀的供品,供品现在讲是礼物,是『光焰云』,「焰」是火焰,「光」跟「焰」都是光明。
【遍满虚空而不散灭。】
每一段这两句话都重复两遍,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复现十种摩尼宝网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广大佛土庄严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妙香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庄严光焰云,复现十种诸佛变化光焰云,复现十种众妙树华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金刚光焰云,复现十种说无边菩萨行摩尼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真珠灯光焰云。】
这是十种,十表无尽,表圆满。我们也可以把它说为十大类,每一类里头有无量无边。总结:
【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光焰云,悉遍虚空而不散灭。】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这是行礼献供。
【即于上方,各化作演佛音声光明莲华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是把十方来集的菩萨众都做了一个介绍。《华严经》是大乘经里头的圆满*轮,我们看到华藏世界里面的大众,再看到十方来集的大众。经文后面还有个总结,我们把总结的文念下去之后,再来体会这个境界,我们来观察、来体会。
【如是等。】
这三个字就是一段。『等』是等同十方无量无边的剎土,这一句「略示」。
【十亿佛剎微尘数世界海中。】
这是总说「海数」,这是说菩萨从哪些地方来的,十方各个世界海的菩萨都来了。
【有十亿佛剎微尘数菩萨摩诃萨。】
这是主菩萨,每一个世界海都有一位大菩萨,率领他的同参同学。
【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
这一句是主菩萨率领的这些菩萨们,这个数量没有边际。
【前后围绕而来集会。】
蒙如来放光召集而来的。
【是诸菩萨,一一各现世界海微尘数种种庄严诸供养云,悉遍虚空而不散灭。】
这前面我们也看过,每一方菩萨带来供养如来的礼物,说之不尽。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这个意思我们都懂了,带来的这些礼品,向佛行礼之后把这些礼品呈献给佛陀。
【随所来方。】
他是哪一方来的,就在这一方坐。
【各化作种种宝庄严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一大段经文,到这个地方是总结。我们读了,观察到毗卢遮那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法会的盛况,与会的大众真的不只是恒河沙数,恒河沙数跟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它是佛剎微尘数,方方面面都是佛剎微尘数。我们看看这个法会的场面,这是诸佛如来的根本*轮。但是我们曾经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讲《地藏经》那个法会的庄严超过此地,我们还能记得吗?世尊在忉利天宫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十方一切诸佛都来了,这里是十方菩萨,是佛身边的大菩萨,像释迦牟尼佛身边的文殊、普贤,佛没有来。地藏会上是一切诸佛都到了,没有一尊佛缺席的,我们想想这是什么味道?这是什么意思?《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代表的是孝亲尊师,孝亲尊师是一切佛法的大根大本,所以诸佛如来亲自来参加。
《华严经》讲什么?《华严经》讲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学的各个过程,它的内容讲的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圆满的大法,圆满大法的根在孝亲尊师,在地藏。所以佛讲《地藏经》诸佛都来;佛讲菩萨圆满修行的理论与方法,佛不来,菩萨都来。诸位要知道,此地每一方所提到的主菩萨都是等觉菩萨,都是后补佛。这两部经也很不可思议,都是实叉难陀翻译的,唐朝武则天时代《八十华严》实叉难陀翻译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这一位法师对我们中国贡献太大了,是所有华语系学佛同修的大恩人。佛恩难报,师恩也不例外,没有他老人家的翻译,我们怎么会懂?我们怎么能学习?翻译的功德不亚于世尊。我们要知恩,知恩才能报恩。怎么报法?你看看这么多菩萨送给佛的礼物,我们细细去观察就晓得怎样报佛恩。是不是也要准备这么多礼物送给佛?不是的,礼物里头表法,如教修行。佛教我们做的,一定把它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要违犯,这就是报佛恩,这个意思不能不懂。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要注重德行的修养。
今天我跟一些同学们说,有学问没有德行,不能教化众生,不能自度,你教化众生,众生不听你的。所以大乘在现代社会我们能看见,特别是在西方,西方人尊重小乘,没有把大乘放在眼里。什么原因?小乘着重律仪,虽然在见解、在思想、在智慧上比不上大乘,但是他那个威仪值得人尊敬,他还守规矩。大乘人今天把律仪舍掉了,不再讲求,所以在仪表形象上输了,社会大众对你不尊重。为什么孔老夫子教学要把德行摆在第一?言语摆在第二?然后再教你这两样东西没有学好,其他的不要学了。佛教学生,大小乘经论里都讲,「入佛门,五年学戒」,我们今天把这个教诲疏忽了。从前是五年专精戒律,戒经里面佛讲:「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这个话讲得很重。小乘最重要的是《沙弥律仪》,比丘的律仪,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疏忽掉了。所以虽然学大乘,能不能成就?可以成为一个佛学家,成为一个佛学的学者,可以在世间拿几个博士学位,与了生死毫无交涉,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我们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己不能不知道,如果是为在世间博取虚名,已经就有过失,天台大师讲名字位中,说实在话我们连这个都无法承担。