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篇 惹琼巴初遇尊者

  第十篇 惹琼巴初遇尊者

  尊者密勒日巴遵从佛母的授记,向古通的上方行去。当他行抵古通堡之时,那里有许多人正在作工建造房屋。密勒日巴就向他们乞食,作工的人们说道:“你看我们都正在忙著作工建造这所房子,没有一点闲空。但看起来你却没有什么事作,有许多闲空似的,何不加入我们一起作工,我们当然会给你食物的。”

  尊者说道:“闲空我确是有的,但这是因为我已把自己的房屋,用自己的方法造好以后所得来的酬报。你们不给我食物也不要紧,但我决不屑于为了建造一所世俗之房屋而去作工的!”

  工人们问道:“你自己的房子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造的呢?你为何对我们造屋而作工如此轻视呢?”

  尊者以歌答曰:

  “『我有房屋如是建』:

  信心为作坚固基,精进为屋树高墙,禅定供应大泥砖,智慧为作大柱石桝,

   以此四者建我屋,坚固不坏似天宫。汝曹世间之房屋,迷惑愚者以为坚,

   实乃鬼魔之牢狱,我清弃之如敝屣。”

  工人们说道:“你适才所说的倒是有些有益和发人猛醒的话。你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具有内外各种资产,如像田地、财宝、亲朋、妻儿呢?因为你没有,所以才说出『弃之如敝屣』的话吧!如果你有这些东西,就请你描述一番,并说明你对我们的资产及所有不屑一顾的理由,好吗?”

  尊者以歌答曰:

  “我有良田一切种桞,口诀种子植其中,

   修持苗芽欣欣生,成熟三身之佛果,

   以此四物作稼穑,是为不坏之农事。

   汝等世间之农务,无常无实束缚人,

   作衣食奴我不为!

   空性作我大仓库,圣者七宝桟作牲畜,

   十善作我好仆从,无漏大乐作『食物』,

   此乃我之四资财,无有朽坏常坚固。

   汝辈世间之资财,虚幻无实徒惑人,

   我抛弃之如废物!

   佛陀作我之父祖,正法作我之面目,

   僧伽作我之叔侄,护法作我之股肱,

   我有此四为亲属,不朽无坏常坚固,

   汝等世间之亲眷,虚幻短暂无实义,

   我弃彼等如敝屣!

   乐明机用得善巧,大乐亲祖赐善德,

   双融容光神奕奕,觉受悟境作衣饰,

   我以此四为妻妾,不朽无坏常坚固。

   汝辈世间之夫妻,多是争吵之伴侣,

   虚幻无实甚短暂,我弃彼等如敝屣!

   明体生我之婴孩,暖相长我之幼童,

   觉证教彼善言说,及长能持佛教法,

   我有此四为子侄。汝等世间之子孙,

   虚幻无实极短暂,多是轮回缠缚因,

   我弃彼等如废物!

   古通作工男女众,与我密勒瑜伽士,

   今日在此作畅谈,未来愿依此因缘,

   相会乌金桪净土中。 ”

  今日听毕此歌,不觉对尊者生起了很深的信心,群向尊者顶礼,速备饮食供养尊者;以后此地的村民都一直对尊者非常崇拜信仰。

  密勒日巴随即安住在山羊峰上方的彩丝洞中修行。

  这时,在山羊峰地区有一个从小就死了父亲的少年,一直由母亲和叔叔抚养成人。他生来就异常聪敏俐落,读书也很多,阅读颇广,因此很会说故事和讲述经典中的轶事;因此请他讲故事的人很多,经常得到许多收入和礼物。一天他骑着驴子在山谷的高处牧牛,无意的来到尊者居所的洞口,听到尊者唱歌的声音,他就从驴背上跳下,不顾牛群,走到尊者的面前。

   他刚一看见尊者的面容时忽然立时心中就生起了一种无以立名的三昧,木然的站了许久。这位青年就是密勒日巴的心子桬----惹琼金刚幢。因为惹琼巴已经从宿业中苏醒,他立刻对尊者生起了不可动摇的信心,从此以后他把讲故事得来的故事和礼物都供养给尊者,开始与尊者住在一起,向尊者学法。

   他的母亲和叔叔知道他在尊者处住,但却不见他拿任何收入回家,就觉得很奇怪,他们忖道:“难道施主们没有供养给小子任何东西吗?”于是就按门沿户的向那些经常听故事的施主们询问是否他们这一向根本没有给惹琼巴任何供养?施主们都回答说:“不是呀!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的供养他

  了!”

