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卷)▪P2

  ..續本文上一頁裏面講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勝。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啓請寶志公爲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梁皇是梁武帝,他的妃子在世的時候,造作惡業墮在惡道。寶志公是一個得道的高僧,寶志公是誰?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你看這還得了嗎?觀世音菩薩親自主持這個法會,主持這個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諸位要曉得,諸佛如來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沒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有生之年要認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別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過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個凡夫來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說做比不做好。有什麼效果?很難講。你在今天那裏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薩再來人。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然後我們自己才真正把時光掌握住,一寸光陰,一寸命光,要認真努力。

  作佛的母親這麼大的福報,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淨心,清淨心成就真實功德。那個功德少、微薄,欲沒有斷,欲的念頭沒有斷,生欲界上面四層天,佛家講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叁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沒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個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這個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沒有修,你專修福,修布施、持戒,修十善業道,沒有定功,沒有舍棄情欲念頭,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點定功,心地有一點清淨,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層比一層的福報大,一層比一層壽命長,真正是享福無盡。可是壽命再長,也有報盡的時候,也就是有享盡的時候;享盡之後,又要隨業流轉。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總不如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換句話說,永遠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無色界天都不能爲比。所以一切諸佛贊歎阿隬陀佛、贊歎極樂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這一句經文“爲母說法”,雖然法會是帝釋天主他來啓請,但是意思很深。第一個是爲了避免世間有一些人,對佛法産生一些誤會。學佛,尤其是發心出家,剃發出家,好像從此以後也不再顧父母,世間人以爲是不孝。尤其是中國人有所謂:“不孝有叁,無後爲大。”父母靠你傳宗接代,你一出家傳宗接代就斷掉了,怎麼能對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也是作一個榜樣,給學佛的四衆弟子:出家、在家,男衆、女衆四衆弟子,啓發他們的孝思,讓他真正去體會“叁福”裏面第一句“孝養父母”。佛門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于不顧,沒這個道理。可是孝養的形式不一樣,認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誨去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父母;父母能得諸佛護念,善神保佑,這才是真孝。世間人孝順父母,請幾個傭人照顧他生活,佛弟子是讓天龍善神去照顧父母,比你請的那個人照顧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沒有修持,天龍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動天神自然去照顧;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顧。爲什麼?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這個意思在。

  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皆來集會。】

  這一段經文是本經的發起序。本經一共十叁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沒有說序品,它這個題是《忉利天宮品》,實際上這一品是本經的序分。序分裏面意思非常的周圓,前面六種成就,這是證信序;從這段經文以下,是本經的發起序。發起序裏面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含攝著有教、理、行、果,科注裏頭這一段是“果因集贊”。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要知道怎樣去學習,佛說法先把果報展示出來給大家看,依著這個果報生起信心。然後再給你解釋果報怎麼形成,再給你說因,你就很認真去聽,你很想知道它。這個是說法的善巧方便,我們要懂得。所以說果因,他不說因果。

  一開頭展示什麼?叫你看看參加大會這些人物,這是“果”。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動這麼多人,來參加集會。佛在講經之前現瑞,現種種光明,這個瑞相是“理”。文殊菩薩見到這個現象生起疑惑,這是表“行”。世尊跟菩薩這一問一答,文殊問,世尊給他解答,這是“教”。所以在序文裏面我們看到是教、理、行、果,這個集會是果報。就像《華嚴經》一開端沒講經之前,先說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果報擺出來讓你看。

  這個地方呈現不可思議,你們在那一部經裏面看到過這樣的經文。“爾時”,佛生忉利天宮爲母親說法的時候。“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你們在什麼經上看到佛講經一切諸佛來聽經,沒見過。這個場面還得了,《華嚴經》也沒有這個場面,《無量壽經》也沒有這個場面,無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籠統就這麼看過。通常我們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是諸佛化現爲聲聞、緣覺、菩薩來幫助佛弘化;這個地方不是的,諸佛,佛身來的。釋迦牟尼佛今天講《地藏菩薩本願經》,一切諸佛都參加來聽講,人數是“無量世界,不可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大菩薩摩诃薩諸佛帶來的,是跟著佛一起,隨從佛而來的。諸佛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數量更多了,“皆來集會”。這段經文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看過,你要仔細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謂講經叁百余會,沒有一會有這麼殊勝。這是參加集會的人—果,這經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們爲什麼來?沒有一尊佛不報母恩,今天釋迦牟佛不是講別的法,是講《地藏法》。說明一切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這是根本。地藏表什麼?表孝親尊師。所以說孝親尊師之法,一切諸佛一定自己要來參加,諸佛來當影響衆。忉利天王在這一會當中作功德主,他福報可修大了;請佛到忉利天講《地藏經》,這個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到齊,一尊不漏,無比的希有因緣。來幹什麼?提倡孝道。跟佛一見面,就贊歎釋迦牟尼佛,贊歎此意也是圓滿到極處。

