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溫馨晚宴希望每天晚上都舉行,我們把大乘佛法的布施、供養如是落實。我們在此地把儒佛的教誨,真正做到敬老尊賢,我們溫馨晚宴主旨要用這四個字:敬老尊賢。我們是地球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照顧老人,將來我們自己老了,這有果報,自自然然有許許多多年輕人來照顧你。我們不發心照顧別人,將來自己老了孤苦伶仃,沒人照顧你,沒人問你。特別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覺,種善因一定得善果。
【佛號無礙功德光明王。】
這是無相妙光明世界教主。
【于彼如來大衆海中,有菩薩摩诃薩,名無礙力精進慧。】
這是無礙功德光明王佛他的助手,這是主菩薩。【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
這是他的同學、同參道友,數量都是世界海微塵數。
【來詣佛所。】
到達毗盧遮那佛的道場。
【各現十種無邊色相寶光焰雲。】
上方菩薩呈獻給佛陀的供品,供品現在講是禮物,是『光焰雲』,「焰」是火焰,「光」跟「焰」都是光明。
【遍滿虛空而不散滅。】
每一段這兩句話都重複兩遍,給我們很深的印象。
【複現十種摩尼寶網光焰雲,複現十種一切廣大佛土莊嚴光焰雲,複現十種一切妙香光焰雲,複現十種一切莊嚴光焰雲,複現十種諸佛變化光焰雲,複現十種衆妙樹華光焰雲,複現十種一切金剛光焰雲,複現十種說無邊菩薩行摩尼光焰雲,複現十種一切真珠燈光焰雲。】
這是十種,十表無盡,表圓滿。我們也可以把它說爲十大類,每一類裏頭有無量無邊。總結: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光焰雲,悉遍虛空而不散滅。】
【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爲供養。】
這是行禮獻供。
【即于上方,各化作演佛音聲光明蓮華藏師子之座,于其座上,結跏趺坐。】
這是把十方來集的菩薩衆都做了一個介紹。《華嚴經》是大乘經裏頭的圓滿*輪,我們看到華藏世界裏面的大衆,再看到十方來集的大衆。經文後面還有個總結,我們把總結的文念下去之後,再來體會這個境界,我們來觀察、來體會。
【如是等。】
這叁個字就是一段。『等』是等同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這一句「略示」。
【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中。】
這是總說「海數」,這是說菩薩從哪些地方來的,十方各個世界海的菩薩都來了。
【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诃薩。】
這是主菩薩,每一個世界海都有一位大菩薩,率領他的同參同學。
【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衆。】
這一句是主菩薩率領的這些菩薩們,這個數量沒有邊際。
【前後圍繞而來集會。】
蒙如來放光召集而來的。
【是諸菩薩,一一各現世界海微塵數種種莊嚴諸供養雲,悉遍虛空而不散滅。】
這前面我們也看過,每一方菩薩帶來供養如來的禮物,說之不盡。
【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爲供養。】
這個意思我們都懂了,帶來的這些禮品,向佛行禮之後把這些禮品呈獻給佛陀。
【隨所來方。】
他是哪一方來的,就在這一方坐。
【各化作種種寶莊嚴師子之座,于其座上,結跏趺坐。】
這一大段經文,到這個地方是總結。我們讀了,觀察到毗盧遮那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法會的盛況,與會的大衆真的不只是恒河沙數,恒河沙數跟它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它是佛剎微塵數,方方面面都是佛剎微塵數。我們看看這個法會的場面,這是諸佛如來的根本*輪。但是我們曾經讀過《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講《地藏經》那個法會的莊嚴超過此地,我們還能記得嗎?世尊在忉利天宮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十方一切諸佛都來了,這裏是十方菩薩,是佛身邊的大菩薩,像釋迦牟尼佛身邊的文殊、普賢,佛沒有來。地藏會上是一切諸佛都到了,沒有一尊佛缺席的,我們想想這是什麼味道?這是什麼意思?《地藏菩薩本願經》所代表的是孝親尊師,孝親尊師是一切佛法的大根大本,所以諸佛如來親自來參加。
《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講我們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修學的各個過程,它的內容講的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圓滿的大法,圓滿大法的根在孝親尊師,在地藏。所以佛講《地藏經》諸佛都來;佛講菩薩圓滿修行的理論與方法,佛不來,菩薩都來。諸位要知道,此地每一方所提到的主菩薩都是等覺菩薩,都是後補佛。這兩部經也很不可思議,都是實叉難陀翻譯的,唐朝武則天時代《八十華嚴》實叉難陀翻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實叉難陀翻譯的,這一位法師對我們中國貢獻太大了,是所有華語系學佛同修的大恩人。佛恩難報,師恩也不例外,沒有他老人家的翻譯,我們怎麼會懂?我們怎麼能學習?翻譯的功德不亞于世尊。我們要知恩,知恩才能報恩。怎麼報法?你看看這麼多菩薩送給佛的禮物,我們細細去觀察就曉得怎樣報佛恩。是不是也要准備這麼多禮物送給佛?不是的,禮物裏頭表法,如教修行。佛教我們做的,一定把它做到;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要違犯,這就是報佛恩,這個意思不能不懂。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們,要注重德行的修養。
