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二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说偈赞佛,雷音菩萨赞颂第五首:
【佛功德量如虚空,一切庄严从此生,一一地中严饰事,一切众生不能了。】
五、六、七这三首偈,清凉大师注解:赞叹场地,转显宝座的庄严。第五首,「总显因深德广」,所以庄严事不可思议。第一句是讲『佛功德』广大不思议,『量如虚空』,用虚空来比喻,这个意思很深。比喻功德的深广,又显示诸佛如来所做无量无边功德,依然身心清净,痕迹都不染。虚空代表广大、代表无一物,有物就不空,虚空表无一物。六祖在《坛经》里面说「本来无一物」,诸佛果地上永远保持着本来无一物,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要学习。
『一切庄严从此生』,佛经里面讲庄严这个名词讲得非常之多,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真善美慧,都是佛经上说庄严的意思,从功德里面生的。『一一地中严饰事』,就本经而论,「一一地中」是讲十一地,引申来说,把前面三十个位次也包括在其中;这个「地」就当作地位讲,初住的地位、二住的地位,一直到等觉的地位。换句话说,华藏世界四十一位菩萨各个境界里面庄严的这些事,『一切众生不能了』,这「众生」包括九法界。为什么不能了?九法界众生有障碍,所以他没有办法透彻的了解,闻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可以了解一些,不能够透彻了解;也就是说,没有亲证这个境界。第六首:
【金刚为地无能坏,广博清净极夷坦,摩尼为网垂布空,菩提树下皆周遍。】
前一偈是总说「因深德广」,这四个字我们不能够疏忽。要紧的,因是善因,因是净因,功德才能够如佛如菩萨;如果这个因是恶因、是不净的因,要是因深德广,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一首是别显。『金刚为地无能坏』,「金刚」是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我们晓得一真法界、华藏世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称之为法身菩萨、法身大士。证得法身,当然就证得报身,所以这个土,在净土里面讲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土不能坏,什么原因?以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为地。所以佛说法身无始无终,它是性体;报身有始无终,证得之后永远不会失去;应化身是应众生之感而现的,这个身有始有终,有生灭。报身没有生灭,「无能坏」,真实智慧现前了。
『广博清净极夷坦』,「夷坦」是平坦。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现前了,心包虚空法界,这是「广博」。自性里头纤尘不染,纤毫的尘垢都没有,清净的意思;「夷坦」,是平等的意思。这两句是从理上讲的,性体性德上讲的。后面两句是从事相上讲的,『摩尼为网垂布空』,空中的庄严。「网」是罗网,这是比喻大梵天王的罗网,这是空中的装饰品。我们人间,现在年节快到了,新加坡这个地方许许多多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看到街道上也有罗网这一类的装饰。人间这种罗网的装饰,看起来也是美不胜收,但是比起大梵天天宫当中的庄严,那就不能比了。从空中垂下来,道路上这些树木花草都张灯结彩,夜晚我们从那边经过真的是五光十色。
『菩提树下皆周遍』,此地讲「菩提树」,我们不要认定树木里面某种称它做菩提树,那不是《华严经》的义趣。《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菩提树,一切树木都叫做菩提树,它代表觉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示现成佛,表法的意思深,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树在佛法里面通常表的是建树、树立,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建树道场,树立佛陀教育,树立佛法的教学,我们在这个教育教学之下觉悟了,这是真的菩提树。于是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看到这些树木,就懂得这个意思。这是举一个例子,你要从这个例子上去推想,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建树,如果这个建树,它含有觉悟教学的意思在里头,这个建树都叫菩提树。净宗学会这个大楼是菩提树,诸佛菩萨的功德就在这个树下;居士林这个道场,也是菩提树。乃至于一般民众的家庭,他住那个小房子,他在家里面学佛,在家里面读经,甚至于在家庭里面,网路的画面、电视的画面听经闻法,他这个家庭也是菩提树。哪一天他觉悟了,豁然大悟,他在菩提树下成道证果了,这个意思我们懂不懂?
所以佛法的修学一定要知道,佛法修学难,难在意在言外。所以经你要会看、你要会听,字字句句具足无量义。如果是分别执着在文字上、在语言上,很少不错会意思的。所以古大德说「依文解义,三世佛怨」,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依照文字来解释,死在文字里面,不晓得佛意在言外。所以古人讲弦外之音奇特,你要懂得弦外之音,这才叫会看会听,你真的是会了。由此可知,菩提树这个意思很广很广,大乘有所谓「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这说法的人;圆人学法,是不是也可以说「无法不圆」?对的,确实如是,圆人学法,无法不圆。所以佛法里面才说,哪一法不是佛法?圆人眼睛里面,法法皆是佛法,法法皆是觉法,法法皆是菩提树下,会的!
