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各人说各人的一套道理。不过现在科学家大致上也都同意宇宙在膨胀,这是从太空望远镜里面发现的,宇宙不断的在膨胀。怎么会膨胀?那一定有爆炸,所以宇宙的起源是爆炸膨胀论,这是一般科学家现在都不反对这个说法。到底什么东西爆炸?爆炸一定有个东西爆炸,这个东西是什么?也很难得,现代科学家把这种东西找出来了,其实它是从数学里面推演出来的,实际的东西谁也没见过。
他说宇宙有个爆炸的原点,这个原点有多大?原点很小,小到什么程度?你们自己去看科学报告,我说不出来。但是我记得一个比喻,这个比喻说,我们把这个当作一根头发,他说一根头发,把头发切断。切断这里有个平面,这平面就很小。这个平面圆的,头发是圆的。圆的有个直径,它再小有个直径,这个直径上可以排列宇宙原点,排列多少个?诸位记住直径,就是那一条线上排列,一百万后头是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这么小的东西,我们今天显微镜看不出来,看不到它,它太小了,这个原点爆炸出来就是宇宙。
所以我们今天讲科学,讲到小,现在科学发展是研究两个方向:一个是太空物理,走向了无限大;一个是量子力学,走向小而无内。你看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晶片,很小,还不到一个小指甲这么大,里面居然可以容纳许许多多的摄相文字。我们觉得很惊讶,但是比起宇宙原点还差远了!人家那么小的地方里面含藏整个宇宙。这桩事情佛在《华严经》上前面讲过,我们都读过了,佛不是讲原点,佛的术语叫「微尘」,佛说微尘里面有世界,你看这句话的意思,跟科学家的发现很有默契。
佛在三千年前说的,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世界里头又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这个科学家没看到,没有讲到这么深。佛说这个世界重重无尽,讲到深!谁能够看得到?能够入这个世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又能入微尘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不可思议!所以佛法讲的没有大小,微尘不小,它里头有世界;世界不大,它在微尘里面。那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到底是在哪一类微尘里头,我们不知道。微尘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无边,广,真的是大而无外;小,小而无内。中国古圣先贤说这两句话也是很不容易说出来,佛经里头居然讲得这么透彻,希有!
照佛法里面想,我们现在看到经论里面,佛讲的如来藏,它不是物质,它没有色相。佛说如果业习种子要是有色相的话,有色相就是它是物质,再小的物质,像现在科学家讲的原子、电子、粒子,如果是像这样有物质的话,我们每一个人无始劫以来到今天,阿赖耶里头的业习种子是尽虚空都容纳不下。你要晓得那一个种子就是一个世界,种子现行就变现出我们这个世间。
我们到人间来投胎,来这一遭,就是我们阿赖耶识里头一个种子,一个人道的种子遇到缘起现行。就好象科学家讲爆炸,来到这个世间,几十年之后又消失了,这个种子的报报完了。业力不相同,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寿命短,有的人感觉得空间大、有的人感觉得空间小,各个人都不相同,与他的心量有关系,「心高下而报别」,这个高下就是不同。心量大的,他的享受就大,他享受的空间就大;心量小的,他就拘束在这小环境里,我们常讲想不开!他活得就很辛苦。
解决这些问题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教育,教育能帮助你。所以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他们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他在这个世间从事哪个行业?决定从事教学。教学这个工作没有什么收入,所以世俗常讲「穷教书匠」,这是讽刺做教师的,穷秀才。不错,生活是很清苦,物质生活清苦,他精神上有乐趣,他那个乐别人想象不到,这是实在的。世间人以物质享受为乐,那不是真乐,这种享受是失掉了,苦就来了。名闻利养,你得到的时候很乐,你失掉时候很苦。真正有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他不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尽量过得很平淡,他里头有真乐。他的智慧、他的德行不断向上提升。
还有一种实际上的乐趣,「得天下之英才而乐育之」,教下一代!教下一代人做圣人、做贤人。当然学生很多,像夫子一样、像佛陀一样,这些弟子成就了戒定慧三学,德行、智慧、学问,从事于各种不同的行业,那是各人的业缘,都能够在个人自己行业上本本分分的做出对社会、对众生的贡献。这是圣贤教化效果的落实,真有效果!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我们都是正人君子,都是好人,都是善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说是做出了牺牲奉献,自己能过贫民的生活,懂得宗教里面讲「神贫」,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释迦牟尼佛你看看一生的生活,他所有的财产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物质生活降到最低最低。乞食,托钵到外面讨饭,我们中国人讲乞丐,但是这个乞丐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他过这种生活方式。这方式里头有乐,所有贪瞋痴慢这些不善的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统统放下了、舍弃了,他怎么不快乐?这里面的乐趣,这世间人、没有放下的人绝对不知道,你跟他讲也没用处。你让他慢慢看,看久了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恍然大悟,知道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释迦牟尼佛过的日子,人生最高的享受;孔子、孟子、颜子,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看颜回,你慢慢去体会,看你能不能体会到?箪食瓢饮,夫子赞叹说,如果给别人,那真是不堪其忧,可是颜回不改其乐,每天快快乐乐,笑容满面。他乐的是什么?道!智慧德行天天在增长,不追求物质生活。追求不是得不到,可以得到,不要了。释迦牟尼佛现成的,古时候人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要了,舍弃了,那不是真乐,舍弃这个里头有真乐,几个人能懂?时间到了,这首偈的意思还没讲完,我们下一堂接着再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0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