   惹琼巴的母亲和叔叔知道一定是惹琼巴把全部的收入都供养给尊者了,他们就想尽各种办法去阻止,但毫不生效,于是他俩非常恼怒,对惹琼巴作出了许多敌意的行为。惹琼巴亦不以为意,继续与尊者同住;一面学习法要,一面实际修持。不久惹琼巴就生起了许多美妙的觉受和证解;他已能随时生起丹田拙火的暖热,只需要穿一件布衫就够了,因此就得了惹琼巴(小布衣行者)的绰号。

  惹琼巴的母亲和叔叔,因为非常气恼的缘故,就费了很大的心力在一个食罐内装了咒诅过的毒蛊送给惹琼巴,因此惹琼巴竟染上了麻疯病桭。他希望能由禅定治愈此病,就在尊者处闭关习定。

  一天,来了五个印度密宗行者向惹琼巴乞食,惹琼巴就把母亲和叔叔送来的一袋青□炒粉送给他们吃。他们一边吃,一边惊奇的叫道:“啊呀!好毒的病症!好可怕的病症呀!”原来他们已经“由食物的气味”中发现了惹琼巴已染上麻疯病。惹琼巴就问他们知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愈此病。

   那领头的一位行者说道:“你实在可怜呀!我就告诉你吧!我有一位上师名叫瓦那真达,你应该去会他!因为他一时不会到西藏来,所以你

  应该快到印度找他去!”

  于是惹琼巴就请求尊者的许可到印度去,尊者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即为他唱了一首法行歌:

   “祈请大恩我上师,加持吾子惹琼巴!

   子兮!汝应尽形寿,一心向道修正法!

    汝应真心非口头,挚诚祈请上师尊,

   本尊佛陀与三宝。

    当汝游行印度时,应食三昧苦行食,

   身依拙火着布衣,腿胯风心之良驹,

   漫游天竺诸胜处。

   无垢之心勤拂拭,恒持光洁三昧耶,

   心无悔尤常观察,如是周游天竺国。

   多言招惹桮外寇伤,应于八法平等观,

   深藏功德莫显露,持善柔心而游行。

   我今发愿祝福汝,无病长寿得安乐。 ”

  歌毕,尊者即于洞中安住,惹琼巴就用泥土将洞门封闭。随着行者们前往印度,见到了上师瓦那真达。瓦那真达把金刚手忿怒鹫翅法之全部口诀传与了惹琼巴。惹琼巴依法修持,病即痊愈,随即回返西藏,来到快乐村询问密勒日巴的情况。一个村民说道:“过去倒是听说有一个名叫密勒日巴的瑜伽行者,以后就不太听说了。”

  惹琼巴听了惊忖道:“难道说我的上师圆寂了吗?”心中十分忧虑,急忙来到彩丝洞前,看见洞口仍然被泥土完全封闭着,一点都没有动过的样子。惹琼巴想道:“上师一定在洞中圆寂了。”当即打开碎泥,进入洞

  内,却看见尊者正在座上垂然入定。惹琼巴不觉狂喜万状,立即向尊者叩头问安,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敬礼恩师马尔巴足,断绝亲属关系故,此心舒怡常安乐;

   无有家园眷恋故,身心自在常安乐,

   不争僧伽资财故,我心坦荡常安乐;

   不做一家舍宅主,心无牵挂常安乐;

   无需此彼任何物,心无欲求常安乐;

