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五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效果嗎?沒錯,是沒效果。你沒斷得幹淨,拖泥帶水;如果真斷幹淨,這個境界就變了。自己做得不夠徹底,這才是事實真相;果然做得徹底的話,樣子馬上就變了,境界相馬上就變了。雖然做得不徹底,如果有相當功夫,他也有受用。

  

  

  雖然現在這個世間是亂世,他心不亂,他所居住環境是安穩的。兩個人同在一起,兩個人不同境界,一個人是住亂世,一個是住淨土。就好象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一樣,佛菩薩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他住實報土,我們住娑婆穢土,真的是境隨心轉。我們看他跟我們一樣,住在娑婆穢土,他不一樣;他看我們住的境界,在他的心目當中,這是實報莊嚴土,無論到哪裏,到地獄也是實報莊嚴土。我們今天跟佛菩薩在一塊,佛菩薩住的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把實報莊嚴土轉變成我們自己的娑婆穢土,境隨心轉,各人轉各人的。佛菩薩不能把他的境界給我們享受,沒有辦法,偶爾現一現讓我們看一下,這是可能的。用他的神力來變現一下,讓我們看看他的,一會兒就沒有了,仿佛夢中境界一樣。

  

  懂得這個道理,對這個道理能肯定,能不懷疑,我們修學的信願自然就生起來了。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真信切願生不起來,怎麼想發心就是發不出來。然後你才曉得,這個大經對我們究竟有些什麼利益,自己就明白了。難得它把諸法實相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我們的信心、願心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願心建立之後,永恒不退!無論在什麼環境裏面,你都是勇猛精進,你都是法喜充滿,它有這個效果在。

  

  知道事實真相了,你想想看,人與人之間還有什麼過不去的?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再說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己妄心所變的妄境,就跟作夢一樣。我們作夢也是的,夢裏頭也有好人,也有討厭的惡人,也夢到冤家對頭,全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之外,一法都不可得。你要醒過來好好的想一想,夢裏面的好人是自己,夢裏面的惡人還是自己變的,你的心就平等了,你的心就清淨了,不會在夢中現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又再造業,作夢還造業。這些都在我們眼前,都在我們生活當中,一定要落實。佛家常說觀照,這是入門,隨文入觀,我們天天念,要隨文入觀,我們常常聽,要隨聲入觀,改變我們的妄心。從哪裏改變起?善惡都是妄,我們先斷惡存善,從這開始,然後再進一步,離染修淨。爲什麼?善惡都是染。我們能夠斷惡修善,斷惡不執著斷惡,修善不執著修善,這叫淨業!事上是斷惡修善,念頭上不起分別執著,這修清淨心;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境界就清淨。縱然是在亂世,縱然是在極不善之處,你的心清淨,外面境界還是清淨。

  

  清淨的,但是它很亂!那就像什麼?像我們看電影一樣,你看到芸芸衆生造業受報,可是你很清楚,我的銀幕上是一片空白,絲毫不沾染。我們的心就是銀幕,共業、別業就是銀幕上的畫面,無論是什麼畫面,決定不沾染清淨心,諸位去好好想這個道理。現在一般人進電影院的機會是愈來愈少,爲什麼?因爲電視取而代之。看這個趨勢,我想大概五年,電視可能就像電影一樣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電腦。電視太笨重,一定要放在家裏,電腦可以隨身攜帶,有大、有小,隨身攜帶非常方便,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還是能夠看到畫面。畫面顯示在螢幕上,螢幕就是自性清淨心,就是法性。你看到螢幕你就能想到佛經上講的這個道理,就在這裏印證。森羅萬象在螢幕裏面呈現出來,那是什麼?妄心、妄境。妄心、妄境所依的本識,本識所依的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螢光幕,什麼東西都沒有,它無所依。

  

  底下一句說「余義同前,上通答釋成前難竟」,前面所問的「難」到這個地方答竟了。這一句裏面,清涼大師有注解,注解裏面重要的是講這叁門,「妄無不盡」是初門,「理無不現」是第叁,這兩個合起來就是第二。這是答前面叁個意思。

  

  現在我們看下面第二個大段落,「別對諸不相知,及通前難者」。前面的問答我們要記住,「初水流轉,喻前二對不相知」,前面十事五對,這個要記清楚。第一,它是前二,前面第一個是講「業不知心,心不知業」,第二個是講「受不知報,報不知受」。水流轉是比喻這兩對,這兩對不相知,各不相知。「答趣善惡難」,我們前面講的,這是引業,引導你到善道,或者是到惡道去受報,確實「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所以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受報,我們不曉得前世造的什麼業因,道理就在此地。這些事情在前面有過詳細的討論。下面又說,「以善惡趣流轉體故」,水流的比喻。

  

