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P2

  ..续本文上一页里面讲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胜。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启请宝志公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梁皇是梁武帝,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堕在恶道。宝志公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宝志公是谁?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你看这还得了吗?观世音菩萨亲自主持这个法会,主持这个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诸位要晓得,诸佛如来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认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别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过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个凡夫来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说做比不做好。有什么效果?很难讲。你在今天那里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萨再来人。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我们自己才真正把时光掌握住,一寸光阴,一寸命光,要认真努力。

  作佛的母亲这么大的福报,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净心,清净心成就真实功德。那个功德少、微薄,欲没有断,欲的念头没有断,生欲界上面四层天,佛家讲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三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没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个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这个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没有修,你专修福,修布施、持戒,修十善业道,没有定功,没有舍弃情欲念头,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点定功,心地有一点清净,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层比一层的福报大,一层比一层寿命长,真正是享福无尽。可是寿命再长,也有报尽的时候,也就是有享尽的时候;享尽之后,又要随业流转。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总不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换句话说,永远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为比。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隬陀佛、赞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这一句经文“为母说法”,虽然法会是帝释天主他来启请,但是意思很深。第一个是为了避免世间有一些人,对佛法产生一些误会。学佛,尤其是发心出家,剃发出家,好像从此以后也不再顾父母,世间人以为是不孝。尤其是中国人有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靠你传宗接代,你一出家传宗接代就断掉了,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也是作一个榜样,给学佛的四众弟子:出家、在家,男众、女众四众弟子,启发他们的孝思,让他真正去体会“三福”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佛门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于不顾,没这个道理。可是孝养的形式不一样,认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诲去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父母;父母能得诸佛护念,善神保佑,这才是真孝。世间人孝顺父母,请几个佣人照顾他生活,佛弟子是让天龙善神去照顾父母,比你请的那个人照顾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修持,天龙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动天神自然去照顾;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顾。为什么?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这个意思在。

  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序。本经一共十三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没有说序品,它这个题是《忉利天宫品》,实际上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意思非常的周圆,前面六种成就,这是证信序;从这段经文以下,是本经的发起序。发起序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含摄著有教、理、行、果,科注里头这一段是“果因集赞”。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佛说法先把果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依著这个果报生起信心。然后再给你解释果报怎么形成,再给你说因,你就很认真去听,你很想知道它。这个是说法的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所以说果因,他不说因果。

  一开头展示什么?叫你看看参加大会这些人物,这是“果”。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动这么多人,来参加集会。佛在讲经之前现瑞,现种种光明,这个瑞相是“理”。文殊菩萨见到这个现象生起疑惑,这是表“行”。世尊跟菩萨这一问一答,文殊问,世尊给他解答,这是“教”。所以在序文里面我们看到是教、理、行、果,这个集会是果报。就像《华严经》一开端没讲经之前,先说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果报摆出来让你看。

  这个地方呈现不可思议,你们在那一部经里面看到过这样的经文。“尔时”,佛生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你们在什么经上看到佛讲经一切诸佛来听经,没见过。这个场面还得了,《华严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量寿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笼统就这么看过。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是诸佛化现为声闻、缘觉、菩萨来帮助佛弘化;这个地方不是的,诸佛,佛身来的。释迦牟尼佛今天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切诸佛都参加来听讲,人数是“无量世界,不可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大菩萨摩诃萨诸佛带来的,是跟著佛一起,随从佛而来的。诸佛不可说不可说,菩萨数量更多了,“皆来集会”。这段经文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你要仔细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谓讲经三百余会,没有一会有这么殊胜。这是参加集会的人—果,这经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们为什么来?没有一尊佛不报母恩,今天释迦牟佛不是讲别的法,是讲《地藏法》。说明一切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这是根本。地藏表什么?表孝亲尊师。所以说孝亲尊师之法,一切诸佛一定自己要来参加,诸佛来当影响众。忉利天王在这一会当中作功德主,他福报可修大了;请佛到忉利天讲《地藏经》,这个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到齐,一尊不漏,无比的希有因缘。来干什么?提倡孝道。跟佛一见面,就赞叹释迦牟尼佛,赞叹此意也是圆满到极处。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这个话不容易说出来,若不是诸佛如来亲口说宣,给诸位说,菩萨都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说的出来?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什么时代?“五浊恶世”。到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五浊恶”,几乎是最愚昧无知的凡夫都已经能感触得到。在从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浊恶世这种现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觉得到,一般人感觉不到;世间不错,很好!我生活得很快乐;他没有感觉得浊恶,浊是污染。半个世纪以前,我们没有听说那里有什么环保,这个名词没听说过。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换句话说,环境的污染还能忍受。等到提出环境保护,换句话说,环境污染已经令人感到难受,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换句话说,这个浊恶到了相当严重的状态,才会有这个名词出现。

  “五”是五大类,五大类的严重污染,佛经里面称之为“五浊恶世”。五浊,第一个是“劫浊”,劫是讲时间,我们现在讲年头不对了,是从时节因缘上说的。实在讲时间那有什么染污?这是一个严重染污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而实在说染污的时代是后面四种污染。“见浊”,见是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佛家讲邪知邪见,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看错了,就是见解上的污染。其次讲“烦恼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上的污染。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所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东西严重。由于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会连到生理跟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那叫众生浊。“众生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气候反常,灾难频多,都是属于众生浊。“命浊”,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是生理的污染。五浊用现在的话大家好懂,前面两种见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合起来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众生浊是生活环境的污染;命浊是生理的污染,这叫“浊”。

  “恶”,恶是十恶,一切众生不干好事。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两舌叫挑拨是非;妄语就是不讲实话,欺骗别人)、恶口(说话粗鲁)、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造这个口业;意业,心存著什么?贪嗔痴慢,搞这个,这叫恶。浊恶,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么一个时代。

  “现”是示现,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这一句就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作出一个样子给众生看,什么样子?大智慧的样子。我们现在讲作师作范,为社会大众的表率、为社会大众的模范、榜样。在五浊恶世里面他能够这样的示现,一切诸佛都赞叹,赞叹佛在恶世为这些苦难众生作好榜样、作个好样子。

  “神通之力”这四个字是讲他表现在外面,“不可思议大智慧”这是里面。表现在外面,就是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说出他的能力之强。“通”是通达,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现象、变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测,超过我们凡人的知识。这个神通不是讲孙悟空七十二变,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完全解错了。佛样样都通达,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社会上种种疑难杂症,佛没有一样不晓得,他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难。

  “调伏刚强众生”。维摩居士曾经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刚强,性格刚强,坚固的执著,对于佛所讲的教诲很难接受。在我们现实社会里面我们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碍佛法的教学,显示刚强。他自己不肯去研究竟佛法,佛法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扣上一个迷信、消极、落伍,就把它丢在一边。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宝,真正能够解决五浊恶世的问题。

  末后这四个字了不起,“知苦乐法”,这四个字不容易说出来。众生苦,为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