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二五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情识。真的,你怎么想,它就变什么样的境界。能变所变都是虚妄不实,所以法身菩萨眼目当中,看十法界依正庄严平等的。能所平等,苦乐平等,胜劣平等,无有一样不平等。为什么?四圣是梦幻泡影,六凡也是梦幻泡影;天堂是梦幻泡影,地狱也是梦幻泡影,它怎么不平等!可是堕落在其中的人他不平等,苦乐不平等,就像作梦一样,他把梦境当作真实。所以他做的好梦他很快乐,他做的恶梦他很恐惧、他很苦恼,不知道好梦跟恶梦是一样的都是梦境。但是他不知道那是梦境,迷了!

  

  觉悟了之后,知道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乃至于四圣法界的圣者,应化在六道里面,示现的跟六道众生没有两样,舍身受身,好象也受苦受乐,其实那是唱戏,那是表演,舞台表演,不是真的。而六道凡夫、没有觉悟的人当真,真的在享乐,真的在受苦,真的在造作,这个麻烦就大!愈迷愈深,愈陷愈苦,一世不如一世,他往下坠落,他不觉悟。不是说他永远不觉悟,他有觉悟的时候,什么时候?报尽了的时候才能觉悟。这个就太难太难!佛家常讲无量劫又无量劫。这是形容时间之长,形容迷了之后很不容易觉悟。

  

  觉悟要遇真善知识,要你的业障消的差不多。消业障真的是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忏悔。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再严重的业障都能忏除。普贤菩萨教我们的不错,「忏除业障」。我们学大乘一定要知道,《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法门亦不例外。我修忏悔忏除业障,我的业障是不是真的忏除?普贤菩萨教我们十个纲领,十是多,忏悔是第四。你记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十,十即是一。我对于诸佛有没有真诚的礼敬?如果果然是真诚礼敬,我这个忏悔法修的有功夫,得力了。「礼敬诸佛」就是一切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时、一切处恭恭敬敬,没有丝毫怠慢,没有丝毫分别,平等的恭敬,清净的恭敬,这个人业障消除。「称赞如来」,见到一切众生行善积德,称赞;见到一切众生作恶,违背道德,不但是绝口不提,心上都不落痕迹,这才叫做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对一切人、一切众生,看到别人有需要的,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为他服务,这叫供养。所以这一条忏悔,忏除业障这一条包括其他九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这个忏悔法门功夫得力。

  

  那我们现在修学这个法门,怎么忏悔业障都忏不掉,为什么?都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我做了什么错事,看到人恭敬心生不起来。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着,喜欢批评人,甚至于还喜欢毁谤人,嫉妒人,障碍人,你那个忏悔有什么用?五戒十善真正修好就是忏悔法门。三皈真正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已经得到觉正净,忏悔有功。如果还在迷邪染,如果还在造十恶业,纵然天天修忏悔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业障没忏除。所以六道凡夫(我们现在住在六道)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

  

  佛教化众生,我们常常讲三桩事情。教上根利智是性相,教中等根性理事,教中下根性因果。所以今天要化解劫难,消除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因果的教育。要把因果的道理讲透彻,因果的事实真相讲清楚,每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收敛。知道什么?我造的好因将来得好的果报,我造不善的业因将来就得恶报。谁愿意得恶报?恶报从哪里来的?恶因招感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这段经文这是说真话,教法身菩萨不是教我们的。法身菩萨懂得这个,他悖不悖因果?不悖因果。这就了不起。《肇论》里面讲「沤和般若者,大慧之称也」。沤和是什么意思?方便;般若是智慧,是觉,大觉。所以真正大彻大悟,证到如来极果,他在九法界应化帮助众生不离因果,这叫大觉,这叫真实智慧,这叫方便。所以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没有方便不能教化众生,示现是方便,言语是方便。没有证得法身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也是方便。那是什么人?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应化在世间还会起心动念,但是你要知道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四圣法界称之为正觉,一真法界正等正觉,六道里面是不觉。这个标准是唯证而说的,解不行。解悟六道凡夫里头有,佛知佛见有,没证得。没有证得,这个佛知佛见要紧,一定要求生净土。因为有佛知佛见的人求生净土是很容易的,决定得生。

  

  如果你不求生净土,你还想我来生再到人间,再当法师来教化众生,那你就错了。为什么?你虽然有佛知佛见,你没有证得,你在六道里头做不了主。你来生得人身,行!因为你这一生戒律持得不错,你的五戒十善可以打一百分,你确实是能得人身,不会堕三途。可是你这一转世隔阴之迷,过去一生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现在再投生到人间来,就又变成小孩。那么你想想看你虽然是个再来人,你会不会受到现在社会的染污?这太可怕!你有什么能力不受污染?你见到财色名食睡还会不会起心动念?我现在行,不起心不动念。你一投胎,一隔阴之迷,你想想你来世看到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你会不会动心?一动心就完了,马上就堕落了,这在历史上太多太多。所以不求往生是大错特错!

