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他有没有功德?我的看法大家听了想想,也觉得有点道理。岳飞教我们尽忠,秦桧教我们不可以作汉奸、不可以陷害忠良,两个人都教我,都是我的好老师。
我从很年轻看问题、看事情,有许多地方跟一般人不一样。以后学佛了,看到佛经,「果然是这样的」,我没看错、没想错。这样的心对于一切人事物自然就平等了,平等心里头开智慧,平等心里头不起波澜,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人与人之间,甚至于人与天地鬼神之间,为什么会冲突?不了解事实真相。凭着自己粗心大意片面的见解,没有把事情看远,造成误会,这种情形很多。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事物的观察不能不谨慎,决定不能够轻下断语,因为我们没有面面看到,只看到一面,不行!佛在此地是举出两面,一正一负它是平等的。所以会学的人他开智慧,会学的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天下太平他感恩,天下大乱他还是感恩。为什么?他在这个世间成就圆满智慧,会学!
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要记住,这我也常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里头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要平等对待,统统帮助我们长进,帮助我开智慧,帮助我断烦恼。顺境善缘要记住,不生贪恋,一有贪恋的心,错了;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你的平等从哪里修的?就从这修的。平等性比什么都重要,转识成智头一个,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怎么转法?前面所说的就是方法。由此可知,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天天遇到的,这个人跟你谈的很投缘,那个人看了就不舒服,就在这里转,就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很投缘的、很好的,要不起贪恋;看不顺眼的、不喜欢的,要不生瞋恚,这叫真修、真干。佛法不是说着好听的,说得再好听你不能落实,你就得不到受用。所以你要能落实,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受用。
第五,「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终不退失菩提之心。」这一句难,实实在在难,不但讲不退失,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天天口里说发菩提心,菩提心真的没有发出来。菩提心是什么心?我学佛五十一年了,在讲台上讲经四十四年,我把经论里面所说的菩提心,我用了十个字,换一个说法大家好懂。好象是好懂,其实还是不懂。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五个就是菩提心。诸位要晓得,这五个是一心,从五个方面来讲或者说从五个作用上来讲,它是一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心,我们没有,发不出来,这就是凡圣之别,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用真诚心,九法界众生都是用的虚伪心。尤其是六道凡夫,不是用的真诚心,甚至于什么叫真诚我们都不知道。真心起作用,作用有两种,一个自受用,就是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起什么作用;对别人、对一切众生,起什么作用?对自己,经论都讲深心,深心不好懂,古人注解注的是「好善好德」,这个好善好德说得也比较笼统,现在人不容易理解。
我把它说成六个字,好善好德是什么?清净、平等、正觉。清净平等是善,正觉是德;对待一切众生,是慈悲。所以这十个字五句,每一句里头必定圆满包括其余四句。真诚,真诚里头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缺一个,真诚就没有了。慈悲,慈悲里头决定包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少一个,慈悲也没有了。这个话我在讲席里讲了太多遍,还要讲,尽形寿要讲。为什么?没做到。所以这个经上讲的,「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终不退失菩提之心」,我们要发这个心,对待一切人要用真诚,不用虚伪,利益无量无边。如果我们用虚伪的心,果报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用虚伪的心,念佛不能往生净土。为什么?你们看《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往生净土的条件,三辈往生这一品,往生正因这一品,这两品经是讲往生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只知道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它的基本条件,是两句。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句?有道理,真的有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念十句佛号往生,他那十句名号句句都发了菩提心。如果只有称念佛号,没有发菩提心,他不能往生,许许多多人助念,他也不能往生。但是许多人临终帮他助念,他可以不堕恶道,这是真的,临命终时有这个善缘。真正往生自己一定要发心,不发心不能往生,我们要记住。
