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道理我们可以从相命,算命看相这些人里面能体会得到。你看看相算命常讲,相随心转,命随业转,有道理!相貌会不会变?会变,你的念头变了,相貌自然就变。譬如没有学佛之前,烦恼习气重,贪瞋痴慢样样具足,而且是严重的具足,所以相貌不善,人一看就知道。认真修行,修个三年、五年他就变了,三、五年不见,相貌变了,这正是佛在经教里常常跟我们讲相随心转。
你真修行,真有功夫,不必宣扬,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仪表当中。外面人一看,不论是行家,或者不是行家,都能看得出来,你的变化很大。变化不大,不容易看出来,变化很大是很容易看出来,你修学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受用?这个受用最起码的我们一般人讲改变命运,如果你命运都不能改变,你学佛没有功夫,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面种个佛的种子,这是真的。这个种子很可贵,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你得不到受用,为什么?你没有栽培它,种子拿到手你要去栽培,你好好的栽培,它会生根,会发芽,会开花结果,你就有收获。佛的种子我们今天得到了,就要会种植、会培养它,我们自己真正得受用。所以说单单靠天天念经,形式上做的,这个不行,诚心诚意去做。
读经,古人常讲最重要的是随文入观。记住,随文入观不是打妄想,不是一面念一面打妄想,那一点用处都没有。观是什么?不用心意识叫观,也就是说读经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这就是观。观久了就得定,定久了就生智慧,生智慧,经教就通了。古大德教我们读经修学的方法,用读经也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要会读,就是决定不能够夹杂妄想、分别、执着。我讲过多少次,读经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不起一个杂念,恭恭敬敬的读是戒学;一心去读诵,不起分别,不起杂念,是定学;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字,没有念颠倒,慧学。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三学都在其中。
只要天天读,为什么?自己业障太重,决不是一遍、两遍就大彻大悟,一遍、两遍大彻大悟,你是再来人,你不是凡夫。凡夫怎么样?凡夫,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有道理。这部经你每天念一遍,一千遍三年,一天一次修行。当然选择的经典太短了不行,时间太短了,烦恼习气还没伏住,经念完了;要有相当分量的经典,也就是说你修学的时间有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古人多半采取《法华经》,分量适中,《法华经》七卷,一天念一部,大概初念要八个小时,念熟了之后六个小时。每天修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一天修六个小时,三年不间断,人心定了,定了开智慧。定有浅深不相同,慧也有大小不一样,定功深智慧大,定功浅智慧小。总而言之,决定是定功是由浅而深,智慧是由小而大,这一定道理。你三年就看到成就,三十年不就大成了吗?一生当中决定不中断。所以,有人十年大彻大悟,有人二十年、三十年大彻大悟,都成功了。这时候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净土,求生极乐世界,都是实报庄严土,真正不可思议。
不但相貌转变了,体质转变了,体质不衰老,中国人所谓的是老而不衰,年龄是大了,不衰。诸位听说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五岁,还到处跑。她一生可以说是修苦行,一直到现在还照顾二十多个老人,那些老人其实比她年轻多了,老人也不过就是七、八十岁的人,无依无靠,靠社会救济过日子。她来照顾,每天给他们送吃的、送穿的,问候他们,生病的时候带他们一起去看医生,照顾他们。照顾二十多个人,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一百零五岁了。我认识她的时候是一百零一岁,她那年皈依的,皈依受了五戒,她三皈五戒十善真做到了。生活非常简单,非常清苦,身体那么好,这佛法里面讲的,身体好、健康长寿,无畏布施。这一生当中没有害一切众生的念头,没有害一切众生的行为,不杀生,慈心不杀,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怜悯、爱护一切众生。时时刻刻,有缘遇到了,苦难众生需要帮助的,你能够立刻伸出援手帮助他,果报是健康长寿,慈悲心改变你的容貌。
早年我在洛杉矶,洛杉矶还有个算命算得不错的,翁阳春居士,很多年我跟他没有讯息,没有消息,不知道是不是还住在洛杉矶。他在洛杉矶,大概中国人的团体都知道他,那是个传奇人物。他有个同学夏荆山老居士,跟我也非常熟悉,夏荆山跟我同年,上次我在北京遇到他。夏荆山居士学看风水,翁居士学算命,他们同一个老师,都学得不错,也都给我看过。从命相当中,我们肯定、我们相信相随心转,古德常讲,一个人四十岁之前,相貌大概受你前生行业变现的,体质也是如此。四十岁之后,你的身体健康、相貌要自己负责,为什么?这是后天的,四十岁以后是后天的,后天是这一生所造的。你这一生心地善良慈悲,多做好事,你四十岁之后的身体、相貌一定比以前要好,我们中国人讲晚年一定比年轻人要好。这些道理现在懂得的人不多,只有我们在讲席里头还常常提起,真有效!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我后天是转过来的。
