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赞叹,在当时中国那么大,出家的大德法师很多,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讲经弘法的大法师,谛闲法师说:「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真的,一点不假。我们没有听说哪个方丈、哪个住持和尚、哪个讲经的大德往生站着,走的时候,死了还站三天,没听说过,你才晓得老实人可贵。
我这一生当中,看到、听到的,念佛预知时至,站着走的、坐着走的,没有生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总有十几个人,我们听了很感动。这些人给我们现身说法,我们何必还要打妄想?为什么还放不下?自己跟自己做对头,自己跟自己做障碍,把自己一生的大事耽误掉了,这个都是心地严重的染污而不清净。我们明白了,学佛就要从这些地方学,万缘放下,真放得下。世出世间事决不去打听,打听是什么?攀缘。随分,别人来跟我说我也听,我一听我明白了。
今天社会一些状况,我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天天天下太平,没事。偶尔同学来跟我说一说哪里发生什么事,他主动来告诉我,我没有向他打听,放下了。同学们往来,你来看我,我很欢喜,你离开的时候,我们心里痕迹都不留。我没有电话、没有传真,跟外界完全隔绝,清净!现在人说老实话,唯恐自己心地清净,身上还带个手机,不自找麻烦吗?手机不说别的,我就感觉那个电磁波会影响你的头脑;我也听人家讲过,手机用多了,头脑半边头都麻木,你说这个伤害多大!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什么原因?都是放不下。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后面做了一个总结:「若七随阙,非到彼岸」。这七条,随便缺个一条两条,你不能到彼岸,那就不能叫「度」,不能叫「波罗蜜」。「应各四句分别」,这个「四句分别」我们要知道,「四句分别」是什么?举一个例子:布施,是布施不是布施度,这个世间人很多会做。为什么说「是施非度」?他确实在做布施,以财布施、以法布施,他与前面讲的七种殊胜不相应,所以他是施,不是度。第二种「是度非施」,这个人的心与七种殊胜相应,他并没有做布施,他看到别人修布施,别人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他欢喜赞叹,他这个欢喜赞叹的心具足七殊胜,他是度,他没有施,这个欢喜赞叹的功德,比那个修布施的人不晓得要大多少!他具足波罗蜜。第三种「是施又是度」,这是真正通达佛法的人,是大乘菩萨,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与七殊胜相应。第四种,他不是施也不是度,看到别人修布施也欢喜赞叹,「哦!你做了很多好事!」自己的心与七殊胜不相应,所以这种欢喜赞叹,不是布施也不是波罗蜜。一定要懂得,你要不懂,你怎么个修法?大乘法无比殊胜,你要不读经,你要不研究教,你修的是什么行?绝对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去做那就行了,要知道我们平常想象都是妄想,不能成就。
大师为我们以十段分别说明,第二个「出体」,第三个「辨相」,这两条省略,到讲解偈文的时候再说。第四段讲「建立」,什么叫建立?「为十地」,十地菩萨修行当中对治十种障碍,十种障碍除掉之后,你就证十种真如,所以有十波罗蜜。由此可知,十地是正智,前面我们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在做预备工作,到十地对治十种障,这十种障是无明里面的障碍。前面对治的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里面的障碍,那个障碍断掉,你不能见性;无明障碍破掉,才明心见性,地上菩萨称为摩诃萨的道理在此地。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解释,用六度,大乘法里头常讲的。六度,因为有六种业障、很深重的业障,为了对治这六种障碍,「渐修佛法,渐熟有情,故但说六」。六度懂得了,十度你自然就明了,十度是六度的展开。
六度的前面三种:布施、持戒、忍辱,这个我们先不讲度,先就讲福报,这个世间人最喜欢的。你讲度,他还害怕,说要了生死、出三界,他吓死了,他不愿意离开六道轮回,他希望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享富贵。那么你能够修布施、能够持戒、能够忍辱,佛讲这是「增上生道」。道是六道,「增上生道」,这个「上生」是人道、天道,六道里面把阿修罗也算一道。修这三种得到的果报是什么?大财富,经上讲:「感大财体及眷属故」。你施财,你决定得财富;你施法,你决定增长聪明智慧;你施无畏,你决定得健康长寿。财布施,用财物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法布施这大家都懂,把如来无比殊胜之法介绍给一切众生。无畏布施里面,最重要的,现在大概我们同学们都做到了,素食,素食是属于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杀生。另外一种,贫病,孤儿、老人,没有儿女、没有人养活的这些老人,我们看到有许多老人院,有许多孤儿院,许多医院里面有穷苦的病人付不起医药费,对这些人的布施叫无畏布施。