佛在经典上还有一个很具体的发菩提心,那是什么?四弘誓愿。诸位要晓得,四弘誓愿是菩提心具体落实。所以真正发四弘誓愿、落实四弘誓愿,这个人是真发菩提心。念念常有照顾众生的心,这是大慈大悲,大悲心;断烦恼学法门,是深心;成佛道,那是至诚心,就是真诚心。所以四弘誓愿是发心的落实,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能做到,你起心动念没有想到众生的疾苦,没有想到去照顾众生、去帮助众生,你大悲心没有了。你没有大悲心,你对人不慈悲。所以两个人相处还吵架,慈悲心在哪里?你念佛怎么能往生?必须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为他服务尽心尽力,你菩提心落实了。这样的心态对人,就是再恶的人,也不会跟你吵架。为什么?你对他太好了,你伺候他、服侍他,服服贴贴,这是菩提心。你自己能够断烦恼,能够降伏自己的习气,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学法门你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菩提心落实了。我们天天念四弘誓愿这首偈你没有落实,所以你没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真的发了,那恭喜你,你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这个住是什么?永远不会退转。我们有时候也发了,几秒钟真的是发了,但是几秒钟之后就没有了,这个不能算。所以在我们学佛同学当中,偶尔发个几秒钟,有,很多!甚至我们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年当中会发好几次,时间都不长。
确确实实几秒钟,几分钟都保不住。那个几秒钟,那是古大德形容的叫石火电光,像闪电一样。黑夜忽然打雷闪电,一道光就像菩提心发出来了,很快就没有了,它不能保持;要能保持不失掉,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偶尔闪一次光都很难得、很不容易,希望能够多闪几次,多闪几次希望能保持。能保持几个小时,能保持几天,慢慢再加以延长,这样好!所以讲到发菩提心,你一定想四弘誓愿,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就好。我写的这一幅对联二十个字,前面一半是菩提心,后面一半是落实,「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跟四弘誓愿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如来现相品」菩萨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不思议品」十种最胜法,前面介绍到第五种。第六,「积集无量诸善功德,皆以回向一切智性,于诸世间,终无染着」。这是讲的回向,回向一切智性就是回向菩提。用什么回向?前面是能回向,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我们要修。这一句,实在讲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样才能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所以学佛的同修自己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明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实在是太幸运了,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都是真的。得人身,闻佛法,能闻净土法,又能闻华严佛法,这个机缘到哪里去找?无量劫你难得遇到一次。遇不到,你那一生空过;遇到了,要不能把它紧紧的抓住,等于没有遇到。怎么抓住?求解,笃行。我一定要想办法能够理解,佛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我要把它做到。能解之后一定能行,我一定把它做到,什么样困难我都必须要克服。为什么?希有因缘怎么能错过?决定不能空过。
积集一切善法,积集善法的要领就是决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随顺如来教诲。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的,特别在上品上生那一章里头讲得多。《观经》我们讲过,「上品上生章」还单独讲过,大师告诉我们,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决定照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不违犯。佛教我们修十善,我们一定要做,佛教给我们不能造十恶,我们决定不违犯。佛帮助我们得无量无边最殊胜的利益,你要肯听、要能接受教导,无比殊胜的利益你就真得到了。
我学佛五十年,可以跟大家做证明。我前生没有修福,大概业障造得很重,寿命很短,许多同修都知道。你们看看我初出家那个时候的照片,你就晓得了。我这一生,是随顺佛陀教诲修得来的。就像甘珠活佛给我说的,他是很郑重的告诉我;在仁王法会当中我们碰到了,他特别把我叫过去,叫到他身边跟我讲,他说:「过去我们在背后都说你」「说我什么?」「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事情不必背后,当面可以告诉我。」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很清楚,我也不忌讳。因为什么?事实!他说:「你这么多年来讲经弘法,你的命运转了,不但你有大福报,你的寿命很长。」说老实话,我没有求福也没有求慧,我只知道弘扬佛法是我学佛本分的事情。学佛,在家可以学佛,我为什么要出家?李老师曾经问过,我告诉他:我出家就是为了弘扬佛法。在家弘扬佛法不能全心全力,你要谋生,你要工作,不能把全部精神、全部时间投入。李老师这才点头,同意让我出家。我一生就做一桩事情,我做到了,我说的话兑现了。
今天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行政工作让你们同学们自己去做。你们客气一定要我挂个名,我也答应你们。实际的工作你们推选了两个副院长,我现在请悟行师也担任副院长,负责实际的学院行政业务。行师是华语的副院长,通师是越南语的副院长,琳师是英语的副院长,这很公平,你们通哪一种语言的就找哪一个人。我住在这个地方,每天还是四个小时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