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八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
前面我们学习过文殊菩萨的发问,现在我们接着看德首菩萨的解答,科是先问二答。清凉大师告诉我们,他说「答有二意」,这就是说它有两个意思。「一云所证虽一,随机现多,多在物情,佛常无念」,这是第一个意思。「一」是真的,为什么会有种种?这个种种是随机现多,这个「机」是讲十法界的众生,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搞清楚,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所以我们通常讲佛,实际上佛有四种,这很多人就不清楚,佛有四种;有法身佛、有报身佛、有应身佛,这都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那不是应身,这要懂得,不是应身。是菩萨修行到一定的地位,跟佛很接近,天台家称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但并不是佛,还是算凡夫。
一般大乘教里面讲「凡夫」有两种:一种叫内凡,一种叫外凡。内外依什么说?依六道。没有出六道的叫内凡,六道以内的凡夫;出了六道之外,不在六道之中,叫外凡,他还没成圣。哪些是外凡?外凡里面有四种,有罗汉(这声闻)、有辟支佛、有菩萨、有佛。所以外凡里面最高的位子是佛,他跟真佛做邻居,往上再一级,他就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真佛里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位都很熟悉,《金刚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诸位看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这就恍然大悟。「诸佛」不是一般讲很多很多诸佛,当然这个说法也能讲得通,真正的意思,诸佛是讲多,哪些呢?四十二种佛都是真佛。佛有四十二个阶位,《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四十二个位次都是真佛。
十法界里面那个佛不是真佛,相似即佛,为什么?无明烦恼没断。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伏住,并没有断,这个地位也称为佛。天台讲的四教,「藏教佛、通教佛」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别教佛」,那就是真佛不是假佛。别教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所以相似即佛,他没有出十法界,这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贤首讲五教,五教讲「小教、始教、终教、圆教、顿教」,小、始、终、顿、圆。这里面也是前面小教的佛跟始教的佛都没有出十法界,跟天台家所讲的藏佛、通佛地位是平等的。
佛有很多种,所以一般讲成佛,你是成的什么佛?哪一个阶程的佛?这就不能够含糊笼统而论,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里面,我们就明了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同样道理,烦恼没有断,但是真正能把烦恼克服住,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真能够把烦恼伏住。我们平常用功,功夫要在这个地方用,这真功夫!怎么个用法?六根对六尘境界,或者我们换句话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起心动念,这是凡夫,这就造业。起心动念造什么业?轮回业,造六道轮回。
《地藏经》上说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起什么念头?这我讲经常说,常常提醒同学,「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不能够放下,佛门进不去;不是进高级的佛门,进最初级的,小教、藏教,天台的藏教、贤首的小教。这十六个字要放下,放下之后你就得果位,也转凡成圣,小圣。什么位次?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里头,你第一个阶级得到了,也就是一年级,十信位的初信菩萨。初信菩萨等于小乘教里面的须陀洹,你能拿到这个地位。拿到这个地位,给诸位说,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不生凡圣同居土,生到哪里去?生到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下辈往生,须陀洹,斯陀含是二果,在我们《华严经》里面讲,初信、二信是在这个地位。三信、四信,这不一定,大概是到七信等于阿罗汉,这十信位的菩萨都是生在方便土。如果入住,「十信心满」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还不算殊胜,我们看《无量寿经》、看《观无量寿佛经》,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什么地位?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所以这个法门殊胜。
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你这一生空过了,真的是遗憾!明明在这一生当中可以成真佛,不是成假佛,不是十法界的佛,不是藏教里面的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不是!别教佛虽然在一真法界、在华藏世界,还没有达到阿惟越致。为什么?别教的佛在《华严经》位次上面,他是二行位的菩萨;十住等于别教的十地,初行等于等觉,二行就是别教的佛。别教上面,二行位上面,十行上面还有十回向,还有十地。十地从初地,他到七地,七地以上。我在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讲得很清楚,真的是希有难逢,为什么我们这样粗心大意把它疏忽了,不肯认真干?我也是想了很久,细心观察,为什么你不能干?是因为你没有「善男子、善女人」的条件。你看经本一打开「善男子、善女人」,你不是!怎样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能把《十善业道》、把《弟子规》学好,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
