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第十篇 惹瓊巴初遇尊者

  第十篇 惹瓊巴初遇尊者

  尊者密勒日巴遵從佛母的授記,向古通的上方行去。當他行抵古通堡之時,那裏有許多人正在作工建造房屋。密勒日巴就向他們乞食,作工的人們說道:“你看我們都正在忙著作工建造這所房子,沒有一點閑空。但看起來你卻沒有什麼事作,有許多閑空似的,何不加入我們一起作工,我們當然會給你食物的。”

  尊者說道:“閑空我確是有的,但這是因爲我已把自己的房屋,用自己的方法造好以後所得來的酬報。你們不給我食物也不要緊,但我決不屑于爲了建造一所世俗之房屋而去作工的!”

  工人們問道:“你自己的房子是怎樣的?用什麼方法造的呢?你爲何對我們造屋而作工如此輕視呢?”

  尊者以歌答曰:

  “『我有房屋如是建』:

  信心爲作堅固基,精進爲屋樹高牆,禅定供應大泥磚,智慧爲作大柱石桝,

   以此四者建我屋,堅固不壞似天宮。汝曹世間之房屋,迷惑愚者以爲堅,

   實乃鬼魔之牢獄,我清棄之如敝屣。”

  工人們說道:“你適才所說的倒是有些有益和發人猛醒的話。你是否也像我們一樣具有內外各種資産,如像田地、財寶、親朋、妻兒呢?因爲你沒有,所以才說出『棄之如敝屣』的話吧!如果你有這些東西,就請你描述一番,並說明你對我們的資産及所有不屑一顧的理由,好嗎?”

  尊者以歌答曰:

  “我有良田一切種桞,口訣種子植其中,

   修持苗芽欣欣生,成熟叁身之佛果,

   以此四物作稼穑,是爲不壞之農事。

   汝等世間之農務,無常無實束縛人,

   作衣食奴我不爲!

   空性作我大倉庫,聖者七寶桟作牲畜,

   十善作我好仆從,無漏大樂作『食物』,

   此乃我之四資財,無有朽壞常堅固。

   汝輩世間之資財,虛幻無實徒惑人,

   我抛棄之如廢物!

   佛陀作我之父祖,正法作我之面目,

   僧伽作我之叔侄,護法作我之股肱,

   我有此四爲親屬,不朽無壞常堅固,

   汝等世間之親眷,虛幻短暫無實義,

   我棄彼等如敝屣!

   樂明機用得善巧,大樂親祖賜善德,

   雙融容光神奕奕,覺受悟境作衣飾,

   我以此四爲妻妾,不朽無壞常堅固。

   汝輩世間之夫妻,多是爭吵之伴侶,

   虛幻無實甚短暫,我棄彼等如敝屣!

   明體生我之嬰孩,暖相長我之幼童,

   覺證教彼善言說,及長能持佛教法,

   我有此四爲子侄。汝等世間之子孫,

   虛幻無實極短暫,多是輪回纏縛因,

   我棄彼等如廢物!

   古通作工男女衆,與我密勒瑜伽士,

   今日在此作暢談,未來願依此因緣,

   相會烏金桪淨土中。 ”

  今日聽畢此歌,不覺對尊者生起了很深的信心,群向尊者頂禮,速備飲食供養尊者;以後此地的村民都一直對尊者非常崇拜信仰。

  密勒日巴隨即安住在山羊峰上方的彩絲洞中修行。

  這時,在山羊峰地區有一個從小就死了父親的少年,一直由母親和叔叔撫養成人。他生來就異常聰敏俐落,讀書也很多,閱讀頗廣,因此很會說故事和講述經典中的轶事;因此請他講故事的人很多,經常得到許多收入和禮物。一天他騎著驢子在山谷的高處牧牛,無意的來到尊者居所的洞口,聽到尊者唱歌的聲音,他就從驢背上跳下,不顧牛群,走到尊者的面前。

   他剛一看見尊者的面容時忽然立時心中就生起了一種無以立名的叁昧,木然的站了許久。這位青年就是密勒日巴的心子桬----惹瓊金剛幢。因爲惹瓊巴已經從宿業中蘇醒,他立刻對尊者生起了不可動搖的信心,從此以後他把講故事得來的故事和禮物都供養給尊者,開始與尊者住在一起,向尊者學法。

   他的母親和叔叔知道他在尊者處住,但卻不見他拿任何收入回家,就覺得很奇怪,他們忖道:“難道施主們沒有供養給小子任何東西嗎?”于是就按門沿戶的向那些經常聽故事的施主們詢問是否他們這一向根本沒有給惹瓊巴任何供養?施主們都回答說:“不是呀!我們還是像往常一樣的供養他

  了!”

