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一卷)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一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上一次讲到定自在王菩萨请问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的是些什么愿,而得到世尊殷勤的赞叹,请求佛为大家略为开示。世尊告诉定自在王菩萨,实际上菩萨是代我们发问,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谛听,就是叫我们要用心听法,细心的领会。佛叙说这是很久之前,久远劫之前,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叫一切智成就如来,佛的寿命六万劫,由此可知,那一个时代众生必然是修善断恶,所以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佛在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小国王,与他邻国一个国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两个小国王都是以十善来治理国家,教导全国的人民断十恶、修十善。当然这两个国家国泰民安,人民都过得很幸福。可是除了他这个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就不然,这一切众生造作恶业的很多。这两个国王在一起看到,好像整个世界局势,他们两个就在商量,如何帮助其他国家地区人民。我们讲到这地方,接著诸位看经文: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怎么样来挽救世运,这两个小国王在商量。

  【一王发愿。】

  一王,当中有一个国王发愿。

  【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

  一王发愿,唯有成佛才能够广度众生。如果不成佛,虽然有这个愿,愿与心违,我们常讲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没法子。这就发心求道要成佛。

  【一国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这两个小国王发的愿不一样。这一位国王发的愿,自己没有得度,先度众生。这是所谓菩萨发心,不是为自己,要为别人。这一段经文我们必须要了解它真实的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发个愿,不度自己,先度众生?如果真的发这个愿,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确确实实没有自己,我与我所都断了,行,那个没有问题。如果还有人我、还有是非、还有得失,那就不行了;换句话说,你脱离不了六道。凡是不能脱离六道的人一定要觉悟,无始劫至今天我们累积了多少罪业,这是实话,罪业不是这一生造的,生生世世累积下来的罪业,焉有不堕恶道之理?焉有不堕地狱之理?你决定会堕落的。你堕落在三恶道,你拿什么去度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一定要证得阿罗汉以上,才可以说我先度众生,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最低限度是阿罗汉果,脱离六道轮回了。到六道里面那是示现,去帮助众生。自己成佛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我慢慢再来,我先度众生,这才行。你自己有本事才行,没有本事,发这个愿是空愿。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产生误会。

  最殊胜的方法,这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业习深重,一品烦恼没有能力断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发心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说老实话,我们要想自己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不简单,说老实话,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可以做得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就成了佛?没有,一品烦恼都没断,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烦恼没断。但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加上自己的善力,自己要有愿心,有点善力,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个时候行。我不著急成佛,我急著先度众生,学地藏菩萨。那是你有本钱,你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可以到十方世界,应以什么身度化,就示现什么身。地藏菩萨也是如此。我跟大家讲周邦道夫人,遇见地藏菩萨是出家比丘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者,地藏菩萨也能示现八相成道,也能示现佛身。所以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千万不要误会。

  我们在台湾曾经见到有些法师发心,心发得很大,不愿意成佛,愿意生生世世在这个世界作法师度众生。走的时候相都不好,实在比不上一个念佛的在家居士,念佛的。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家念佛居士往生的瑞相,有不生病,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的,很多,出家法师当中一个都没有。你不能误会。他们确确实实有能力,作小国王的时候,这是示现。他本地是什么身分,我们不知道。佛说出这两个小国王。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地藏菩萨累劫以来时时发愿,那个愿心永远不退,这是值得我们效法。所以我们真正要想发心,学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殊胜功德,是一切其他菩萨不能比的。佛在这个经上讲,除了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其他菩萨都不能为比。即使观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在愿心上来讲,地藏菩萨超过他们。但是我们在大乘佛法里面接触多了,我们明了,所有一切菩萨的愿行,就是自己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我们帮助苦难众生这个愿心特别强,这就是所有一切菩萨法里面,地藏法门最为殊胜,道理在此地。

