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诗偈
灵峰蕅益大师著
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
大势至法王子念佛三昧颂
净社铭
阿弥陀佛像赞(九首)
西方三圣像赞
云栖和尚莲大师像赞(三首)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赞 有引
佛说阿弥陀经塔赞
卓无量普观图赞
西斋净土诗赞
自像赞(三十三首今录念佛像赞六首)
净土偈(十四首)有序
赠参己
答初平发愿偈
赠顶瞿师掩关念佛
赠庄圣西
赠耦西
赠魏国徐燕超居士
五戒歌—示憨月
示马光世
丙戍中秋怀净土
挽旅泊大德
示豁一
利济寺禅堂放生念佛社偈 有序
示宝树
独坐书怀(二首)
病中口号
病间偶成
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甲午除夕
乙未元旦(二首)
大势至法王子念佛三昧颂
服尽轩岐百草丸 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横罗列 未死偷心孰肯飧
净社铭
持戒为本 净土为归 观心为要 善友为依
阿弥陀佛像赞(九首)
一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感应道交,生佛无碍。讨甚自性弥陀,只此岂属心外。
二
光明寿量无伦匹 慈眼悲心彻底呈
只手长舒尘点劫 一般也是惜儿情
三
观常作佛 佛常在观 心想遍知 同条共贯
四
如来法界藏身 遍入众生心想 譬如月印千江 一切有目同仰
若欲离此觅真 何异舍声索响 总云者个便是 依旧无端成两
五
极乐大圣 法界医王 入慈悲定 放智慧光 尽未来际
恒照十方 众生念者 摄取不忘 以如幻力 应物现色
妄想稠林 相好百亿 即影即真 不二不忒 嗟彼生盲
觌面弗识 别觅玄机 翻堕见惑 我今稽首 满月万德
愿共含灵 归安养国
六
稽首弘愿四十八 一一愿光不可尽 果彻因源恒度生 莲华国土如明镜
睹影闻名创发心 顿入宝王三昧印 但勤瞻礼莫辞劳 纸墨元同法界性
缘生当体空假中 四德三身不别并 况复澄空月正圆 心水澄清月自映
七
两朵莲华足底安 一双空手悲心切
觌面相逢法界身 虚空大地流鲜血(血书接引像)
八
诸佛正遍知海 不离众生心想 是故眼见耳闻 尽是弥陀声像
痴人舍此别求 唤作法身向上 谁知弃有觅空 一体无端成两
若知两既不存 毕竟一何须尚 炽然礼拜称名 即是超方伎俩
九
稽首西方须摩提 无量清净平等觉 乘于六八大愿轮 示现八万四千相
相有八万四千好 好有八万四千光 一一光中照法界 普摄念佛诸有情
犹如慈母念一子 是故入此三昧王 名为普现一切相 画师承此三昧力
纸笔为缘妙相生 此相即是因缘生 生即无生具三谛 三谛三身既宛然
四德应知无缺减 所礼既即谛与德 能礼应知即止观 谛观名别体复同
是故能所性空寂 稽首如空无所依 是即自性无量觉
西方三圣像赞
稽首阿弥大导师 观音势至同悲智 愿轮无尽等虚空 历劫长行不思议
生界不空行不休 此是四弘无作誓 生界本空行非行 谁知二谛是一谛
二由一有一莫守 非一非二非三四 三二宛然显一真 大圣以此垂恩济
但愿众生悟自心 自心那复存横竖 横竖无非法界心 法界亦是强名字
即知自心三圣人 本与众生体不异 觌面三身四德新 纸墨笔腕非他事
身命皈依能所忘 双忘双照恒如是
云栖和尚莲大师像赞(三首)
一
威而不猛,和而不同,慈心济物,梵行明功;追踪往哲,启迪群蒙。一句弥陀,横亘竖充;禅关把定,永镇魔风。我来礼塔,恍睹遗容。咦!私淑未须言嗣法,聊将嗣德附莲宗!
二
世竞贵奇特,师专守平常。人尽尚高峻,师独存谦光。旋万法而指归净土,悯五浊而广作津梁。闻慈风兮宽鄙敦薄,积善化兮源远流长。仰遗规以私淑,愧嗣德之未遑!