   惹瓊巴的母親和叔叔知道一定是惹瓊巴把全部的收入都供養給尊者了,他們就想盡各種辦法去阻止,但毫不生效,于是他倆非常惱怒,對惹瓊巴作出了許多敵意的行爲。惹瓊巴亦不以爲意,繼續與尊者同住;一面學習法要,一面實際修持。不久惹瓊巴就生起了許多美妙的覺受和證解;他已能隨時生起丹田拙火的暖熱,只需要穿一件布衫就夠了,因此就得了惹瓊巴(小布衣行者)的綽號。

  惹瓊巴的母親和叔叔,因爲非常氣惱的緣故,就費了很大的心力在一個食罐內裝了咒詛過的毒蠱送給惹瓊巴,因此惹瓊巴竟染上了麻瘋病桭。他希望能由禅定治愈此病,就在尊者處閉關習定。

  一天,來了五個印度密宗行者向惹瓊巴乞食,惹瓊巴就把母親和叔叔送來的一袋青□炒粉送給他們吃。他們一邊吃,一邊驚奇的叫道:“啊呀!好毒的病症!好可怕的病症呀!”原來他們已經“由食物的氣味”中發現了惹瓊巴已染上麻瘋病。惹瓊巴就問他們知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治愈此病。

   那領頭的一位行者說道:“你實在可憐呀!我就告訴你吧!我有一位上師名叫瓦那真達,你應該去會他!因爲他一時不會到西藏來,所以你

  應該快到印度找他去!”

  于是惹瓊巴就請求尊者的許可到印度去,尊者答應了他的請求,當即爲他唱了一首法行歌:

   “祈請大恩我上師,加持吾子惹瓊巴!

   子兮!汝應盡形壽,一心向道修正法!

    汝應真心非口頭,摯誠祈請上師尊,

   本尊佛陀與叁寶。

    當汝遊行印度時,應食叁昧苦行食,

   身依拙火著布衣,腿胯風心之良駒,

   漫遊天竺諸勝處。

   無垢之心勤拂拭,恒持光潔叁昧耶,

   心無悔尤常觀察,如是周遊天竺國。

   多言招惹桮外寇傷,應于八法平等觀,

   深藏功德莫顯露,持善柔心而遊行。

   我今發願祝福汝,無病長壽得安樂。 ”

  歌畢,尊者即于洞中安住,惹瓊巴就用泥土將洞門封閉。隨著行者們前往印度,見到了上師瓦那真達。瓦那真達把金剛手忿怒鹫翅法之全部口訣傳與了惹瓊巴。惹瓊巴依法修持,病即痊愈,隨即回返西藏,來到快樂村詢問密勒日巴的情況。一個村民說道:“過去倒是聽說有一個名叫密勒日巴的瑜伽行者,以後就不太聽說了。”

  惹瓊巴聽了驚忖道:“難道說我的上師圓寂了嗎?”心中十分憂慮,急忙來到彩絲洞前,看見洞口仍然被泥土完全封閉著,一點都沒有動過的樣子。惹瓊巴想道:“上師一定在洞中圓寂了。”當即打開碎泥,進入洞

  內,卻看見尊者正在座上垂然入定。惹瓊巴不覺狂喜萬狀,立即向尊者叩頭問安,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敬禮恩師馬爾巴足,斷絕親屬關系故,此心舒怡常安樂;

   無有家園眷戀故,身心自在常安樂,

   不爭僧伽資財故,我心坦蕩常安樂;

   不做一家舍宅主,心無牽挂常安樂;