  

  我们见到这个世间这么多苦难众生,有慈悲心不是没有慈悲心,我们希望乘愿再来帮助这些众生。决定要先见弥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再来度众生,那叫再来人,你不会迷失自性。为什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你真得的到。你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见阿弥陀佛,得不到。世尊在往生经里面、大乘经论里头说得很多,给我们做了充分的介绍。那我们不相信,还相信自己的妄想执着,那就没法子,不能不晓得。

  

  所以这段经文首先把因跟果无体性说出来了,「果从因生,果无体性」,因生的。那因是不是果的体性?「因由果立」,就像我们想想看那个桃核跟桃树,你就想这个关系,都没有体性,因由果立。桃是桃树上长的,桃树是种子生的,互为因缘,彼此都没有体性。下面说「因无体性,何有感果之用」。可是它真的会结果,因会变成果。因变成果也是无量因缘。是不是这个因生的?当然不能离开这个因,也不能完全说是这个因。所以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这个因是缘里面的一种,不能没有它,也不能说这个桃树就是这个桃核长成的,这个现在学科学的懂得。这一棵桃核它生成根,根你看吸收多少水分养分慢慢长成一个树苗,树苗又吸收多少的因缘,慢慢才长成一棵树,不是单纯的,真的是《华严》上所讲的无量因缘,那不是一个因缘。所以单单说这个因,哪里有感果之用?

  

  「果无体性,岂有酬因之能」。果没有体性,感果酬因,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这个经是一乘教。大乘教是教菩萨的,教声闻、缘觉是小乘,教化一切众生,佛都讲酬因感果。特别在六道里面,这个说法非常的明显,我们自己也常常真正能够感觉到。譬如说善因感善果,善果酬善因;恶因感恶报,恶报酬恶因,六道里头真的一点都不错。可是向上一着,这经里头讲的是向上一着,讲到究竟之处,因果都不能立足。真的是大乘教里头所说的佛氏门中,一法不立,因果这个法也不立,这才讲到诸法实相。因果这个法要不要废弃舍掉?不舍,一法不立,一法不舍。为什么?教化众生要用它,虽然是个假的。

  

  我相信大家也都听到佛法里头所说「借假修真」,相是假的,事是假的,因果也是假的,借假修真!你要不用这个假的,真的你得不到,你不会觉悟。特别是在六道里面的众生,诸法实相你没有办法悟得,不要说是证得、证悟,解悟你都没有办法。你要问为什么?我常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个东西就是你的障碍。你这十六个字不能放下,解悟都没分;这十六个字放下,悟门的障碍除掉了,你能够悟入。这个悟入是解悟不是证悟,你能够大开圆解,那就像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的知见同佛。烦恼没断,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不再执着、不再追求了,五欲六尘可以随缘也不追求了,贪瞋痴慢没有、放下了。放下不是没有,我们常讲伏住,没断。断才是证,没断,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功夫成片,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伏烦恼不能超越六道,你是凡夫不是圣人,断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能往生。所以你遇不到净土法门就没有办法,遇到净土法门,能相信、能发愿往生,那就是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五品位的往生,生凡圣同居土,靠得住。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的是什么?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第一个是随喜、随缘,不攀缘。也就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你真做到,跟人接触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第二个读诵,天天读诵大乘,保住自己的境界,还不断向上提升,不会退转。读诵大乘就是接受佛的教诲。第三个是演说。演说是把你的读诵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真的做到,表演给别人看。所以你修行有没有功夫,在哪里?从你相貌,从你体质。

  

  修行,我常常讲学佛好处在哪里?好处就在你的面孔上,你学的法喜充满,你得法喜。读书学圣人、学贤人好处在哪里?《论语》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就是好处,你得到。得到是真正的快乐,这不是假的。佛法你真正得到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染污。在你的面孔,在你的身心,在你的环境当中就看出来了。你能瞒人吗?从前李老师说你瞒糊涂人可以,你瞒聪明人瞒不住,一眼就看到你修行的什么功夫。佛家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是看你功夫的标准。你还有贪瞋痴,那你就没有戒定慧,你有戒定慧你就没有贪瞋痴。你看一个人修行功夫的浅深从这看,哪里能瞒人!真正修行人一片慈悲,心量开阔,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几句的意思还没有讲完,时间到了,咱们明天接着来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二五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