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拼的你死我活。好象你不死,我活不下去;我要不死,你也活不下去。这成什么话!不能包容,不能忍让,不能和睦相处,不能平等对待,这就叫世界末日。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可是我们既然接受圣贤教诲,也成了圣贤的传人,我们总得尽心尽力用真诚心求感应,这是李老师教我的「至诚感通」,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他说得很好。当时说的时候我还很年轻,体会不深,现在知道「至诚感通」四个字不是李老师发明的,自古以来佛佛道同,哪一尊佛不是至诚感通、哪一位法身菩萨不是至诚感通!所以至诚感通是诸佛如来、古今圣贤传法的心印。只有真诚能感应,真诚跟真诚起感应,而且真诚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大德,性德里面第一德就是真诚。可惜就是一切众生迷惑了,迷惑了之后真诚就变成虚伪,虚伪的反面就是真诚。所以有虚伪的人,我们就知道他反面是真诚,迷了就是虚伪,觉悟了就是真诚。我们要怎样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放下虚伪,他自性里头真诚第一德就露出来了。所以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一点都不错;佛常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华严》、《圆觉》上说的。
所以六祖大师在此地说「成所作智同圆镜」,在如来果地上起作用,跟大圆镜智完全相同。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末那决定要转成平等性,意识一定要转成妙观察。这下面一句就讲得很清楚,「五八六七果因转」。五是前五识,八是阿赖耶,五八果上转不是因上转,六七是因上转。所以我们的功夫用在哪里?用在六七,就是你一定要懂得转第七识为平等性,转第六识为妙观察,只要这两个一转,前五识跟阿赖耶自然就转过来了。所以前五识跟阿赖耶你想用功用不上,你用功就是我们一句简单的话说,从分别执着上去下功夫。怎么样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转第七识,不分别转第六识。这两个如果真的转过来,你就是法身菩萨。真正转过来,第七转过来六道没有了,第六转过来十法界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第八就是大圆镜,第五就是成所作。这是说明你用功从哪里下手,你要晓得;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你这一生就没法子成就。
后面我们再看「但用名言无实性」,这注解上说得很好,转名不转体也,名字换了。为什么?第六意识跟妙观察智是同一个真性,只是一个迷,一个觉,迷了叫意识,觉了叫妙观察。第七识也是同一个自性,迷了的时候叫末那识,悟了的时候叫平等性智;阿赖耶识也是的,悟了的时候叫真如本性,迷了的时候叫阿赖耶;前五识,迷了的时候叫前五识,悟了的时候叫成所作智。你说有没有转?真的讲没转,换个名词而已。像我们这一个人,迷而不觉的时候你是凡夫,觉而不迷的时候你是佛陀,凡夫是你,佛陀还是你,这才是真的。不是说你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佛陀,不是。但用名言无实性。
下面这句非常重要,「若于转处不留情」。情是什么?迷情。转处在哪里?就是在对一切人事物里面不执着、不分别,这就是转处。你为什么转不过来?你的情识没断,你还留情,那你怎么转得过来!情是什么?七情五欲。说得白一点,你还有贪爱、喜欢,你还有讨厌,这就叫留情。所以你天天在转,天天在想转,也在怎么样?总是转不过来,你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留情。真正要下狠心。留情特别是什么?家亲眷属。你看我们讲《弟子规》,我们今天讲这个爱心,这个爱心实在讲法身菩萨才是真正有爱心,我们凡夫那个爱心,爱字里面那个心是攀缘心不是真心。为什么?那里头有情,总是留情,所以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就转不过来。这里头不能留情。可是不能留总是要留,这就是你转,转的时候看你留得多少?你留得愈少,你转得就愈多;你留得愈多,你转得就少。
这是每个人、这修行人,古往今来这些菩萨修行都是经历过这个阶段,决定没有说是一个人修行,一下就把这个情统统断干净的,没有这种人。如果有这种人你们想想看,菩萨还要什么五十一个阶级?你们想想五十一个阶级是什么?情没断干净。情能够去一分,他这个阶级就升高一分,譬如我们就《华严》这个大乘圆教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你能把这个情放下一分,那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转了一品;你能放下两分,那你就是二信位的菩萨。六道轮回里面这个情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放下?七信位。第七信位六道里面的情放下了,你超越六道了,你没有了;上面还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还是有情,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个再要放下之后,那你十法界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你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情还没有断,但是那个情是非常非常薄弱,虽然薄弱很难断,所以他还有四十一个阶级,不容易!
但是你要晓得,学佛的人这个情可不能增长,情是要放下,增长什么?增长慈悲。我们讲情是爱,慈悲也是爱,世间人这个爱里面情没有断,慈悲里面这个爱的情断掉了;纵然断得不干净,他的情很淡薄,慈悲。慈悲心是平等心,慈悲是清净的,慈悲是真诚的;世间人这个爱心里头有虚伪,不清净、不平等。你看蔡老师举例子,有个老师问小朋友,你爱你爸爸多一点,还是爱你妈妈多一点,这就不平等。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是平等没有差别的,这叫大慈大悲。所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不能够留情。然后「繁兴永处那伽定」。那伽定,那伽是龙、象,龙象常常在定中,这就是说你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的心都是定的,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三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