  【贊歎釋迦牟尼佛,能于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衆生,知苦樂法。】

  這個話不容易說出來,若不是諸佛如來親口說宣,給諸位說,菩薩都說不出來。爲什麼?他不入這個境界,他怎麼說的出來?釋迦牟尼佛出現是什麼時代?“五濁惡世”。到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可以說“五濁惡”,幾乎是最愚昧無知的凡夫都已經能感觸得到。在從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濁惡世這種現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覺得到,一般人感覺不到;世間不錯,很好!我生活得很快樂;他沒有感覺得濁惡,濁是汙染。半個世紀以前,我們沒有聽說那裏有什麼環保,這個名詞沒聽說過。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換句話說,環境的汙染還能忍受。等到提出環境保護,換句話說,環境汙染已經令人感到難受,全世界每一個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換句話說,這個濁惡到了相當嚴重的狀態,才會有這個名詞出現。

  “五”是五大類,五大類的嚴重汙染,佛經裏面稱之爲“五濁惡世”。五濁,第一個是“劫濁”,劫是講時間,我們現在講年頭不對了,是從時節因緣上說的。實在講時間那有什麼染汙?這是一個嚴重染汙的時代,就是這個意思。而實在說染汙的時代是後面四種汙染。“見濁”,見是見解,思想、見解錯誤了,佛家講邪知邪見,對于宇宙人生真相看錯了,就是見解上的汙染。其次講“煩惱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思想上的汙染。這兩個合起來就是所謂心理的汙染、精神的汙染,這個東西嚴重。由于心理、精神上的汙染,必然會連到生理跟我們生活環境的汙染,那叫衆生濁。“衆生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的汙染。今天地球生態失去平衡,氣候反常,災難頻多,都是屬于衆生濁。“命濁”,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是生理的汙染。五濁用現在的話大家好懂,前面兩種見解的汙染、思想的汙染,合起來就是心理的汙染、精神的汙染;衆生濁是生活環境的汙染;命濁是生理的汙染,這叫“濁”。

  “惡”,惡是十惡,一切衆生不幹好事。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兩舌(兩舌叫挑撥是非;妄語就是不講實話,欺騙別人)、惡口(說話粗魯)、绮語(花言巧語、欺騙衆生),造這個口業;意業,心存著什麼?貪嗔癡慢,搞這個,這叫惡。濁惡,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麼一個時代。

  “現”是示現,示現不可思議的大智慧。這一句就是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作出一個樣子給衆生看,什麼樣子?大智慧的樣子。我們現在講作師作範,爲社會大衆的表率、爲社會大衆的模範、榜樣。在五濁惡世裏面他能夠這樣的示現,一切諸佛都贊歎,贊歎佛在惡世爲這些苦難衆生作好榜樣、作個好樣子。

  “神通之力”這四個字是講他表現在外面,“不可思議大智慧”這是裏面。表現在外面,就是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衆生,說出他的能力之強。“通”是通達,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現象、變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測,超過我們凡人的知識。這個神通不是講孫悟空七十二變,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完全解錯了。佛樣樣都通達,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社會上種種疑難雜症,佛沒有一樣不曉得,他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困難。

  “調伏剛強衆生”。維摩居士曾經說:“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剛強,性格剛強,堅固的執著,對于佛所講的教誨很難接受。在我們現實社會裏面我們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礙佛法的教學,顯示剛強。他自己不肯去研究竟佛法,佛法到底是什麼,他也不知道;扣上一個迷信、消極、落伍,就把它丟在一邊。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寶,真正能夠解決五濁惡世的問題。

  末後這四個字了不起,“知苦樂法”,這四個字不容易說出來。衆生苦,爲什…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