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卷)▪P4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这里面有两层意思在。暂时发心,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我们能相信,确实食顷之间。但是现前的业报不能转变,现前恶业要报尽了,志心瞻礼的报能现前,那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了?就如同《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佛在世的时候,收一个出家人,在佛身边出家的都有大善根,没有善根怎么能出家?佛看到这个人来求出家,就让舍利弗、目犍连这些阿罗汉,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这些人一看,这些人都有神通,阿罗汉神通有五百世,天眼通、宿命通,看到这个人五百世当中没有善根,给佛说不能出家,他怎么能出家?

  佛收了他,佛告诉这些弟子们,这个人在无量劫前,当然阿罗汉没有这个能力;无量劫前他是个砍柴的樵夫,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树上叫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个善根,今天缘成熟了,到我这个地方来,我给他剃度出家,跟这个意思一样。那一声一称南无佛,一声南无佛时间很短。食顷之间,一餐饭的时间,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当然可以得这个果报。如果他能够念念相续,刚才讲效法地藏菩萨的行愿,他现在这一生就转了;不要等来生,这一生就转,转得就非常之快。经上所讲的这二十种恶行,全部都改掉,彻底改掉,他转得就很快。再看底下这一段:

  【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这是说她对女身并不厌弃,她得的身相就非常圆满。而且生尊贵之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出生于贵族、出生于望族,得人天褔报。末后总结:

  【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青莲法师注解里面,也特别告诉我们,“志心二字,义深意重,贯于前后,勿轻看过。夫人之转报,诚非易事”,转自己业报不是容易事情。“今所获褔,诚由志心。志者,心之所至也”,这几句话非常重要。礼佛也要事理圆融,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关键就在志心,志心是真心,真诚之心来学习,所以这个心彻前彻后;前后不是讲这一段,深远的说贯彻全经。我们在前面看到,地藏菩萨在往昔因地之中为大长者,作婆罗门女、作光目女,生生世世不舍本愿。不仅是不舍,这个愿常常在发,他是真发。我们也在学,我们可惜学得不认真,每一天早晚课都发愿。愿是发了,嘴皮上发,事实上没兑现,念完之后随即就忘掉了,所以它不起作用。这什么原因?不是志心。此地关键在志心,不是真心发愿,像我们平常这有口无心,这不行。我们自己要反省、要改过,帮助别人要把这个理事讲清楚、讲明白,提醒他。他能回头,他就得褔;他不能回头,阿赖耶识里头也种了善根。

  我们自己发愿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们这一生当中选择这个行业,一定要把我们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那就是念念不舍众生,念念帮助一切众生正信、正解、正行,我们选择这个行业才没辜负。这个行业是佛的事业,如来家业,我们选择的是这一行,世出世间所有行业里面无比的殊胜。如果不是用志心,怎么能做得到?经上讲的果德我们相信,为什么?因殊胜,这个果报就不会怀疑了。下面这第四段是“伎乐赞供福”,请看经文: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花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护卫。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这一段注解里面说“文分二节”,先说能供的人,然后再讲他所得的褔报。这个供养是什么?是伎乐歌舞。我们在佛法里面,知道大乘法中有,小乘法里面没有。佛说大乘法,诸天供养,天女散花,天人以歌舞、音乐供养。特别明显的像中国敦煌、云岗的壁画,这些变相图,世尊讲经说法有这些供养。在民间演变成什么?演变成唱戏供养佛菩萨,在佛菩萨庙前。很多寺庙佛菩萨大殿前面有戏台,那是专门给一些发心的人,作诸伎乐、歌舞、赞叹供养佛菩萨,演这些戏,实在讲这是错会意思。演戏不必演给佛菩萨看,演戏是给一些大众来看,不必在佛菩萨面前。

  实在讲道场里面,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接引一些众生。可是现在这些戏剧、歌舞,不可以供养佛菩萨,那个供养佛菩萨有罪过的。古时候这些戏剧有一些可以供养佛菩萨,为什么?它戏剧的内容都是教人,中国古时候戏剧四个字,它的内容“忠孝节义”,都是劝化众生。古时候教育不普及,用什么方法来教化社会大众?用戏剧。从前是农业社会,农忙过后空闲的时间很长,用这些艺术表演的方式劝人忠孝节义,表演的都是因缘果报;善人后来有善的果报,恶人一定有恶报,表演这些。所以广大的群众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但是他懂得做人做事的这些原理原则。他从哪里学来的?多半从说书、听戏,从这学来的。所以从前娱乐是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娱乐,重点是在教育。

  佛法里面也用这种方式,达到佛陀教育的目标,所以佛法里面重视艺术的表法。现在佛法衰,不是没有原因。过去佛法的盛,说实在话,世间最高一流的人才都在佛法里面,都出家了,都作法师。法师是世间一流的人才,所以出家人为帝王师,不是一般人都能够随便出家。隋唐时代出家人要经过考试,考试的项目是先考世间法,世间法的标准相当于进士;换句话说,世间学问你要达到这个标准,然后再考佛法。考取皇帝才发证书给你,那个证书叫度牒。你拿到这个证书,你去找有缘的道场、有缘的法师跟他出家。你要没有这个证书,他要收你出家,他犯法;他收你,一定要有皇帝给你的度牒。皇帝给你度牒意思就是承认,你的学问德行、世出世间法可以做我的老师,你说他的身分多高?他一剃度出家,地方官员对他要特别恭敬,帝王师。所以教化的内容,那就非常精采。以前这些文字,偈诵、歌赞做得多美,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出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