你们昨天看到智开法师,跟我同年,我们认识的时候四十几岁,闻名就更早,三十几岁我就知道他,他也知道我,就对我很多帮助。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讲经,我就拜访他,我们就认识。认识才知道是同年,也是个讲经的法师,很难得!现在在洛杉矶的印海法师,在纽约的浩霖法师,今天我们有从美国来的同修,你们要是见到的时候,替我向他们问好,都是同年,同年月份都比我小。一定要真干!依教奉行,你决定不吃亏。人生在世,中年以后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身体健康那是晚年第一福。你有钱、有地位,你身体不健康,需要人服侍照顾,那就很痛苦。所以,健康、长寿是第一个,长寿一定要健康,健康要长寿,这才是好事。
后面一句,『苦乐不同』,清凉大师注解下面说,上面是讲好丑,「各受有苦乐」,这是非常显然的。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这个经验,周边环境这些人物、这些众生,再想想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受的苦乐也不同。有智慧的人,觉悟的人,苦乐两边都舍弃,高人!这个不容易。大多数的世人总是希望离苦得乐,所以诸佛菩萨恒顺众生,随着众生的愿望。佛教人教什么?就教你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果必有因,果上没有办法离开,因上有办法。因是什么?因是破迷开悟,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所以,佛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这点我们同学要特别重视,要认真去学习。
教学里头最重要的是叫你觉悟,佛法教学的内容,纲领只有三个,戒定慧。戒就是规矩,所谓是「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开始一定从规矩下手。为什么?人守规矩心是定的,不守规矩心是乱的,道理在此地。所以因戒得定,戒律、规矩是手段,不是目的,帮助你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你要明白道理,了解真相,你对于圣贤教诲你就五体投地了,你自然就会认真学习。现在没有当一回事情,不认真学习,是对它了解不够,不知道这个东西好。你要晓得这个东西真好,对我们一生当中有这么大的利益,你不求它你还求什么?世间功名富贵不能跟它相比,功名富贵不能解决问题。你要问什么问题?最后的问题是死生的问题,世间功名富贵办不到。什么人能解决?戒定慧能解决。大问题都能够解决了,世间小事所谓叫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这才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把《了凡四训》多念念你就明白了。
早年有些同学来问我,学佛从哪里入门?从哪里下手?我都劝他从《了凡四训》,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基础打下去,你再学佛一定有受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原因?《了凡四训》果然念了三百遍,你就深信因果。你要知道,佛法是建立在因果的定律上,然后才能讲到一门深入,你的信心不会动摇了,你对于因果道理通了,事理就渐渐通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内容,我常讲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从哪里入门?从因果入门,这是中下根性的人。上上根人从性相,那一种不是我们学的,我们学不到!我的老师告诉我,像六祖惠能大师行,他可以从性相上下手,一通一切都通。通达性相、事理,没有不信因果的,没有不讲因果的;如果忽略因果,疏忽因果,他对佛法一窍不通,纵然讲得天花乱坠,假的不是真的。他为什么会讲?他看得多,他有世智辩聪,真正佛法没有入进去,知见不正,他要老实还能成就,他要不老实很难成就。所以,从因果下手这个根扎得稳,踏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自己本身学佛是从《了凡四训》下手的,我那时候二十六岁,遇到一位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浙江人。抗战胜利曾经做过浙江财政厅长,到台湾,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七十岁,老先生。那时候我们刚刚对于佛法有兴趣,非常欢喜,常常送些经书给我看。第一本送给我的就是《了凡四训》,我每天看一遍,那个分量不多,注解也很简单,好象是尤惜阴居士注解的,一天读一遍。每天愈读愈有味道,读了一个多月,大概是读了有三十多遍,非常受感动。读了之后常常反省,了凡先生改造了命运,在我想想我自己的命运,比他差远了。他的毛病我统统具足,他的好处我都没有,你说怎么得了?以前不知道,读了之后明白了,才知道断恶修善的重要,改过自新重要!他能改得过来,我也能改得过来。真的,我这个改过来超越他,方方面面都超过了他,你不真干怎么行?
