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淨何爭

  

禅淨何爭

  

虛雲老和尚論〈禅淨四料簡〉

  

乙未(1955)年叁月二十日于江西雲居山

  

--------------

  一九五五年我曾到過江西雲居山拜谒虛雲老和尚。一日,老和尚約我到他的禅房吃飯,我便問老和尚: 旅港之北來僧侶,常以〈四料簡〉示衆,其一曰「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從來古德都說唯心淨土,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何得把禅淨強分爲二呢?禅是向上一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得妄言「十人九錯路」?徽山禅師雲:「從聞入理,聞理深妙,體自圓明,不居惑地」,禅理也就是哲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又何有「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呢?請老和尚詳予開示。老和尚欣然答雲:『你問得好,叁月廿日我曾將這〈四料簡〉本源地闡示大衆,你問傳士法師取閱,自可了然。』

  

--寬衡

  《楞嚴經》文殊菩薩選擇圓通而說偈曰:「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又從多門中肯定耳根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指出「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是舍塵勞,非是常修學」。對念佛叁昧則說道:「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永明禅師有〈禅淨四料簡〉,其文曰:「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爲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禅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近世修淨土者,只知固執〈四料簡〉,極少虛心研究〈圓通偈〉,而且對〈圓通偈〉也多誤解的,這不獨辜負文殊菩薩,而且帶累永明禅師,終亦對權實法門,不能融會貫通,視禅淨之法,如水火冰炭。

  虛雲對此,不能無言:

  考壽祖(永明延壽禅師)生于五代末,是余杭氏子,他是中國諸祖中叁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佛祖統紀》卷二十六說:壽祖于吳越王氏時爲稅務專知,用官錢買魚蝦放生,事發,當棄市。吳越王使人往視之,囑以: 色變則斬,不變則舍之;已而色不變,遂貸命。後投四明翠岩禅師出家,衣不缯纩,食不重味;複往參國師,發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誦經萬善莊嚴淨土」,乃冥心精禱,得誦經萬善阄乃至七度。

  永明禅師是宗門下法眼宗的第叁代,著的書很多,如《心賦心經》,是講明心見性的;《萬善同歸》是講法法圓融的;《宗鏡錄》一百卷,是弘闡拈花悟旨,融彙各宗理趣,攝歸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學爲十二宗,中國人分佛學爲十宗,《宗鏡錄》以心爲宗,以悟爲則,所說雖有深淺,皆窮源徹底,微微細細地,表出此心,辟邪輔正,使後人不至誤入歧途。他平生說許多話,未曾說過宗下不好的,他既是從宗門悟入的,何以又弘淨土呢?因爲大悟的人,法法圓融,參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們勞動掘地也是道。他爲挽救末法〔注一〕根劣的人,故究淨土,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贊揚淨土,人人尊重。圓寂後,在淨慈寺建塔紀念。《佛祖統紀》又說:「有僧來自臨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還,見殿有僧像,閻羅王自來頂拜,我問:『此像何人?』主吏曰:『杭州禅師也,據聞已于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于此禮矣!』」

  中國佛徒以冬月十七日爲彌陀聖誕,所據是何典章呢?《彌陀經》說,阿彌陀佛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誰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這原是永明禅師的生日,因爲他是彌陀佛乘願再來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爲彌陀誕日。

  〈四料簡〉一出禅淨二宗頻起鬥爭

  淨土宗徒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單修禅宗,生死不了;單修淨土,「萬修萬人去」;又禅宗又念佛,「猶如戴角虎」;無禅無淨土,是世界惡人。淨土宗徒以此批評禅宗,至今鬧不清。

  印光法師在今世佛法衰落時期,算是難得的善知識,信仰他的人很多。光緒廿一年普陀後寺的化聞和尚往北京請藏經,印光法師在紅螺山與之相遇,後隨同化聞和尚到普陀,在普陀前寺講《彌陀經》,當時法緣不順,以後就不再講經了。化聞和尚叫他在後寺看藏經,在此多年不出普陀山,專心念佛。光緒卅年狄楚青居士辦報,時常和他互通音訊,請他到上海住鶴鳴庵下院太平寺,真達和尚護他的法。此後道風傳播,集成來往書劄等爲《印光法師文鈔》,專弘淨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見: 誰人向他問禅,就被他罵。他常以〈四料簡〉來批評禅宗,屢說禅宗之弊,重複蓮池大師的說話:

  「禅師後身爲蘇子瞻青草堂後身爲曾魯公長老後身爲侍郎、庵主後身爲陳忠肅知藏某後身爲張文定首座後身爲王龜齡,其次則禅師爲氏子、敬寺僧爲夫子,又其次善旻司戶女、海印防禦女,又甚而雁蕩僧爲氏子,居權要,造諸惡業。此數公者,向使精求淨土,則焉有此。…爲常人、爲女人、爲惡人,則輾轉下劣,即使爲諸名臣,亦非計之得也(意謂: 非佛子之所應期盼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我認爲修行人後身轉下劣在人不在法唐禧宗時,穎州官妓口作蓮花香,蜀僧曰:此女前身爲尼,誦《法華經》叁十年。誦《法華經》而轉世爲妓,不可謂《法華經》誤之!猶如參禅人後身爲女人、爲惡人,亦不可謂參禅誤之。觀音菩薩叁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爲說法,難道觀音應身,也是輾轉下劣麼?阿彌陀佛化身爲永明禅師,永明禅師後身爲善繼禅師,善繼禅師後身爲無相居士宋濂永明禅師就沒有阿彌陀佛那樣绀目澄清四大海了;善繼禅師在蘇州阊門外半塘壽聖寺用血書《華嚴經》一部,他的弘法事業比永明禅師退半了;宋濂爲臣,不得善終,又不如善繼禅師;難道說阿彌陀佛也輾轉下劣嗎?

  禅宗的首座刻香坐脫,九峰不許;而紙衣道者能去能來,曹山亦不許。淨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禅宗的不對,他們沒審察到這種批判原出于九峰曹山呢?這正是禅宗善知識的正知正見,應當因此佩服禅宗,緣何反以之低估禅宗呢?試問我們現在誰能刻香坐脫立亡?我們連首座、紙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輕視禅宗麼?

  我認爲宗下有淺有深,顯教密教有頓漸有邪正,念佛也一樣。禅之深淺,區別起來就多了: 凡夫、外道、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國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于以上所舉的禅。但末世行人參禅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有永明〈四料簡〉中之所責。

  唯我平常留心典章,從未見到過四料簡載于永明任何一種著作中;但天下流傳已久,不敢說它是僞托的〔注二〕。它呵責「有禅無淨土」,難道禅淨是二麼?念佛人,心淨則佛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卻必限于念佛爲淨、參禅爲禅。昔日我佛踰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藍迦南,叁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舍;複至郁頭藍弗處,叁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六年,…臘月八日明星出時,豁然大悟,成等正覺,乃歎曰:『奇哉!一切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其時那裏來的禅和淨呢?以後說法四十九年,都未道出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葉,亦未說出禅字。

  禅是最上一乘法,猶如純奶,賣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無奶性,學佛法的也如純奶摻了水,永明看到,便對「摻了水」的禅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並非說「純奶」的禅錯路。永明禅師上智者岩作禅淨二阄,若「淨」是他本心所好的,則他必不至于拈至七度方決,且永明禅師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的第叁代,那會有自抑己宗,說禅不好的道理?

  參禅的方法,如「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禅,違此方法,得些清淨境界,通身輕飄飄的,一下子就「開靜」了…

《禅淨何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