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五卷▪P3

  ..续本文上一页效果吗?没错,是没效果。你没断得干净,拖泥带水;如果真断干净,这个境界就变了。自己做得不够彻底,这才是事实真相;果然做得彻底的话,样子马上就变了,境界相马上就变了。虽然做得不彻底,如果有相当功夫,他也有受用。

  

  

  虽然现在这个世间是乱世,他心不乱,他所居住环境是安稳的。两个人同在一起,两个人不同境界,一个人是住乱世,一个是住净土。就好象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一样,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住实报土,我们住娑婆秽土,真的是境随心转。我们看他跟我们一样,住在娑婆秽土,他不一样;他看我们住的境界,在他的心目当中,这是实报庄严土,无论到哪里,到地狱也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今天跟佛菩萨在一块,佛菩萨住的是实报庄严土,我们把实报庄严土转变成我们自己的娑婆秽土,境随心转,各人转各人的。佛菩萨不能把他的境界给我们享受,没有办法,偶尔现一现让我们看一下,这是可能的。用他的神力来变现一下,让我们看看他的,一会儿就没有了,仿佛梦中境界一样。

  

  懂得这个道理,对这个道理能肯定,能不怀疑,我们修学的信愿自然就生起来了。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真信切愿生不起来,怎么想发心就是发不出来。然后你才晓得,这个大经对我们究竟有些什么利益,自己就明白了。难得它把诸法实相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的信心、愿心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愿心建立之后,永恒不退!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都是勇猛精进,你都是法喜充满,它有这个效果在。

  

  知道事实真相了,你想想看,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说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妄心所变的妄境,就跟作梦一样。我们作梦也是的,梦里头也有好人,也有讨厌的恶人,也梦到冤家对头,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之外,一法都不可得。你要醒过来好好的想一想,梦里面的好人是自己,梦里面的恶人还是自己变的,你的心就平等了,你的心就清净了,不会在梦中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又再造业,作梦还造业。这些都在我们眼前,都在我们生活当中,一定要落实。佛家常说观照,这是入门,随文入观,我们天天念,要随文入观,我们常常听,要随声入观,改变我们的妄心。从哪里改变起?善恶都是妄,我们先断恶存善,从这开始,然后再进一步,离染修净。为什么?善恶都是染。我们能够断恶修善,断恶不执着断恶,修善不执着修善,这叫净业!事上是断恶修善,念头上不起分别执着,这修清净心;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纵然是在乱世,纵然是在极不善之处,你的心清净,外面境界还是清净。

  

  清净的,但是它很乱!那就像什么?像我们看电影一样,你看到芸芸众生造业受报,可是你很清楚,我的银幕上是一片空白,丝毫不沾染。我们的心就是银幕,共业、别业就是银幕上的画面,无论是什么画面,决定不沾染清净心,诸位去好好想这个道理。现在一般人进电影院的机会是愈来愈少,为什么?因为电视取而代之。看这个趋势,我想大概五年,电视可能就像电影一样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电视太笨重,一定要放在家里,电脑可以随身携带,有大、有小,随身携带非常方便,无论在什么地方,你还是能够看到画面。画面显示在萤幕上,萤幕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法性。你看到萤幕你就能想到佛经上讲的这个道理,就在这里印证。森罗万象在萤幕里面呈现出来,那是什么?妄心、妄境。妄心、妄境所依的本识,本识所依的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萤光幕,什么东西都没有,它无所依。

  

  底下一句说「余义同前,上通答释成前难竟」,前面所问的「难」到这个地方答竟了。这一句里面,清凉大师有注解,注解里面重要的是讲这三门,「妄无不尽」是初门,「理无不现」是第三,这两个合起来就是第二。这是答前面三个意思。

  

  现在我们看下面第二个大段落,「别对诸不相知,及通前难者」。前面的问答我们要记住,「初水流转,喻前二对不相知」,前面十事五对,这个要记清楚。第一,它是前二,前面第一个是讲「业不知心,心不知业」,第二个是讲「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水流转是比喻这两对,这两对不相知,各不相知。「答趣善恶难」,我们前面讲的,这是引业,引导你到善道,或者是到恶道去受报,确实「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所以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受报,我们不晓得前世造的什么业因,道理就在此地。这些事情在前面有过详细的讨论。下面又说,「以善恶趣流转体故」,水流的比喻。

  