  第二,「大火喻」,第二、第叁對,第二對「受不知報,報不知受」,第叁對「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答前諸根受生如火依薪,有生滅故」,受生有同異差別,這都是屬于滿業,前面給我們講得清楚,過去生中你所造的善業跟惡業。善業裏面,譬如喜歡布施,喜歡財布施,這一生的滿業果報裏面得財富;喜歡法布施,這一生的果報得聰明智慧;喜歡無畏布施,這一生當中得健康長壽。這叁種布施不是人人都具足,你看我們看到有的人健康長壽,他生活很清苦,也沒有什麼聰明智慧,我們就曉得這叁種善事他修了一種。有些人很聰明,智慧很高,沒有財富,我過去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就是的,智慧真高,一生當教授。在臺灣告訴我,《大藏經》剛剛出來的時候,想買一套,沒有錢!靠薪水過日子,靠鍾點費過日子。好在他們夫婦兩個都是教授,方老師是哲學系的教授,他的夫人是外文系的教授,教英語,兩份收入,還可以過得去。有聰明智慧,沒有財富。我們學佛之後曉得,過去生中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

  

  財、法、無畏叁種布施統統具足,那得大福報。我們在中國曆史上看到一個人,那真是可以做代表,幹隆皇帝。貴爲天子,富有四海,人真是非常聰明,也長壽,做了六十年皇帝,還做四年太上皇。福報那麼大,從哪來的?過去生生世世,在佛法裏講,至少是十世以上累積的這叁種布施的福報。不是一世能修成功的,累劫修成,一世修不出那麼大的福報。這裏頭就講到因果。

  

  再看下面一段,「次以長風喻前因緣,答前好醜」。好醜是前面五對裏面第叁對、第四對,第叁「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第四「因不知緣,緣不知因」。覺首菩薩在這裏給我們答複,衆生受果報的時候,有端正的,有醜陋的,不相同,就是好醜不相同,長風在此地比喻。「遇物鼓扇,現諸相故」,風吹動物,物動才知道有風動。在我們佛門裏面,惠能大師最初到光孝寺參學,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聽衆裏面在爭論是風動、幡動,這個公案很出名,大家都知道。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風動、幡動是境界相,執著在境界裏頭,爭論不休,誰也不肯服誰。爲什麼?都說出一套道理,都沒有說錯!說風動沒說錯,說幡動也沒說錯,誰都不服誰。真的就像瞎子摸象一樣,你不能說他錯,他摸的地方不對,各人執著一端。摸到大象尾巴的,象像什麼?象像掃帚。摸到象腿的,象像什麼?象像個柱子。都沒說錯!不知道完全的,它是局部的,局部沒說錯。可是六祖講的,那就講到心性上去,「仁者心動」,你說風動,你說幡動,都是依心動;你要不起心不動念,哪裏會有這個分別?哪裏會有這個執著?所以叫人服了。所以用長風來比喻前面講的因緣,答好醜,端正、醜陋。

  

  這些經文我們學了之後,真的很有用處,即使你沒有搞透徹,你還不想超越叁界六道,但是在叁界六道裏面希求滿業。這些原理、原則都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那就是現在我們一般人所講的改造命運。我們的命運不好,要想辦法把它改善,這些道理非常管用。可是對個真正學佛的人來說,這是小事,這個利益太小,我們不能把目標放在此地。我們把目標要放在遠程,我們要求的是了解諸法實相,希望我們能夠早一天入佛境界,入佛知見;入佛知見,解悟,入佛境界,證悟。我們不搞六道輪回,我們也不搞十法界,希望這一生超越。

  

  超越不是容易事情,能有把握嗎?遇到淨宗就有把握,遇到不淨宗,難!充其量我們只能到個解悟。不遇到淨宗,你的煩惱習氣斷不了;你能伏得住,斷不了。那麼來生來世人天有分,不造一切惡業,來生還能得人身。如果我們的德行、修養還能往上提升,來生生天道,欲沒有斷盡,生欲界天;欲望完全能控製住,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完全控製住,控製得很好,不起現行,生色界天、無色界天。出叁界真不容易,這是事實,我們千萬不要忽略。

  

  有法師,這是我的好朋友,日常法師我的好朋友,臺中萬佛寺的老和尚,也是我的好朋友,都走了。他們沒有發願求生淨土,發願來生還要做法師,來度苦難衆生。心是不錯,能不能做到?太難了。縱然算你這一生修得不錯,你來生可以得人身,沒有問題,我相信。這一轉世有隔陰之迷,你能記得前生事情嗎?你前生所修的忘了幹幹淨淨,你得從頭來起。你們這一生又得人身,現在變成小孩,你能不受現在社會的影響嗎?你能夠繼續前生的修持嗎?不可能的事情,你做不了主!佛菩薩也幫不上忙。聖印法師年歲不大,走了,日常法師大概走還不到一個月,好象他小我四歲,也不錯了,七十四歲了,不求往生是大錯特錯。

  

  真正有大願想廣度衆生,最可靠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最穩當的方法,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有人問我,見了阿彌陀佛是不是馬上就可以回來?我告訴他,行,馬上可以回來。你回來就不一樣了,你見到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回來是再來人。你已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已經不是凡夫,你是乘願再來,阿彌陀佛在後頭支持你,做你的靠山。你在六道裏廣度衆生,你不會迷惑,你不可能犯過失,佛力能加得上。這些說老實話,這兩位法師我都很熟,都聽過淨土,也都聽我講過經,對我也很贊歎、也很佩服,最後還走了叉路,走了歧途。我們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搞清楚、搞明白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自己可以選擇,可以避免魔難,親近諸佛,得佛威神加持,無論是自行化他都能有成就。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五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