三
此是云栖老汉 肚里最多思算 谛观末世法门 百怪千奇没干
饶他梵语华言 不出威音那畔 所以旋转万流 直指西方彼岸
只图脚底著实 何必门庭好看 八十余年暗室灯 闻风犹使顽夫惮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赞 有引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原与阿弥陀佛同体;而罕能直下知归者,无他,未具信、愿、行,三故也。予尝谓:信如将,愿如谋,行如军旅。有将有谋,老弱亦可取胜。苟无将谋,虽勇壮亦溃矣!是故、信宜专,愿宜审,行宜无所不收。专且审,故圆顿直捷而至高;无所不收,故三根普被而至广;此念佛三昧所以为横超胜异也。迩来宗教之士,或视念佛太易,以为曲被中下;或视念佛太难,以为斋戒须全。夫太易,则不高;大难,则不广;岂宝王三昧之谓哉!今观太君坐逝,洵可顿释两疑。合掌赞曰:
人心佛心 本自无二 一念相应 欲仁仁至
卓哉沈母 信此实义 圣号喃喃 日时不离
但持十斋 慈祥恺悌 罕睹怒容 多瞻惠施
八十六年 净业乃粹 集饮欢娱 大醒如醉
蓦直西归 坐脱若戏 欲显真因 身香表瑞
信矣高圆 诚然广被 匪易匪难 千秋永企
佛说阿弥陀经塔赞
稽首阿弥陀如来 摄受众生不思议 稽首广长舌相经 诸佛护念不思议
稽首执持名号人 径登不退不思议 我曾发不思议愿 欲以尊经作宝塔
绮回漩澓妙庄严 令见闻者皆欢悦 善哉千里郑居士 先得我心所欲为
巧思妙笔夺天工 梵文迤□无盈亏 我今合掌顶礼塔 愿塔普放光无量
我今合掌顶礼经 愿经住世寿无量 经典所在即是塔 塔影所在即是经
若人具有广大信 始获顶礼无余情 若人得遇此经塔 毕竟当得广大信
是故我今作赞颂 广不思议佛慧命
卓无量普观图赞
会依报为莲华 摄三身为自己 非以身往彼方 非移莲花到此
欲识个中消息 问取无量卓子
西斋净土诗赞
稽首楚石大导师 即是阿弥陀正觉 以兹微妙胜伽陀 令我读诵当参学
一读二读尘念消 三读四读染情薄 读至十百千万遍 此身已向莲花托
亦愿后来读诵者 同予毕竟生极乐 还摄无边念佛人 永破事理分张恶
同居净故四俱净 圆融直捷超方略
自像赞(三十三首今录念佛像赞六首)
一
信得是心是佛,乃信是心作佛;所以枯坐喃喃,专念阿弥陀佛。偏要记串记千,不学瞒顸鹘突。无论专心散心,声声灭罪八十亿劫。假使众生界尽,虚空界尽,我此持名终无休歇!
二
不愿成佛,不求作祖。不肯从今,不敢畔古。念念思归极乐乡,心心只畏娑婆苦!六字弥陀是话头,千磨百难谁能阻。天下元非手可援,且学颜渊权闭户。直待西方去复来,普与尘沙击法鼓!
三
愿大不遗尘界 胆小怕堕地狱 见人嬉笑满容 礼佛悲哀痛哭
终日轮串数珠 唯恐万声未足 纵有一隙独明 且无片长可录
只图下品莲生 便是终身定局 岂敢大言欺世 致使法门受辱
四
不参禅 不学教 弥陀一句真心要 不谈玄 不说妙 数珠一串真风调
由他讥 任他笑 念不沈兮亦不掉 昼夜称名誓弗忘 专待慈尊光里召
悬知莲萼已标名 请君同上慈悲簉
五
蕴慈合掌问持戒 我说持戒须蕴慈 慈是下化众生本 慈是上求佛道基
不杀不盗不淫妄 拔苦与乐功甚奇 专护性遮令清净 仍须念佛求生西
设不求生极乐国 只恐仍遭隔阴迷 设能信愿求彼土 虽曾有犯亦成机
是以我今但念佛 一句弥陀法界师 不劳学漱赵州口 不劳学奋云门威
声声坐断圣凡路 四句咸离绝百非 三身四德觌体露 烁破鸟空鼠即痴
蕴慈蕴慈应谛信 佛号圆成八万仪
六
人知其眨古斥今,不思忌讳;不知其谈教说禅,不立文字。上法座兮口若悬河,下法座兮目无所视。从朝至暮称阿弥,矻矻孽孽将数记。三十年来不改弦,从兹堪尽未来际。十种可尽念无尽,一切三昧一三昧。具缚凡夫甚希有,决不妄言圣贤位。苍晖若欲恒相随,刹那勇发菩提志。
净土偈(十四首)有序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以因摄果也。读者不达,遂至以理夺事,几欲破法!予触耳感怀,每拈“西方即是唯心土”,俾以事扶理,聊附补偏救弊之职云。
一
西方即是唯心土 无上深禅不用参
佛向念中全体露 更生疑虑大痴憨
二
西方即是唯心土 离土谈心实倒颠
念念总皆归佛海 生盲重觅祖师禅
三
西方即是唯心土 得见弥陀始悟心
寸土不存非断灭 堂堂相好寂光身
四
西方即是唯心土 欲悟唯心但念西
舌相广长专为此 更求玄妙抑合痴
五
西方即是唯心土 无相非从相外求
拟欲将心取无相 灵龟曳尾转堪忧
六
西方即是唯心土 未识西方岂识心
逝子谬希圆顿解 拾将落叶当黄金
七
西方即是唯心土 更觅唯心见已违
光影揣摩成活计 莲邦何日薄言归
八
西方即是唯心土 拟拨西方理便乖
极乐一尘同刹海 假饶天眼未知涯
九
西方即是唯心土 趁到同居第一关
但得九莲能托质 寂光何虑不时还
十
西方即是唯心土 土净方知心体空
一切境风犹挂念 云何妄说任西东
十一
西方即是唯心土 莫把唯心旨趣诬
迷悟去来元藏性 谩言平等却成迂
十二
西方即是唯心土 白藕池开不用栽
一念顿教归佛海 何劳少室与天台
十三
西方即是唯心土 三昧中王道最微
瞥尔生疑千古隔 咬钉嚼铁莫依违
十四
西方即是唯心土 慧日高悬第一机
事理双融真净业 现前何法不玄微
赠参己
尽大地是个自己,弥陀亦在里许安身。尽法界、不出弥陀一毛孔光明,自己更向何处著脚?念念弥陀念念己,自他不隔是真参;若从少室求端的,钝置己灵深可怜!故今参己无别事,六时长忆紫金仙。
答初平发愿偈
有愿无行 如人无足 有行无愿 如盲无导
信步前行 险恶难保 丁兹末运 法弱魔强
纵有干慧 犹难稳足 况虽立志 慧眼未开
…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诗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