名字位中至少他还有个形象,我们今天形象都没有了;没有真正用功夫,但是他还有形象,样子还在。我们今天样子都没有了,佛菩萨看到今天的佛教,流眼泪!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不能够不认真,不能不努力,不能辜负佛祖。罪过很重,果报可畏。今天我们自己学什么,我们拿什么帮助别人?印光法师给我们做个示现,因果教育,在现前这个阶段我们自己修学,帮助别人,因果教育要摆在第一。要特别重视根本的根本: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重要的助修是《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增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主,这两种是帮助。这三经就是净业三福,是佛法修学的根基、根本。现在请看大科第二段,「现自在用」:
【如是坐已,其诸菩萨身毛孔中,一一各现十世界海微尘数一切宝种种色光明。】
『如是坐已』,十方来集的菩萨他们都坐定了,坐定之后每一位菩萨的毛孔放光,不是普通菩萨,全是法身大士,他才有这个能力。『一一各现十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海微尘数,都是讲的数量,比喻数量。『一切宝种种色光明』,毛孔放光。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菩萨也是用示现来赞叹佛德。菩萨是佛的学生,学生把他自己修学的成绩呈现出来,这是赞叹老师,老师教导有成就。菩萨呈现的不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次讲演,实德,真正自行化他的德相,做为赞叹供养。清凉讲得好:「谓尘尘近佛,念念益生」,益生是利益众生,菩萨心里面只有两桩事情,上求下化,其他的没有杂念、没有邪念。我们今天是不是这样学法?上求,尘尘近佛,尘尘是形容,形容时时刻刻不离开佛。佛在哪里?经典就是佛,我们是不是心心都住在经教上?我学哪个法门、学哪部经,经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这部经,你尘尘近佛了!
经典里面所教导我们的一定要落实利益众生,我为谁学的?为什么人修的?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为他们修,我为他们学习。这一念心就是菩提心里面回向发愿心,就是马鸣菩萨《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大悲心,不为自己为众生,念念求落实。落是什么?地藏菩萨教我们孝亲,你要是说我们的亲人不在,错了,大乘戒经里面,「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怎么能说亲人不在?儒家讲的,年龄比我大二十岁的,我就要把他看作我父亲这一辈的,以事父母之礼来对待;年龄大过我十岁的,我要把他看作长兄,以长兄之礼事之。我们现在提倡星期六的温馨晚宴是我们学菩萨道的落实,你看看来参加的都是老人,我看得很清楚,都是没有人照顾的老人,他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把三福「孝养父母」在这个地方落实。我能孝养他,我们的父母就有人孝养,到我们自己衰老的时候就有很多年轻人来孝养。诸位一定要记住「种善因,得善果」,我们所学的全部在这个地方落实,否则的话所学非所用,你学它干什么?你学它有什么意思?
大经上常常讲一切众生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是老师,奉事师长。我们在这里修慈悲心,在这里修十善业。慈悲心、十善业不是口头上说的,是要做到。以大慈悲、以十善业、以四摄六度,显示这个团体的六和敬,让这些老人参加晚宴就像一家人一样,真的有温馨。我们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出家人,出家人比人高一等」,这就错了。你看看戒经,出家人要孝顺父母,「这个人不是我的父母」,他真的是我父母,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现在没有神通,不知道前世,如果一旦你得天眼通,你得他心通、得宿命通,你会看到大地众生确确实实无量劫来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是家亲眷属怎么会聚集在一起?我们要听佛的话,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就是学佛,这就是行菩萨道。全心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认真负责。我们自己虽然晚上不吃,我们招待他们,全心全力为他们服务,要有这个心:我为父母服务,我为未来诸佛服务,我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一光中,悉现十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皆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这境界真的不可思议,菩萨毛孔放光,每一个人所放的光都是十个世界海微尘数的一切宝种种色光明,一一光明当中又现十个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像他自己一样都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佛放光,光中化佛,菩萨放光,光中化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光中化佛无数亿」,此地菩萨光中化菩萨也是无数亿。这个境界重重无尽,我们世间人要不是佛这样给我们说,我们作梦都想不到,怎么可能想到这样殊胜庄严的境界?于是我们明了,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真实的境界,决不是人能够想象得出来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七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