《了凡四训》救了我,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对于佛法产生信心,第一次遇到的《了凡四训》,从业因果报上奠定了基础。再加上过去还有点善根,从小父母的教诲,所以从因果就想到城隍庙。小时候母亲到城隍庙烧香,总是带我到城隍庙去看阎王殿,那时候阎王殿是用泥塑的,塑得栩栩如生,你看到造作恶业的果报寒毛直竖,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六、七岁,六、七岁的时候给你种下这个印象,你一生都不会忘记。读了《了凡四训》把这个事情又记忆起来,这样才在这种花花世界自己能站得住脚,没有被影响,没有被拖下水。这确实是一生当中不幸的大幸,终于把这个大难,真正是诱惑这个灾难度过,这里面虽然是有风有浪,还是平平稳稳的度过了。
苦乐是一切众生必然有的,苦是过去、今生所造一切不善业感召的;乐,乐是善业感召的。那么我们要问,世间人有没有乐?这个问题你要是问我的话,我就会告诉你,世间人只有苦没有乐。某人现在不是在享受吗?那不是,我不承认他那是乐。那是什么?那是服毒,是打吗啡,是在找刺激,不是真乐,那是苦。现在世间人享受的五欲六尘,吃喝玩乐都是在服毒,哪里是乐!什么叫乐?我这样叫真乐,我享受这个乐,他们连作梦想都想不到。看到我每天吃的是长斋,他们觉得这是苦;乐,真快乐,不造业。看到欢乐场中、歌舞场中我们不涉及,认为好象这个人很消极,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们活得真有意义,真有意思,他们活得是真没有意思。你再往前面看看将来的果报,那更糟了,他们的果报肯定在三途。他们念头是什么?贪瞋痴慢,造作的是什么?五欲六尘,种种不善,麻醉在里头。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李老师以前跟我们讲过,现在人愚痴到所以然处。这话怎么说?不但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苦乐;什么叫苦,什么叫乐,不知道,愚痴到这种程度。真正的乐,儒家《论语》头一句就说得很清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真乐,这种乐现在世间人谁能享受得到?太少太少了。现在人享受的是什么乐?苦中作乐,饮毒是乐,现在人讲吸毒、打吗啡,以这个为乐,诸位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你就明白。
他哪里懂得乐?真正的乐,诸佛菩萨具足。沾一点真乐的边缘,心地善良的人一生不敢为非作歹,不敢伤害一切众生,这种人得到,他能够沾到真正乐的边缘。所以读圣贤书,学圣贤之道,你才会有乐趣,你要不在这里头去求,你到哪里求乐?没有,世间决定没有乐,世间决定是苦。所以,佛经上讲世间人的乐叫坏苦,世间人的苦叫苦苦,世间人讲乐叫坏苦。没有苦乐呢?没有苦乐不是不错吗?释迦牟尼佛给它加个名词叫行苦,三界统苦,哪来的乐?
真正的乐,读经、念佛、长斋素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愈来愈明白,愈明白就愈快乐。迷破了,觉悟现前,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现前;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要不从圣人教诲当中,没有,你决定没有。你不读圣贤书,不管你今天是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少财富,是什么样的身分,总而言之,苦到底了!你哪里有乐?这真话,一点都不假。我感谢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他在这里头没有得到乐,这个话说不出来。他介绍给我,我感到非常惊讶,有这么好的东西!章嘉大师劝我走这个行业,我那时候年轻,总是要选个行业,向章嘉大师请教。章嘉大师说还是出家好,讲经、教学、弘法,这是他老人家给我决定的,我一生感激他,这条路子太好了,我自己怎么想想不到。
李老师都劝我在家学佛,章嘉大师叫我出家,我还是听他老人家的话。我学佛的根柢是跟他三年,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头一次教导我,就是看破、放下、布施。他督促得很严,一定要做到,限定我做六年,六年以这个为主修的课程,从这下手,得大利益。所以,佛法里面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八个字的意思很深很深,一般人会读会讲,里头的意思不懂,你不是从里头过来,你没有办法懂里头的精义。必须自己身体力行,你才真正知道佛经字字句句具足无量义。
这一段到此地,是把「十事五对」介绍完了。下面这是「结成前难」,从「业不知心,心不知业」,这个意思更深,清凉大师注解也特别详细,真的用了功夫。我想我们下次回来的时候,再详细来学习底下这段课程。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二0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