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净何争

  

禅净何争

  

虚云老和尚论〈禅净四料简〉

  

乙未(1955)年三月二十日于江西云居山

  

--------------

  一九五五年我曾到过江西云居山拜谒虚云老和尚。一日,老和尚约我到他的禅房吃饭,我便问老和尚: 旅港之北来僧侣,常以〈四料简〉示众,其一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从来古德都说唯心净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何得把禅净强分为二呢?禅是向上一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得妄言「十人九错路」?徽山禅师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体自圆明,不居惑地」,禅理也就是哲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又何有「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呢?请老和尚详予开示。老和尚欣然答云:『你问得好,三月廿日我曾将这〈四料简〉本源地阐示大众,你问传士法师取阅,自可了然。』

  

--宽衡

  《楞严经》文殊菩萨选择圆通而说偈曰:「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又从多门中肯定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指出「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是舍尘劳,非是常修学」。对念佛三昧则说道:「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永明禅师有〈禅净四料简〉,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近世修净土者,只知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圆通偈〉也多误解的,这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亦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

  虚云对此,不能无言:

  考寿祖(永明延寿禅师)生于五代末,是余杭氏子,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说:寿祖于吴越王氏时为税务专知,用官钱买鱼虾放生,事发,当弃市。吴越王使人往视之,嘱以: 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已而色不变,遂贷命。后投四明翠岩禅师出家,衣不缯纩,食不重味;复往参国师,发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乃冥心精祷,得诵经万善阄乃至七度。

  永明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着的书很多,如《心赋心经》,是讲明心见性的;《万善同归》是讲法法圆融的;《宗镜录》一百卷,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学为十二宗,中国人分佛学为十宗,《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深浅,皆穷源彻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后人不至误入歧途。他平生说许多话,未曾说过宗下不好的,他既是从宗门悟入的,何以又弘净土呢?因为大悟的人,法法圆融,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注一〕根劣的人,故究净土,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赞扬净土,人人尊重。圆寂后,在净慈寺建塔纪念。《佛祖统纪》又说:「有僧来自临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还,见殿有僧像,阎罗王自来顶拜,我问:『此像何人?』主吏曰:『杭州寿禅师也,据闻已于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于此礼矣!』」

  中国佛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所据是何典章呢?《弥陀经》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谁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这原是永明禅师的生日,因为他是弥陀佛乘愿再来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为弥陀诞日。

  〈四料简〉一出禅净二宗频起斗争

  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禅宗又念佛,「犹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是世界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

  印光法师在今世佛法衰落时期,算是难得的善知识,信仰他的人很多。光绪廿一年普陀后寺的化闻和尚往北京请藏经,印光法师在红螺山与之相遇,后随同化闻和尚到普陀,在普陀前寺讲《弥陀经》,当时法缘不顺,以后就不再讲经了。化闻和尚叫他在后寺看藏经,在此多年不出普陀山,专心念佛。光绪卅年狄楚青居士办报,时常和他互通音讯,请他到上海住鹤鸣庵下院太平寺,真达和尚护他的法。此后道风传播,集成来往书札等为《印光法师文钞》,专弘净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见: 谁人向他问禅,就被他骂。他常以〈四料简〉来批评禅宗,屡说禅宗之弊,重复莲池大师的说话:

  「禅师后身为苏子瞻青草堂后身为曾鲁公长老后身为侍郎、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后身为张文定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其次则禅师为氏子、敬寺僧为夫子,又其次善旻司户女、海印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氏子,居权要,造诸恶业。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则辗转下劣,即使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意谓: 非佛子之所应期盼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我认为修行人后身转下劣在人不在法唐禧宗时,颖州官妓口作莲花香,蜀僧曰:此女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诵《法华经》而转世为妓,不可谓《法华经》误之!犹如参禅人后身为女人、为恶人,亦不可谓参禅误之。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难道观音应身,也是辗转下劣么?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禅师后身为善继禅师,善继禅师后身为无相居士宋濂永明禅师就没有阿弥陀佛那样绀目澄清四大海了;善继禅师在苏州阊门外半塘寿圣寺用血书《华严经》一部,他的弘法事业比永明禅师退半了;宋濂为臣,不得善终,又不如善继禅师;难道说阿弥陀佛也辗转下劣吗?

  禅宗的首座刻香坐脱,九峰不许;而纸衣道者能去能来,曹山亦不许。净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禅宗的不对,他们没审察到这种批判原出于九峰曹山呢?这正是禅宗善知识的正知正见,应当因此佩服禅宗,缘何反以之低估禅宗呢?试问我们现在谁能刻香坐脱立亡?我们连首座、纸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轻视禅宗么?

  我认为宗下有浅有深,显教密教有顿渐有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深浅,区别起来就多了: 凡夫、外道、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于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有永明〈四料简〉中之所责。

  唯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过四料简载于永明任何一种著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它是伪托的〔注二〕。它呵责「有禅无净土」,难道禅净是二么?念佛人,心净则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却必限于念佛为净、参禅为禅。昔日我佛踰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南,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六年,…腊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其时那里来的禅和净呢?以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未道出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叶,亦未说出禅字。

  禅是最上一乘法,犹如纯奶,卖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无奶性,学佛法的也如纯奶掺了水,永明看到,便对「掺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并非说「纯奶」的禅错路。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阄,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于拈至七度方决,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的第三代,那会有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

  参禅的方法,如「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后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了…

《禅净何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