  特别是我们今天看到现前这个世界,众生苦难无边,依旧不断的在造重罪,不知道回头,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是为自己、为个人的利益,不顾社会的安全。纵然学佛,自私自利深重的习气,他断不掉,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外面一诱惑,里面烦恼立刻起现行,把佛法忘得一干二净。学佛的人尚且如此,何况不学佛的人?所以我们今天实实在在讲,一定要效法地藏菩萨,宣扬地藏菩萨的法门。决定从自己本身做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我们的愿行恳切,未生净土之前,就得阿弥陀佛、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使我们消灾灭罪,增长智慧、增长能力,能把这个经讲好,讲得让大众喜欢听,生喜欢心,喜欢依教奉行。这种智慧能力不是自己的,佛力加持的,自己业障深重的凡夫,哪有这个能力?既然得诸佛如来加持,得龙天善神拥护,自己就要更庆幸、更认真、更努力,不能辜负诸佛菩萨的护念,要做得更好,做得更如法,做得更圆满。我们向这些地方学习,那就没错了。下面世尊又给我们讲一则,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故事,请看经文: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这个时间愈说愈远。

  【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我们从寿命上来看,就晓得当时人福报实在是不可思议。前面我们看到寿命六万劫,这地方看到四十劫,都是以劫来算。回头想一想我们现在的人间,寿命不过百岁,长寿;不到五十岁而走,好多好多。诸位要是每一天看看报纸上登的这些讣文,不到五十岁走的,占一半都不止。古人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就很少了。一切福报用寿命来显示,你看到众生寿命长,佛的寿命跟众生寿命是一样,他示现一定是相等的,不会有特殊,就知道这个时代,众生他们的智慧德行所感得的福报。这我们在大乘经里面,深深的领会到,依正庄严是心性所变现的,心地善良变现的境界好,境界善、殊胜。众生心性不善,造作恶业,我们依报的环境就衰了,让我们深深感到,这个世间不值得留恋,没有能令人能生欢喜的处所。追究其根本原因,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作自受,哪能怪人?请看经文: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

  这是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法时期。这就说明佛已经入般涅槃,没有住在世间。一切诸佛的法运都有三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佛的寿命长,当然他的法运也长。但是在像法的时期,像法时期所谓是塔寺坚固的时代。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这在像法时代,寺庙里面只塑造佛的形像,佛的形像就能教化一切众生,所以造像的功德很大。可是虽有这一些硬体的设施,如果没有善知识讲经说法,一般人见到塔寺,见到佛菩萨的形像,虽种善根,这个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熟。所谓是你眼睛见到佛像,耳朵听到佛菩萨的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这一生当中他不知道修行,他的愿心、信心发不起来,但是种子种下去了,金刚种子永远不坏。如果能教他这个种子提前成熟,那就要有善知识讲经说法。他见像知道像的意义,闻名知道名的意义,起真实清净的信心,发起如佛的愿行,他这一生就成就,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如果遇不到善知识,只是闻名见像,不解经义,不能发心修行,他所得的利益是有限的。虽有限,实在讲,也是不可思议。光目女设斋供佛,在寺庙佛像前面设斋供佛。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有一个罗汉,像法当中有一位罗汉,罗汉是出家人。这是一个善知识,住在寺庙里面度化众生。光目是寺院里一个信徒,她今天来打斋、来供佛。罗汉问她,“欲愿何等”?你今天来设斋想求什么?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果然她是有目的而来,正是谚语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她到寺庙里面来拜佛,一定是心有所求。她求得不错,她母亲过世了,所以设斋来超荐。法师既然问她,她心里很想知道,她母亲在什么地方?母亲现在在哪一道?“何趣”就是六道里面的哪一道。可见做子女的人,对于父母过世之后,常常挂在心上,念念不忘,这是孝思。常常怀著一个心愿,如何帮助过世的亲人。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这是堕在地狱里面。罗汉,诸位在此地想一想,他还要入定,他才能够见到;他要不入定,他就见不到,这是定功浅者。定功要深的人不必入定,你一说他就知道、他就见到。这还要入定,出定之后告诉她,他在定中所见到的境界。诸位要晓得,为什么不入定的时候见不到?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入定的时候心散乱,罗汉比我们的心清净多了,我们怎么能比?人家定功是九次第定,四禅八定再往上去是第九定,这么深的定功还是不行,还是要入定才能够见到境界,不入定还是不行。由此可知,我们凡夫的心是杂乱心,杂是夹杂,乱是不定,这样的心就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障碍。

  这个障碍是什么?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时空,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到无限度的空间。时空本来是一个,一个就是佛家讲的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