  第二,「大火喻」,第二、第三对,第二对「受不知报,报不知受」,第三对「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答前诸根受生如火依薪,有生灭故」,受生有同异差别,这都是属于满业,前面给我们讲得清楚,过去生中你所造的善业跟恶业。善业里面,譬如喜欢布施,喜欢财布施,这一生的满业果报里面得财富;喜欢法布施,这一生的果报得聪明智慧;喜欢无畏布施,这一生当中得健康长寿。这三种布施不是人人都具足,你看我们看到有的人健康长寿,他生活很清苦,也没有什么聪明智慧,我们就晓得这三种善事他修了一种。有些人很聪明,智慧很高,没有财富,我过去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就是的,智慧真高,一生当教授。在台湾告诉我,《大藏经》刚刚出来的时候,想买一套,没有钱!靠薪水过日子,靠钟点费过日子。好在他们夫妇两个都是教授,方老师是哲学系的教授,他的夫人是外文系的教授,教英语,两份收入,还可以过得去。有聪明智慧,没有财富。我们学佛之后晓得,过去生中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

  

  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统统具足,那得大福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一个人,那真是可以做代表,干隆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人真是非常聪明,也长寿,做了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福报那么大,从哪来的?过去生生世世,在佛法里讲,至少是十世以上累积的这三种布施的福报。不是一世能修成功的,累劫修成,一世修不出那么大的福报。这里头就讲到因果。

  

  再看下面一段,「次以长风喻前因缘,答前好丑」。好丑是前面五对里面第三对、第四对,第三「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第四「因不知缘,缘不知因」。觉首菩萨在这里给我们答复,众生受果报的时候,有端正的,有丑陋的,不相同,就是好丑不相同,长风在此地比喻。「遇物鼓扇,现诸相故」,风吹动物,物动才知道有风动。在我们佛门里面,惠能大师最初到光孝寺参学,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听众里面在争论是风动、幡动,这个公案很出名,大家都知道。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风动、幡动是境界相,执着在境界里头,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谁。为什么?都说出一套道理,都没有说错!说风动没说错,说幡动也没说错,谁都不服谁。真的就像瞎子摸象一样,你不能说他错,他摸的地方不对,各人执着一端。摸到大象尾巴的,象像什么?象像扫帚。摸到象腿的,象像什么?象像个柱子。都没说错!不知道完全的,它是局部的,局部没说错。可是六祖讲的,那就讲到心性上去,「仁者心动」,你说风动,你说幡动,都是依心动;你要不起心不动念,哪里会有这个分别?哪里会有这个执着?所以叫人服了。所以用长风来比喻前面讲的因缘,答好丑,端正、丑陋。

  

  这些经文我们学了之后,真的很有用处,即使你没有搞透彻,你还不想超越三界六道,但是在三界六道里面希求满业。这些原理、原则都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那就是现在我们一般人所讲的改造命运。我们的命运不好,要想办法把它改善,这些道理非常管用。可是对个真正学佛的人来说,这是小事,这个利益太小,我们不能把目标放在此地。我们把目标要放在远程,我们要求的是了解诸法实相,希望我们能够早一天入佛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知见,解悟,入佛境界,证悟。我们不搞六道轮回,我们也不搞十法界,希望这一生超越。

  

  超越不是容易事情,能有把握吗?遇到净宗就有把握,遇到不净宗,难!充其量我们只能到个解悟。不遇到净宗,你的烦恼习气断不了;你能伏得住,断不了。那么来生来世人天有分,不造一切恶业,来生还能得人身。如果我们的德行、修养还能往上提升,来生生天道,欲没有断尽,生欲界天;欲望完全能控制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完全控制住,控制得很好,不起现行,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三界真不容易,这是事实,我们千万不要忽略。

  

  有法师,这是我的好朋友,日常法师我的好朋友,台中万佛寺的老和尚,也是我的好朋友,都走了。他们没有发愿求生净土,发愿来生还要做法师,来度苦难众生。心是不错,能不能做到?太难了。纵然算你这一生修得不错,你来生可以得人身,没有问题,我相信。这一转世有隔阴之迷,你能记得前生事情吗?你前生所修的忘了干干净净,你得从头来起。你们这一生又得人身,现在变成小孩,你能不受现在社会的影响吗?你能够继续前生的修持吗?不可能的事情,你做不了主!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圣印法师年岁不大,走了,日常法师大概走还不到一个月,好象他小我四岁,也不错了,七十四岁了,不求往生是大错特错。

  

  真正有大愿想广度众生,最可靠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先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有人问我,见了阿弥陀佛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回来?我告诉他,行,马上可以回来。你回来就不一样了,你见到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回来是再来人。你已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已经不是凡夫,你是乘愿再来,阿弥陀佛在后头支持你,做你的靠山。你在六道里广度众生,你不会迷惑,你不可能犯过失,佛力能加得上。这些说老实话,这两位法师我都很熟,都听过净土,也都听我讲过经,对我也很赞叹、也很佩服,最后还走了叉路,走了歧途。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搞清楚、搞明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自己可以选择,可以避免魔难,亲近诸佛,得佛威神加持,无论是自行化他都能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五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