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讲常寂光净土,那是如来果地上真正的境界。等觉菩萨住实报庄严土,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尽了,那现的是常寂光,一片光明,这佛经里头常讲「大光明藏」。
可是菩萨证到这种地位就成佛了,究竟圆满成佛了,他那个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他不断。有没有能力断?有能力,对他来讲轻而易举,但是他不断,这叫慈悲。为什么不断?他要断了之后就不能度众生;他要不断,这一真法界、十法界里头许许多多迷惑颠倒的众生还没觉悟,他不断,这个相在,就是我们今天像科学家讲的,这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各个不同维次空间他都有能力去观光旅游。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无条件的来协助这些众生,慈悲到极处,这叫倒驾慈航,佛家还有个名词叫「留惑润生」。那惑就是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不断,我要留住。我要留住怎么样?我才有机会来帮助大家。这个话是不太好懂。我过去讲经曾经做个比喻,我比喻什么?像我们念书,我们念博士班,我们的考试论文通过,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毕业了,就离开学校,就走了。可是这个博士很慈悲,他确实有能力拿这个学位就离开学校,但是他考试总是要让它一科不及格,为什么?他慈悲,他说我留级,我留级不离开这个班,我帮助班上那些同修,这真是慈悲。
诸佛菩萨在世间就是这样的情形,他如果真的把最后一品无明断掉,他就不在了,我们怎么样也见不到。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明明有六趣」,他留了一点最后生相无明,他就是留在梦中,度梦中众生,作梦中佛事。对他来讲他一点都没有妨碍,为什么?他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绝不迷惑,所以在十法界、无量法界里面他得大自在。他跟究竟圆满果地上的如来住常寂光并没有两样,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一真法界如是,常寂光如是,十法界亦如是,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究竟圆满,这个时候才真正叫正受。
我们现在的麻烦自己总要晓得,晓得就是觉悟了,觉悟之后最重要的是起修,我怎样把我的错误修正,这叫起修。所以众生最难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为自己没有错误,于是错误永远不断,永远没有办法修正过来,这个过失就大;如果你晓得你自己过失在哪里,你会修正。我们在讲席里面,实在讲讲得太多太多,我是平常就我们现前应该从哪里下手,我跟大家讲十六个字,这是一切众生普遍犯的错误。自私自利,真心、清净心里面没有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是错了。我知道错了,这真的觉悟,觉悟之后就要起修,起修怎么样?我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要把自私放下,把自利放下,这就教你用功,悟后起修。
那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什么?正法是救度众生的,正法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在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续佛慧命是自己真干,有解有行,这个觉悟是解,真正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是行,解行相应。我们在做这个工作,做给别人看,做给别人看是利他、化他;自己这样做是自度,自度度他。自度度他是一桩事情,不是分做两桩,你要度他先自度,自度就是度他,你不能自度是决定不能度他。你说我去度他,自己不要自度,没有这个道理,决定不可能。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你们看看哪一个不是自度度他!都是从自己本身做起,连儒家教学都是。
你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度,自己要修正自己的心行,心是念头,念头错了,想错了、看错了,要修正过来;在行为上我讲错了,我做错了,也要修正过来。过失不怕,怕的是你不修正。现在人有很多爱面子,不肯认错,这是最大的错误,这个业很重很重,不承认过错。如果这个人是觉悟的人,这个人是圣人、是贤人,他勇于认错,勇于改过,那就对了。中国谚语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能承认过失,他能够勇于改过,这个人就是圣人、就是贤人。
我们看,爱面子,死不承认自己过失,绝对不改自己的毛病,这是凡夫。这我们很清楚他的前途是往下坠落,他不是往上提升。只有知过改过,这个人的灵性是向上提升的,不是往下坠落的。读圣贤书没有别的,圣贤书里头常常指出我们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我们平常没有人指责我们,我们读圣贤书就知道了。你看读《十善业道》,杀生是错误的,杀生的念头是邪念,知道念头错误的就要改。要爱众生,要慈悲一切,我们念头没有毛病!看到一切众生有苦有难,尽心尽力帮助他,不附带任何条件。帮助他,将来要叫他回报,那这等于生意买卖一样,这是附带条件的,虽然有好处,不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是没有条件的。
