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八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六个字做到还不行,还要加上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连前面七句,你都做到了,肯定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那不是凡圣同居土。如果把最后这一段四句也做到了,「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净业三福总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四句,第二条三句,第三条四句,总共十一句,十一句统统都做到了,生西方极乐生实报庄严土。佛是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没有照做,你念佛不能往生,那你要怪自己,可不能怪佛菩萨。

  

  这几年来,我们特别提倡《弟子规》,提倡《十善业道》,你要问为什么?就是为了落实净业三福第一条,「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两部经保证我们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往上去真的是太高了,我们这一生当中未必能做得到,我们只要把这个基础做好了,决定往生。在这个地方我可以告诉同学们,「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是什么法?「持名念佛,求愿往生」,这一法妙绝!这一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一生极乐世界,你就脱离了十法界。

  

  一切世间苦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成了佛也苦。为什么?无明没破,他只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一品都没破,比起法身菩萨,他有苦,这十法界统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土下下品往生,也到极乐世界去了,也脱离了十法界。脱离十法界跟其他诸佛剎土不一样,其他诸佛剎土,你没有办法证到阿惟越致菩萨,太高了,七地太高了。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一品烦恼没断,下下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智慧神通德能跟七地菩萨没两样,真的,这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

  

  你说遇到这个法门值不值得庆幸?我们要多想想。十方法界无量无边剎土里面,许许多多声闻、菩萨,哪一个不想有这么一个法门?可惜怎么样?缘不具足,没有听到。你不要以为这是奇怪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就以我们这个世间来讲,释迦牟尼佛出世灭度到今天,以中国历史记载三千零三十三年,今年正好是三0三三年,中国古大德都用这个说法。近代的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兴慈法师跟倓虚老法师、谛闲老法师,他们统统用这个说法。我们也随顺古大德,不必跟人家争论。

  

  那么三千年,第一个一千年,佛法在印度,印度周边这些地区流传;一千年之后,佛法到中国,到中国来到今天两千年。在中国两千年,学佛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修念佛法门往生净土的人有多少?那一比较就太少太少了。又何况这个法门,世尊跟我们说,诸佛都讲难信之法!接触到这个法门就能相信,这个人的善根不可思议。纵然是个老太婆,不认识字,我们讲没知识,劝她念佛,她就肯认真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根不可思议。

  

  这个话我相信,我是过来人。我为什么相信?我最初学佛,很多同学都知道,我是从哲学入门的。方老师跟我讲哲学概论,把佛法列为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里入门。所以我对于净土宗、对于密宗不能接受,对于律宗(戒律)也不能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戒律?我们年轻人有个想法,还以为自己很正确,堂而皇之,戒律是生活规范。印度人的生活规范跟中国人怎么能相同?三千年前的那种生活规范怎么能用在现在这个时代?可以参考参考而已,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状况,拒绝、排斥,不能接受。净土宗讲西方极乐世界,这神话小说,这属于迷信,密宗也属于迷信。所以佛法宗派,这两宗把它戴上迷信的帽子;律宗是不合时宜,就不能接受。

  

  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是净土宗,他劝我修净土,实在讲,他讲净土经论,我受用是最多。我有没有发心去修净土?没有!只是这时候自己有点进步,对净宗不反对了。那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是密宗,跟他老人家三年,我对于密宗常识知道很多,晓得那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不是迷信,不容易。我们的兴趣?兴趣在教下,喜欢佛教的理论,如果走偏差了,就变成佛学家,这一生搞佛学而不是学佛。搞佛学,真的可以在这个世法里面拿几个佛学博士学位,与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关系。

  

  那就是此地讲的,文殊菩萨所问的,为什么有人学佛很快得到解脱?有人学佛还是继续搞轮回?道理在此地,我们只学解,不重视行。那么解也有一定的局限,上不去;要想上去,一定要行,解行相应,才真正能不断向上提升。清凉大师讲得好,他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单单有行、单单有解都做不到,一定要解行相应。净土宗可以说它是例外,但是它并不是不求解,净土宗是解行同时并进;不像其他教下那些宗派,那些宗派是先解后行。如果你在解门有一点功夫了,你不肯认真去落实,没用处,你还是会堕落,这不能不知道。

  