不会的人,我常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摆在他面前,不是佛法。为什么?你先要懂得什么叫佛法,佛法这两个字怎么解释?佛是觉,我接触这个法,我就觉悟了,这叫佛法。我觉悟了,不是法觉悟了。我们问一问,《华严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觉悟了没有?没觉悟,没觉悟它不是佛法。由此可知,不一定是这个经本,万事万物我们六根接触,觉悟了,所以法法皆是佛法。我常常说,经上也是这么说,《华严经》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森罗万象,就是《华严经》。《华严》是圆满的大觉、究竟的大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觉不觉?果然觉悟,时时觉,处处觉,念念觉,你入华严境界了,你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俱乐部。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是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入真正的《大华严》,这是诸佛如来、祖师大德教化众生真正的目的。第七首:
【其地无边色相殊,真金为末布其中,普散名华及众宝,悉以光莹如来座。】
偈颂结归在如来宝座,清凉大师的解释,「叹于场地,转显宝座庄严」。『无边色相』,殊是殊胜妙好。这个『地』,地表法界,座表法身,法身跟法界是一不是二。『真金为末』,末是辗碎成为细末,像粉一样,比沙还要细。『布其中』,布是铺在这个地面上。「真金」表性德,性德永恒不变。我们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宝物会变质,金不会变,所以世间人把金看得这么贵重,道理在此地,它不变,表真如本性。『普散名华及众宝』,散华、众宝,「华」表因,「宝」表果。善因善果,庄严宝座,宝座生光,取这个意思。第八首:
【地神欢喜而踊跃,剎那示现无有尽,普兴一切庄严云,恒在佛前瞻仰住。】
末后三首八、九、十,赞叹地上的庄严。这一首是地神供养,『地神欢喜而踊跃』。世法跟佛法不二,神在中国有赞叹的意思,这个人智慧、才艺、德能超过普通人,我们称他为神人,神仙中人。你有一才一艺,成就了,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所谓是才艺超群,智慧超群,古人常讲「神仙中人」。这里头有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脱俗,也就是不染世俗的习气,就说他为神仙中人。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可以称之为神仙中人。做大官的、做乞丐的,他们的形相不一样,都是神仙中人。形相有差别,神仙没有差别。差别当中有无差别,无差别当中有差别。神是一个美称,赞美之称。
地神管辖土地的,在一个国家管理土地的一般都属于内政部,内政部长就是地神。在一个县市,县市里面有管理地政科的,或者是地政司,管辖这一个地区的土地,这个地政司长或者地政科长,他就是这个县市里面的地神。这一位地神管的范围大了,他管辖是大千世界的土地,《地藏经》上称他为坚牢地神;大地坚固,「坚固」是对他的赞叹对他的祝福。是不是真的坚固?佛在经上常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哪来的坚牢?坚牢是对他祝福,希望大地坚牢,人民才有福,众生才有福。为什么?众生依大地而住。大地不坚牢,众生居住的地方就没有了。不但人这动物住在这个大地,植物也住在这个大地,许许多多的鬼神也住在这个大地上。天神里面,佛告诉我们有「地居天」,他是属于天神一类,但是他也居住在大地上。
土地为地神所管辖,地神看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庄严大地,庄严道场,道场是大地,他当然欢喜。像一般县市主管土地的这些官员,现在有人发心要开发这个地方,他怎么不欢喜?他也欢喜请客来供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理就是自然之理,所以地神他怎么不欢喜?他怎么会不踊跃?『剎那示现无有尽』,他也有表示了,剎那是很快、是很短的时间,他就示现了。示现什么?『普兴一切庄严云』,供养!大地也呈现种种庄严,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地神所呈现的种种庄严。『恒在佛前瞻仰住』,瞻仰!「住」是停住,是对佛的致敬。佛庄严大地,地神感恩供养,都在这里教导我们。我们这些众生烦恼习气深重,不知道恩德。我们这么许多的同学,在同一个处所,同一个时间,共同在此地学习《大方广佛华严》,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九法界的神灵,这何尝不是对大地的供养?我们深深相信地神欢喜,地神就是本地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属于地神一类的。第九首:
【宝灯广大极炽然,香焰流光无断绝,随时示现各差别,地神以此为供养。】
『宝灯』、『香焰』、『流光』,这是「一切庄严云」里面举个例子来说。『随时示现各差别』,「随时」是随着时节因缘。在中国,中国是在地球的温带,四季分明,随时供养具不一样,明显的差别。新加坡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这个地方终年常夏,春夏秋冬新加坡只有一季,夏季,永远是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