佛告诉我们,没有条件的,功德无量无边,有条件的是属于福报,福报是有限的。福德有限,功德无量无边,功德跟福德差别就在此地。希求回报是福德,不希求回报是功德;不希求回报与自性相应,所以叫功德,希求回报与自性不相应,所以它是福报。福报不能出三界,不能超越六道,因为什么?福报一定在六道里头享,三善道里头享,恶报一定在三恶道受。所以我常讲三善道是消你的福报,三恶道是消你的恶业,对修行人来讲都是好事。你这个东西要消掉,你要不消掉,你出不了六道。可是有一种方法不消也能出六道,那是什么方法?我舍掉不要了,行,不要了就可以出去;你还想要,出不去。这叫放下,真的放下。所以放下是正受,不放下叫苦乐忧喜舍。诸位要细细去想,你才能把这些事实真相真的搞明白,搞明白就是看破。看破之后没有不放下的,凡是没有放下都是没有看破。虽然一般讲看破,看得不究竟、不彻底,放下是放下了,天天都在放下,放得不究竟,放得不彻底,放得还是不干不净,所以你的果报也是拖泥带水,也不干脆。真的,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丝毫不爽。
我们再看这个注解里面,《三藏法数》里头有一条,这一条注得比较清楚,它的文字多一点。「成所作智,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这前面它讲的如来,什么人是如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叫如来。所以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就称如来,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觉、到妙觉,四十二个位次都称如来。《金刚经》上有对「如来」两个字的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讲得太好!如来这两个字的意思,用我们容易懂的话,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了,这就是如来。这从因上讲,彻底放下了;果上讲,十法界、六道都没有了,生相无明没破,唯心所现的境界在,但是境界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完全与性德相应。
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性德自然流露,成所作智,转八识成四智,这是一真法界。你看看这个时候是为欲利乐诸众生,这个众生是十法界众生。话是这么说的,为欲利乐,他是不是真的有欲有利乐?没有。如果真的还想我要去度化众生,他是凡夫,为什么?他分别执着没断,那他怎么样利乐众生?他利乐众生就跟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一样,你以一个善的意念,它回应就是很美的东西,这个结晶;你不善的念头,回应的时候它就不善的。他没有起心动念,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以善心感,他就用佛菩萨应;众生用恶心感,那就妖魔鬼怪应。这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是一句话讲清楚、讲明白了,从心想生。所以诸佛菩萨教给我们想善的,言善、行善,你就不断向善这一条路提升,不要想恶。恶的你也把它想成善。现在时间到了,下个钟点我跟诸位讲怎么样把恶的也想成善。想的是真善不是假善,那我们走的是一条善路,光明大道。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来研究怎么样转境界。尤其是逆缘、恶境,处在这个境界里面,你要不会转,肯定是怨天尤人。总会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没有什么过失,为什么有这种遭遇?怨天尤人。老天没有眼睛,世间没有善恶,会起这个恶念!这念头对自己伤害最大,一般人不知道,总是把一切过失都推给别人,这是最大的过失,没有比这个过失更重。圣人教我们「反求诸己」,所以行有不得要懂得反求诸己,要做内省的功夫。错在哪里?错决定不在外面,错在自己。
我们一生心善、言善、行善,还有许许多多的逆境、恶缘,遇到人家无缘无故的造谣生事,毁谤、伤害、侮辱,甚至于陷害。这些过失到底是在自己还是在别人?你自己怎么想我没有错,你想不出你的错误。你有没有想到你还有前世?还有过去生?佛给我们讲「因果通三世」,我这一生当中不错遇到圣贤教诲,天天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可是你要晓得没遇到圣贤教诲之前有没有造罪业?有!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才明白、才知道真正自己错了。二十六岁以前,造了很多罪业,最重的杀生、毁谤圣贤,自以为是,业造得重。
小时候抗战期间,我父亲喜欢打猎,早晨天一亮,我们常常弟兄两个就跟着我父亲去打猎,天天都有野物带回来。所以抗战期间生活很苦,我们过得不错!野物、鸟兽几乎天天都有。我三年失学没有念书,就造三年业,念书上学了,住在学校里,这就不去打猎了。所以我父亲四十五岁过世,他过世那个情况是非常非常不好,当时我们茫然无知,到以后学佛读《地藏经》,原来《地藏经》上写得清清楚楚。我父亲生病是发疯、疯狂,就是现在讲神经分裂症,非常严重,他看到山就往山上跑,力气奇大,看到水就往水里面钻。这到以后我们读经就晓得了,那是什么?杀生的果报,上山打野兽,下水抓鱼。我父亲临走表演的那些,让我亲自看到,以后看到《地藏菩萨本愿经》,完全相应,一点都不错,我才晓得这个果报…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