  像律宗、像禅宗,还有密宗,这跟净土宗都着重在行门。特别是禅宗它是先行后解,这是禅宗,真参实究,开悟之后再学经教,没有开悟,不准学经教。所以它跟教下恰恰相反,教下是先学经教,然后再修行;禅宗是先修行,修行开悟之后,大彻大悟之后,再学经教。所以宗门跟教下,这是佛门里头教学两个迥然不同的办法,一个是教天才儿童,一个是教一般中下根性。所以宗门接引对象,上上乘人。诸位看《坛经》就晓得,它的对象,教学的对象上上乘人,教下是中下根性,不一样。

  

  我们自己不是上上根性,你就不能学禅。我初学因为读了《六祖坛经》,读了宗门一些语录,对它很仰慕。方东美先生警告我,禅是上上根人,天才儿童,那一步登天,你这一步要登不上天,摔下来粉身碎骨。自己想想有没有这个能力可以一步登上天?章嘉大师也警告我,李老师更是反对。三个老师他们彼此都知道,都很仰慕,没有见过面,三个老师都同样说这句话,我不能不听,不能不认真的去思考。所以我最后还是接受了方老师的指导,从教下入门。

  

  亲近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引导我入净土。真正入净土,当然李老师那里是做了一些功夫,是我自己讲《华严经》,我都跟诸位报告过。民国六十年,我第一次讲《华严经》,三十多年前,《华严经》讲到一半,那个时候我是《八十》跟《四十》同时讲,年轻有精力。讲到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修什么法门?文殊最得意的门生善财,善财学什么法门?好奇!起这么一个念头。细细去查经,查到原来文殊、普贤统统念佛求生净土,善财童子也不例外。五十三参第一个参访吉祥云比丘,在《八十经》里头称德云比丘,教他什么?教他念佛求生净土。最后一参,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下恍然大悟,你看自始至终,善财自始至终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归心净土在这个地方才下定决心,才知道这个法门殊胜,才知道这个法门无与伦比。

  

  当然李老师的教诲有影响,真正是在大经大论里面悟出来的,那个路是正路。我在台中学《楞严》,在《楞严经》里面我看出来,大至势菩萨、观世音菩萨,二十五圆通章里面这两个摆在最后,两个特别法门,不是观世音菩萨一个,大至势菩萨也是没有按次序排列。我才体会到,才看出这些门道,净宗无比殊胜,真的是这一法能断一切恶道苦。这首偈我们就到讲此地。

  

  

  

  诸位同学,请坐。请接着看勤首菩萨偈颂第二首:

  

  【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大师说「余九别释」,这一共是有十首偈,前面第一首是「开章许说」。后面这九首颂,第一就是我们念的这第二首,这一首是解释为什么接触佛法能够在一生成就,「速解脱」,就是一生成就,说明这个原因。当然这是不成问题的,大家对这个没有疑惑,疑惑的是接触佛法为什么久久都不能够解脱,这才是这一章主要的意思。关于这一点,勤首菩萨后面八首偈都解答这个问题,所以后八首「释难出离」,详细给我们说明为什么你学佛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念佛往生净土是一生成就。

  

  现在我们看这一首,这首就是解释速解脱的,这一生当中能成就的。大师这个注注得不少,注得很多。「今初」,这个今初就是别释第一首,在全文里面讲,是属于第二首偈颂。「上半牒疑,下半为释」,就是前面两句是重复文殊菩萨之所问,下面两句是解答。『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过是无心的,恶是有心的,这不一样。有心造作不善,这是恶,无意造作不善是过,过跟恶都是业因,果报在三途六道。

  

  一切众生,不要说是无始劫以来,就是这一生当中,我们造作的过跟恶细细你去思惟、去反省有多少?太多太多了。用什么标准来检点?那就像前面所讲的十善业。你用十善、十恶作为检点的标准,你就晓得自己这一天当中,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过恶多?还是你的善行多?如果是过恶多,你所造的都是罪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那个罪是有意造的恶,果报三途六道,你怎么能够出离。又何况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这些恶的习气、恶因,佛法里面讲「业习种子」,这些过恶业习种子,这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出离六道,长劫轮回的原因,佛这是一句话说出来了。

  

  我们要想出离,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有这个愿,有这么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只要有这个念头就有感应道交。那现在要问,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想出离六道轮回,有没有这个念头?学佛的同修一定说有!有,为什么出离不了?还这么样懈怠懒散?念头是有,念头不强,敌不过五欲六尘的念头。我们想发财,发财这个念头一定超过求生极乐世界、出离三界的这个念头。我们贪财、贪色、贪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八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