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看到光,他这个能力报得的,鬼神有报得五通。他看到善人,不是修行人,行善的,心地善良慈悲行善的人,那个光都好,鬼神看到尊敬,不敢伤害。
光音天可以用光来表音声。所以二禅,人与人意见沟通不要说话,说话很累,说多了伤气、伤身体。他们往来放光,他们在放光,别人看到那个光,他什么意思统统都明了。语言很有限、语言很笨拙,二禅以上都不要用语言,用放光来代替。
三禅这就更高了,心地更清净,三禅叫净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也是在心地清净上差别而言,这是三禅的三天。三光、三净都是讲功行的优劣。
四禅就很特别,四禅一共有九种不同,九天。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
这是第四禅一般的天,跟前面三禅一样。福生、福爱、广果,四禅叫福天。福报最大,三灾不及。三灾它那里都没有,三灾是经上讲火灾、水灾、风灾。火灾可以烧到初禅,初禅天这三灾都有,都不能避免。二禅是水灾,水可以淹没到二禅,也就是二禅天没有火灾,它有水灾、有风灾。三禅天心地清净,水、火两种灾没有,它有风灾。到第四禅这个人福报大,水、火、风这三种灾难都没有。水、火、风叫大三灾,佛经里面讲大三灾。小三灾是刀兵劫、瘟疫、饥馑,就是饥饿、饥荒,这小三灾。佛讲大三灾、小三灾,这个意思我们也很难懂得。过去读经也就含含糊糊过去,讲经依照古人的注子也含糊笼统过去。
我在早年到日本去访问,到广岛、长崎原子弹炸过之后现场去参观,才恍然大悟佛所讲的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核子弹爆发的地方,那就是刀兵劫。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不算小三灾,核子战争是小三灾。佛在经上讲刀兵劫多长的时间?七天七夜,七天七夜的战争是刀兵劫。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不算刀兵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不算刀兵劫。核子战争,核子弹爆发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佛就是讲这桩事情。爆炸之后,辐射七个月七天;七个月七天你还不死,你这个命能保得住。有些人不是当时炸死,受辐射所照,七个月当中,七个月之后,他能不能活下去才能够做定论。佛说这叫瘟疫,原来瘟疫是这么一桩事情—受辐射感染之灾难。被炸的地方,日本人告诉我们,到第八年地上才生草,我们就明白了佛所讲,饥饿是七年七个月零七天。地上才长东西,地上草木不生的话,人当然受饥饿。我们想一想,现在核武比起广岛那里,那个威力不晓得要大多少倍。辐射尘严重,被炸的地方,广岛、长崎那里第八年地上才长草。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佛所讲的小三灾到了。大三灾是星球的毁灭,我们今天看到的火灾,发光的星体,那就是火,全是一片火海,大阳就是一片火海。大三灾的状况我们很难理解,现在小三灾情形大致上我们能体会到一些,非常可怕。
第四禅才是福天,三灾达不到。《大智度论》上佛告诉我们,色界天人主要是修禅定,如果单修禅定不修福,那有那么大的福报。他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是色界天人的存心。他布施、持戒,修布施心得乐,布施得多快乐就多。他能舍、他肯施,这样才能够以他的定功生到四禅天。四禅的差别也是定功浅深、修福多少,而产生的差别相。
四禅里面还有一个特别的一层—无想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外道天,多半都是学佛,把佛的意思解错了。修定,定里面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念不生,无想修成功就到这个地方去往生。有定没有慧,这是错误;禅定的意思这定里头有慧。禅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静虑;静是定,虑是有观照功夫在,也就是说他明了,他不是死定。一念不生,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才叫禅定。如果只是一念不生,外面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这有定无慧,这样修成功的时候,你将来就到无想天去。佛法修的是定慧等持叫做禅定。奢摩他、毗婆舍那,奢摩他翻作止息,毗婆舍那翻作观想,或者是翻作观见、观察,它有这些意思。单修就偏在一边,都不能成就。单修定的人容易昏沉,修成了也是无想天;单修慧的人不能得定,心是飘浮的,妄想很多。为什么著重在禅定?禅是定慧均等、定慧等持,这个功夫就是正确的。
后面这五种是圣人修行的处所。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通常也称为五不还天,什么人住?小乘三果,也叫做净居天。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凡夫天里面福生、福爱、广果跟无想,这四种天人见不到净居天人,知道他们是在这地方修行,但是看不到。就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有佛菩萨、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人看不见。你们拜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讲迦诺迦尊者的道场在四川,普通人去荒山什么也见不到,悟达国师去的时候见到庄严道场。有缘才见得到,没缘见不到,在凡圣同居土。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迦叶尊者还没有入涅槃,在鸡足山,他也常常出来,出来我们也不认识他,他会变化。他要等弥勒佛出世,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他。弥勒佛出世,经上讲五十六亿万年之后,迦叶尊者要等这么长的时间。人心得清净寿命是自在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碍事。