今天我跟一些同學們說,有學問沒有德行,不能教化衆生,不能自度,你教化衆生,衆生不聽你的。所以大乘在現代社會我們能看見,特別是在西方,西方人尊重小乘,沒有把大乘放在眼裏。什麼原因?小乘著重律儀,雖然在見解、在思想、在智慧上比不上大乘,但是他那個威儀值得人尊敬,他還守規矩。大乘人今天把律儀舍掉了,不再講求,所以在儀表形象上輸了,社會大衆對你不尊重。爲什麼孔老夫子教學要把德行擺在第一?言語擺在第二?然後再教你這兩樣東西沒有學好,其他的不要學了。佛教學生,大小乘經論裏都講,「入佛門,五年學戒」,我們今天把這個教誨疏忽了。從前是五年專精戒律,戒經裏面佛講:「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這個話講得很重。小乘最重要的是《沙彌律儀》,比丘的律儀,佛家常講叁千威儀、八萬細行,我們疏忽掉了。所以雖然學大乘,能不能成就?可以成爲一個佛學家,成爲一個佛學的學者,可以在世間拿幾個博士學位,與了生死毫無交涉,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我們學佛究竟是爲了什麼?自己不能不知道,如果是爲在世間博取虛名,已經就有過失,天臺大師講名字位中,說實在話我們連這個都無法承擔。名字位中至少他還有個形象,我們今天形象都沒有了;沒有真正用功夫,但是他還有形象,樣子還在。我們今天樣子都沒有了,佛菩薩看到今天的佛教,流眼淚!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不能夠不認真,不能不努力,不能辜負佛祖。罪過很重,果報可畏。今天我們自己學什麼,我們拿什麼幫助別人?印光法師給我們做個示現,因果教育,在現前這個階段我們自己修學,幫助別人,因果教育要擺在第一。要特別重視根本的根本:淨業叁福。淨業叁福的詳細說明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重要的助修是《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增注》,《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主,這兩種是幫助。這叁經就是淨業叁福,是佛法修學的根基、根本。現在請看大科第二段,「現自在用」:
【如是坐已,其諸菩薩身毛孔中,一一各現十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寶種種色光明。】
『如是坐已』,十方來集的菩薩他們都坐定了,坐定之後每一位菩薩的毛孔放光,不是普通菩薩,全是法身大士,他才有這個能力。『一一各現十世界海微塵數』,世界海微塵數,都是講的數量,比喻數量。『一切寶種種色光明』,毛孔放光。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告訴我們,菩薩也是用示現來贊歎佛德。菩薩是佛的學生,學生把他自己修學的成績呈現出來,這是贊歎老師,老師教導有成就。菩薩呈現的不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次講演,實德,真正自行化他的德相,做爲贊歎供養。清涼講得好:「謂塵塵近佛,念念益生」,益生是利益衆生,菩薩心裏面只有兩樁事情,上求下化,其他的沒有雜念、沒有邪念。我們今天是不是這樣學法?上求,塵塵近佛,塵塵是形容,形容時時刻刻不離開佛。佛在哪裏?經典就是佛,我們是不是心心都住在經教上?我學哪個法門、學哪部經,經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這部經,你塵塵近佛了!
經典裏面所教導我們的一定要落實利益衆生,我爲誰學的?爲什麼人修的?不是爲自己,爲一切衆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我爲他們修,我爲他們學習。這一念心就是菩提心裏面回向發願心,就是馬鳴菩薩《起信論》裏面講的菩提心:大悲心,不爲自己爲衆生,念念求落實。落是什麼?地藏菩薩教我們孝親,你要是說我們的親人不在,錯了,大乘戒經裏面,「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怎麼能說親人不在?儒家講的,年齡比我大二十歲的,我就要把他看作我父親這一輩的,以事父母之禮來對待;年齡大過我十歲的,我要把他看作長兄,以長兄之禮事之。我們現在提倡星期六的溫馨晚宴是我們學菩薩道的落實,你看看來參加的都是老人,我看得很清楚,都是沒有人照顧的老人,他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把叁福「孝養父母」在這個地方落實。我能孝養他,我們的父母就有人孝養,到我們自己衰老的時候就有很多年輕人來孝養。諸位一定要記住「種善因,得善果」,我們所學的全部在這個地方落實,否則的話所學非所用,你學它幹什麼?你學它有什麼意思?
大經上常常講一切衆生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佛是老師,奉事師長。我們在這裏修慈悲心,在這裏修十善業。慈悲心、十善業不是口頭上說的,是要做到。以大慈悲、以十善業、以四攝六度,顯示這個團體的六和敬,讓這些老人參加晚宴就像一家人一樣,真的有溫馨。我們年輕人千萬不要以爲「我是出家人,出家人比人高一等」,這就錯了。你看看戒經,出家人要孝順父母,「這個人不是我的父母」,他真的是我父母,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們現在沒有神通,不知道前世,如果一旦你得天眼通,你得他心通、得宿命通,你會看到大地衆生確確實實無量劫來跟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不是家親眷屬怎麼會聚集在一起?我們要聽佛的話,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就是學佛,這就是行菩薩道。全心全力把這個事情做好,認真負責。我們自己雖然晚上不吃,我們招待他們,全心全力爲他們服務,要有這個心:我爲父母服務,我爲未來諸佛服務,我說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一光中,悉現十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這境界真的不可思議,菩薩毛孔放光,每一個人所放的光都是十個世界海微塵數的一切寶種種色光明,一一光明當中又現十個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像他自己一樣都坐在蓮華藏師子之座。佛放光,光中化佛,菩薩放光,光中化菩薩,我們在經上讀到「光中化佛無數億」,此地菩薩光中化菩薩也是無數億。這個境界重重無盡,我們世間人要不是佛這樣給我們說,我們作夢都想不到,怎麼可能想到這樣殊勝莊嚴的境界?于是我們明了,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真實的境界,決不是人能夠想象得出來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七七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