   富有佛法圣财故,此心满足常安乐;

   不必守护财富故,心无忧虑常安乐;

   得失与我不相关,心离牵挂常安乐;

   无有匮乏之恐惧,永离忧患常安乐;

   彻悟自心究竟故,一切圆成常安乐;

   无需取悦施主故,直心直语常安乐;

   无有劳累与懊恼,亦无寂寞常安乐;

   不做矫揉或诡诈,行住坦坦常安乐;

   所有一切诸行为,皆归于法常安乐;

   心无游玩旅行欲,离诸疲累常安乐;

   此身纵遭砍杀死,心无畏惧常安乐;

   小偷大盗不来找,找亦无惧常安乐;

   善行顺缘自然至,因缘殊胜常安乐;

   舍弃一切恶行故,清净解脱常安乐;

   精进积聚福资粮,所行有义常安乐;

   无有镇恨损恼心,自然慈悲常安乐;

   断绝我慢妒嫉故,心自调柔常安乐;

   世间八法之过患,恒常观察自安乐;

   于一切法平等观,远离爱憎自安乐;

   常以自心观自心,心光透脱自安乐;

   心离忧惧与希冀,怡然自在常安乐;

   离执光明之本体,广大宽阔常安乐;

   无有分别之智慧,契合法性常安乐;

   不离法尔本来境,心契逍遥常安乐;

   六识境念随他去,即幻即空常安乐;

   五根五识显光明,妙境无穷常安乐;

   心意已断来和去,法尔常定常安乐;

   噫戏!我之快乐多!快乐太多难尽说!别人之乐我不羡,

   我今高唱自乐歌。

     无有罪业死亦乐,常行善法生亦乐,

   修行之乐多如是,我今为汝歌此曲。

   施主供养我衣食,此乃上师三宝恩。

   噫戏!吾子惹琼巴,此行安泰如意否?”

  惹琼巴说道:“上师啊!我这一向很好,病也完全治愈了。从今以后将伴随尊者住山;还祈求您要继续慈悲摄受我和传授我口诀!”于是尊者又传授惹琼巴进一步的口诀和修法,命他在彩丝洞中继续修持。不久,惹琼巴的觉受和证解都臻于究竟之地步。

  以上是密勒日巴在彩丝洞遇见他的心子惹琼巴的故事。

  本 篇 注 解

  此句中藏文“bad·hBur·”不知作何解,姑且译作柱石。

  一切种--藏文“kun·gshi”,可能指一切种识或阿赖耶识;亦可能指诸法之本源。二义相近,据云后者之成份可能较多,但密勒师亦时用一切种识之字样。故此处大概是指一切种识。

  见前注,即印度神话中所传之七圣宝,惟佛陀或转轮圣王具之。

  乌金净土--此为莲花生大师之净土。莲师为红教或旧教宁玛派之创始人。为观音、弥陀与释迦佛陀三位一体之化身,得最极成就,神通说法无碍。西藏之有佛法,莲师之功最伟,其声望可以说超乎一切各派之成就上师以上。此处密勒日巴亦随机而祝愿共生莲师净土,西藏画密勒像时,常于上方加上莲花生大师之像,盖纪念密勒之遇马尔巴乃由红教喇嘛之推荐及授记而得成就焉。

  亦即是说,此乃由莲师之加持而引导密勒至有缘之上师处也。又,密勒育马尔巴前曾多年广学红教,从师十位。见第十七篇。

  心子--西藏佛法之传承中常用“心子”一话来表示某某人之最亲近,最受上师器重之大弟子、有点像我国“得衣钵”之弟子。“心子”者如自己的心一样重要,或深心爱护如亲儿子一般的弟子。

  麻疯病--亦名“地王”(即蛇)之病,藏人相信此病为龙蛇作怪而得之病。

  此处藏文 Lo·hDod· 不知作何解,猜想大概是“喜欢多说话”之意。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篇 惹琼巴初遇尊者》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