所以我劝导大家要发愿,愿力要超过你的业力,你就转了,你就得自在。你要不肯发愿,你的一生决定受命运的支配,你逃不出命运。一定要发大愿舍己为人,你才能够得自在,生活自在、寿命自在、住世自在、教化自在,所有一切事业没有一样不自在,愿力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发愿?唐朝法照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大圣竹林寺,这有缘的人。他见到文殊、普贤,看到法会一万多人聚会,文殊菩萨讲经说法,他还听了一座,还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已经进入到末法,末法时期的人根性比较钝,他向文殊菩萨请教: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法照本来是参禅,听了文殊菩萨的教诲,发愿专心念佛。他又请教:佛怎么念法?文殊菩萨传授他念佛的方法。以后他离开五台山,离开之后还到处作记号,怕迷了路,下次再来。结果做了几次记号再回头,庙没有了,一片荒山,才知道不可思议,道场不见了。凡圣同居土,凡夫见不到,没有那个缘分见不到圣人的境界。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经上讲凡圣同居土三处,我们这个世间是一处,欲界第四天是一处—兜率天。兜率内院弥勒菩萨道场,兜率天人见不到,只听说不知道在那里。第四禅的净居天,这五不还天,这三处凡圣同居土。他们在这里修行,虽然都是三果圣人,为什么叫不还?不再到欲界来了,他在这个地方就成就。经上说利根的人他就在五不还天,直接就在这里证阿罗汉果超越三界,超出六道轮回,利根的阿罗汉。如果迟钝的,他还要通过四空天,才能出得了三界;利根的人不必通过四空天,直接就证阿罗汉,就出了三界,这是净居天人。五不还天我们不必再多介绍。三界里面见思烦恼讲思惑,三界八十一品;三界分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到五不还天才能够断尽,断尽再证阿罗汉果。
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成佛之后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要有人启请,没人请,佛就无能为力。世间人谁认识释迦牟尼佛,谁知道这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天人大导师,谁认识?世间人没有人启请,在这种情形之下佛就要入般涅槃,就要示现灭度。净居天人见到了,他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赶紧下来启请,净居天人代我们启请,所以佛才住世八十年为我们讲经说法三百余会,我们要感激净居天人。他要不请法,我们这个世间那有佛法能闻,所以他们也很慈悲,怜悯一切苦难的众生,劝请如来说法。
末后有一个
【摩醯首罗天。】
有些经上说摩醯首罗就是色究竟天。在此地为什么要把它单独列个名字?经上也有说,摩醯首罗是净居天人的上首,这个意思也还不错。净居天就是五不还天里面的最受人尊敬的这一位大德称为摩醯首罗。这是于禅定得大自在,所以摩醯首罗也可以称为大自在天。这是色界十八层天,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底下一句是,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乃至”两个字是省略。这是讲四空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天人,实在是凡夫里面很聪明、很有智慧。在中国古代老子,他出现在周朝,春秋的时代,与孔子同时代,年龄比孔子大。这个人聪明,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很大的忧患,什么忧患?我有身体。身为苦本,如果没有身体多好、多自在,高级凡夫,所以他知道身是苦本。如何把身舍掉不要身?他厌弃色身,加强他的定功,确确实实他能够把色身舍弃掉、离开,往上再提升,我们一般人讲灵界,依佛法来讲只有神识没有色身,这一类我们就称作无色界。色界天,色界天人欲离开了,这严重的烦恼,五欲六尘舍掉,出离欲界到了色界。色界还有色相、还有身体、还有居住的环境,这个东西还是麻烦,还不是究竟,把这个舍掉就到了四空天。四空天还是六道的范围,并没有出离六道。
四空天第一个是“空处天”,色离开之后这就进入空处,心缘虚空没有色相,这定叫虚空定。第二叫“识处天”,空也能舍掉,空跟色是相对显现,所以虚空不是真实的。他要把空也舍弃掉,空舍弃掉了还有个识存在,这是就他所缘之处给它建立一个名称,叫它识处。其实舍空是不著空,不是真正把空舍掉。不再执著空相,心里头空跟色对立的念头没有,这个时候识在,所以叫识处。这一个修行人,如果发现识还是个麻烦事情,还不是究竟,识就是分别,分别也把它舍掉,那就入“无所有处天”,无色界的第三层,入无所有。修这个定的时候,一切内外境界都放下,内外两边境界都放下、都舍弃,所以叫无所有。到最高的这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天”,因为他连识也不缘,所以这是非想;不起作用之处也不缘,所以叫非非想。非想非非想这是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