所以诸位《弥陀经》上这一句话不能够疏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你是有了,你要没有善根,你这一生遇不到这个佛法,所以善根没有问题,你有了。福德没有,你没有修福,所以你遇不到殊胜的法缘。所以你真的要修福,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那就保证你这一生成就。这个机会到哪里去找?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老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你说你多幸运。多少大菩萨想得到这么个机缘,无量劫中都遇不到,我们今天遇到了,怎么能不珍惜?要珍惜。那就把所有一切的恶缘、恶业要放下,很认真的去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
什么是错误行为?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起不善的心、造不善的业。不善的心是贪瞋痴,叫三毒;还有一个不善的心,傲慢,贪瞋痴慢。六个根本烦恼是不善的心,贪瞋痴慢这四个,接着疑,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特别是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个法门生起怀疑,不能够深信,可惜!我们有没有疑?有疑。为什么说有疑?如果你不疑,你就照做了,你就统统做到。你今天还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你有疑,你并不是真正懂得,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断疑生信,学经听教用意就是破疑生信。信心建立了,底下就是行。信,他才会干;不信,他就不干。所以不干,他就不信,你搞清楚了吗?由此可知,信心相当不容易。
李老师教我,教我「信佛」这两个字。用的方法很特殊,让我一生永远不会忘记。他老人家教我这两个字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这才受戒。受了戒,回来之后,当然第一个要去看看老师,感谢老师教诲的恩德。我到台中去,在慈光图书馆,我还没进门,他老人家在里面看到我,就指着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说了好几声。声音很洪亮,你要信佛!我走到里面去,他叫我坐下。
我感到很茫然,我要不信佛,怎么会出家?我要不信佛,怎么会去受戒?现在受了戒回来,老师叫我信佛,我就茫然,不懂得这什么意思。他坐下来,告诉我:别说你这受戒不信佛,有多少老和尚八十、九十到死都不信佛。他愈说我愈不懂。然后告诉我,什么叫信佛?佛所讲的你统统都做到了,叫信佛。我这才恍然大悟。对!这是有道理。佛教我们不杀生,我做到了没有?不杀生的意思很广,知不知道?包括什么?包括伤害一切众生,难为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身心不愉快,都包括在这条戒里头。没做到!不杀是做到,但是细行做不到,所以这条戒不干净。不偷盗有没有做到?不邪淫有没有做到?十善没有一条做到的,你怎么能说信佛?不是容易事!
但是老师教导我,我知道我们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个目标。只要方向、目标正确,努力!天天反省自己的过失,这叫修忏悔法门,天天找自己毛病,天天改正自己毛病。譬如,别人对我不好,我心里头还会不会难过?如果会难过,那是凡夫,这是毛病,你没有改掉。别人毁谤我、别人侮辱我、别人难为我、别人陷害我,在这个境界里修行。那些人他们没有过失,他等于出了题目,提供境界让我学习,我在这里头修忍辱波罗蜜、修持戒波罗蜜、修精进波罗蜜、修禅定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菩萨六度在哪里修?离开境界,没地方修。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六度都往上提升;顺境、善缘不起贪痴,没有贪念,不愚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清清楚楚,没有留恋!你看烦恼轻,智慧长,这叫修行,这叫信佛,可见得信佛不容易。
如果学佛,心里头还是造业,心里面没有离贪瞋痴。人家赞叹,得意忘形;别人毁谤,那个瞋恨要几天才能消掉,这怎么行?这不信佛,念佛也不能往生。你才明了念佛的人多,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往生。李老师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二、三个。为什么不能往生?境界没转过来,李老师的话就是「不信佛」。不信佛,念佛不能说没用,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那我们过去生中就跟这些人一样,一流的人物,所以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能往生,原因在哪里?那个修行是口在修,身、意没有。前面我们讲三业,我们只有「口念弥陀心散乱」,这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干的是这个事!真正有善知识点醒我们,我们就得真干,不是做表面工作,真干!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真的干。看破是明了,了解事实真相,修福修慧,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与佛的愿心就相应,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所以此地讲的「机」是十法界。十法界的众生都称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