在过去,放生也是属于无畏布施,现在放生变质了,变得非常可怕。我这个地方做法会,预定哪一天我们举行放生,到处去买鱼、买鸟,这些猎人这一天特别去捕获,为什么?今天有生意。你要不买,他就不去抓了,抓了卖不掉。你们有这么多善心人要放生,他特别去抓。这不是放生,是害生,这不叫修无畏布施。所以我现在很少讲放生,变质了,被一些恶人利用了,好事变成恶事,我们不能不知道。但是放生的心、怜悯一切众生的心要常有。现在的机会非常难得,住在城市里面都是超级市场,看不到活的东西,大概真正非常活的东西,可能有一些海鲜餐馆里面养在玻璃缸里头,我看到有些鱼、有些龙虾很活泼,在里面游来游去,你向他们买,买了之后到外面去放生,它可能会活。一般超级市场买不到,都是冷冻的。放生不在多,有缘嘛!买个一条两条,一只两只,自己带到河边把它放去,不要搞大规模的法会,那个招摇生事,不是好事情!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智慧,你做的才是真实功德,与七殊胜相应。
后面三条:精进、禅定、般若,这三条是「决定胜道」,胜是殊胜,为什么?这个能伏烦恼。精进度懈怠,懈怠是很大的烦恼、严重的烦恼。我们修行功夫为什么不能精进?念佛念了这么多年,连功夫成片都办不到,什么原因?懈怠、懒散,学教不能大开圆解,参禅不能得定开悟,什么原因?懈怠。所以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佛讲善根,讲世间的三善根,就是世间法、六道里面这都是世间,所有一切善法是从三个善根生的:无贪、无瞋、无痴。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一个善根,精进。所以精进能得禅定、般若,「能伏烦恼,成熟有情及佛法故」。这是修行六个纲领里面,前三条跟后三条用意不相同。
又有一个说法,前面三条:布施、持戒、忍辱「饶益有情」,这是对一切有情众生有好处、有利益的。饶益有情是财布施,众生欢喜,你以财物去帮助他。不恼害众生,「忍彼恼故」,我们持戒、忍辱是能够忍受众生加给我们的烦恼。持戒的人决定不会伤害他人,别人伤害,我们能够忍受。后面三种对治烦恼,「勤修加行,永伏永灭」,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智慧对治愚痴。功夫浅的伏住烦恼,功夫深的烦恼就断了。还有一个说法,那是已经证果的菩萨,哪些菩萨?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修四摄六度,普度一切众生,他修布施、持戒、忍辱「不住涅槃」,修精进、禅定、般若「不住生死」,这就是《般若经》上讲的「无住涅槃」,生死、涅槃两边不住,这是讲成就的人。我们现在如果认真的修,虽然现在还不成就,但是与菩萨的成就相应。要真修!要真干!
讲到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后面是方便、愿、力、智,这四种说实实在在的话,它的作用是帮助前面六波罗蜜达到圆满。方便可以帮助布施、持戒、忍辱,愿帮助精进,力帮助禅定,智帮助般若。所以方便、愿、力、智这四度,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开出来的。我们常常说,讲六度的时候常常说,前面五度如果里头没有般若波罗蜜,是世间的善法,不能称为度,这是我们普通的讲法、笼统的讲法。严格的讲法,不但要具足般若波罗蜜,具足般若波罗蜜的什么?布施、持戒、忍辱是般若波罗蜜里面的善巧方便,精进要具足般若波罗蜜里面的无相的大愿,禅定要具足般若波罗蜜里面的智慧的力,般若波罗蜜里面要具足权智,那个智是般若的作用。方便、愿、力、智与瑜伽七殊胜完全相应,这种修法才是菩萨的六波罗蜜,是佛教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
第五条讲「次第」,次第说:由于前面一条引发到后面,又「由后后,持净前前」。所以六波罗蜜的次第不能颠倒,前面可以引发后面,后面决定包括前面。不能布施的人怎么能持戒?菩萨戒舍己为人,那怎么能持?比丘戒独善其身,所以小乘戒跟大乘戒差别在此地,小乘人独善其身,大乘人兼善天下。你不能布施做不到,自利利他统统做不到,所以那个次第可不能乱。现在时间到了,这个意思我们底下一堂再跟诸位报告。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九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