   無需此彼任何物,心無欲求常安樂;

   富有佛法聖財故,此心滿足常安樂;

   不必守護財富故,心無憂慮常安樂;

   得失與我不相關,心離牽挂常安樂;

   無有匮乏之恐懼,永離憂患常安樂;

   徹悟自心究竟故,一切圓成常安樂;

   無需取悅施主故,直心直語常安樂;

   無有勞累與懊惱,亦無寂寞常安樂;

   不做矯揉或詭詐,行住坦坦常安樂;

   所有一切諸行爲,皆歸于法常安樂;

   心無遊玩旅行欲,離諸疲累常安樂;

   此身縱遭砍殺死,心無畏懼常安樂;

   小偷大盜不來找,找亦無懼常安樂;

   善行順緣自然至,因緣殊勝常安樂;

   舍棄一切惡行故,清淨解脫常安樂;

   精進積聚福資糧,所行有義常安樂;

   無有鎮恨損惱心,自然慈悲常安樂;

   斷絕我慢妒嫉故,心自調柔常安樂;

   世間八法之過患,恒常觀察自安樂;

   于一切法平等觀,遠離愛憎自安樂;

   常以自心觀自心,心光透脫自安樂;

   心離憂懼與希冀,怡然自在常安樂;

   離執光明之本體,廣大寬闊常安樂;

   無有分別之智慧,契合法性常安樂;

   不離法爾本來境,心契逍遙常安樂;

   六識境念隨他去,即幻即空常安樂;

   五根五識顯光明,妙境無窮常安樂;

   心意已斷來和去,法爾常定常安樂;

   噫戲!我之快樂多!快樂太多難盡說!別人之樂我不羨,

   我今高唱自樂歌。

     無有罪業死亦樂,常行善法生亦樂,

   修行之樂多如是,我今爲汝歌此曲。

   施主供養我衣食,此乃上師叁寶恩。

   噫戲!吾子惹瓊巴,此行安泰如意否?”

  惹瓊巴說道:“上師啊!我這一向很好,病也完全治愈了。從今以後將伴隨尊者住山;還祈求您要繼續慈悲攝受我和傳授我口訣!”于是尊者又傳授惹瓊巴進一步的口訣和修法,命他在彩絲洞中繼續修持。不久,惹瓊巴的覺受和證解都臻于究竟之地步。

  以上是密勒日巴在彩絲洞遇見他的心子惹瓊巴的故事。

  本 篇 注 解

  此句中藏文“bad·hBur·”不知作何解,姑且譯作柱石。

  一切種--藏文“kun·gshi”,可能指一切種識或阿賴耶識;亦可能指諸法之本源。二義相近,據雲後者之成份可能較多,但密勒師亦時用一切種識之字樣。故此處大概是指一切種識。

  見前注,即印度神話中所傳之七聖寶,惟佛陀或轉輪聖王具之。

  烏金淨土--此爲蓮花生大師之淨土。蓮師爲紅教或舊教甯瑪派之創始人。爲觀音、彌陀與釋迦佛陀叁位一體之化身,得最極成就,神通說法無礙。西藏之有佛法,蓮師之功最偉,其聲望可以說超乎一切各派之成就上師以上。此處密勒日巴亦隨機而祝願共生蓮師淨土,西藏畫密勒像時,常于上方加上蓮花生大師之像,蓋紀念密勒之遇馬爾巴乃由紅教喇嘛之推薦及授記而得成就焉。

  亦即是說,此乃由蓮師之加持而引導密勒至有緣之上師處也。又,密勒育馬爾巴前曾多年廣學紅教,從師十位。見第十七篇。

  心子--西藏佛法之傳承中常用“心子”一話來表示某某人之最親近,最受上師器重之大弟子、有點像我國“得衣缽”之弟子。“心子”者如自己的心一樣重要,或深心愛護如親兒子一般的弟子。

  麻瘋病--亦名“地王”(即蛇)之病,藏人相信此病爲龍蛇作怪而得之病。

  此處藏文 Lo·hDod· 不知作何解,猜想大概是“喜歡多說話”之意。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第十篇 惹瓊巴初遇尊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