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三篇 雪山之歌▪P2

  ..续本文上一页的一样;石坪的中间腰处因而下陷许多,这块石坪本来叫做白石坪,后来就被叫做雪靴坪了。

  然后徒众们簇拥着尊者,迎接他到雅龙咱马村,大家向尊者顶礼问安,招待供养。来赛朋于大众中起立问道:“尊者啊!这一次您没有遭到意外,能够平安的回来,真是最大的喜事,看起来您较以前更为容光焕发精神爽朗了,难道是这期间空行母们向您承事供养的缘故吗?”

  答覆来赛朋的询问,密勒日巴唱道:

  “恭敬顶礼上师足,成就加持空行赐,三昧甘露利无穷,以信供佛身根利,

   徒众善行获吉祥。当下一念显空性,少物微尘不可得,顿超能观与所观桯,

   我得如量之见地。光明相续如流水,修观无间亦无得,能修所修一时消,

   我得坚毅之修观。能作所作皆光明,缘起皆空决无疑,能行所行无□碍,

   我获最胜之行持。方分桰妄念法尔消,希惧贪镇尽疾灭,顿超戒律能所持,

   我守最胜之持戒。法身自心无少别,悟此二利自然成,能得所得皆超脱,

   我获殊胜之成就。为答信徒之询问,老密唱此欢喜歌,大雪替我围茅蓬,

   空行为我供食物;夏日雪水最胜饮,无勤诸事自然成,勿劳耕种稼禾结,

   无须收藏仓库满;观察自心自一切!居于低下至高位,圆满胜愿上师恩。

   徒儿施主与会众,汝等信心诚可感,为报殷诚供养德,我今答汝此法歌,

   你我皆应大欢喜! ”

  释迦古那向尊者恭敬顶礼后说道:“这一次,这样大的空前雪灾,尊者未受丝毫的损伤,并且与我们徒众都能平安的回到家中,我们师徒及村民父老大家能再次会面,真是令人庆幸,借着这个机会,请您慈悲向我们开示一些法要,作为您对我们此次回村的礼物,好吗?我想最好请您把此次严冬雪山修行时所得到的禅定经验和觉受,为我们讲一讲吧!”

  密勒日巴于是就唱了一首“六种心要歌”:

  “敬礼三种圆满桱之上师。

   于此黄昏日暮时,师徒集合甚吉祥,释迦上人代大众,向我请求说法要,

   宣说禅观之受。此乃清净善愿力,感召胜会之缘起。施主娥慕二夫妇,

   以及全体诸徒众,向我索取见面礼, 恳求讲说胜妙法,为感汝等至诚故,

   我今略说自悟境:去年冬季岁末时,我观轮回世间法,此心深处生厌离,

   哀感世事无实义,迳往雪山修禅定。密勒日巴瑜伽士,独栖无人降魔崖,

   勤修禅观经六月,觉受证解浩然生;为酬施主之盛意,为汝歌此六要曲。

   初取外境六譬喻,二取内境六障碍,三喻六种系缚法,四显六种胜方便,

   五示六种法尔性,末说六种大乐境。若不诵习此六要,此歌精义难入心,

   且听老密为汝释:

  若有障碍非虚空,若有定数非星辰,若有动摇非山岳,若有增减非大海,

   若有桥梁非泳者,若可触摸非彩虹,此是外境六譬喻。若有执滞非正见,

   若有沉掉非禅定,若有取舍非胜行,若有妄念非瑜伽,若有方所非智慧,

   若有生死非佛陀,此是六障六误谬。镇恨将为地狱缚,悭吝将为饿鬼缚,

   愚痴缚汝变畜生,贪心炽盛变人类,嫉妒心重变修罗,我慢贡高生天道,

   此是烦恼六系缚,解脱生死之障碍。信心坚固得解脱,依善知识得解脱,

   戒律清净得解脱,常住茅蓬得解脱,时常独居得解脱,真实修行得解脱,

   此是六种解脱因。俱生妙智本来性,无内无外明体性,无遮无险智慧性,

   广大遍满佛法性,无有转变明点性桲,无有间断觉受性,法尔六性应受持。

   体内拙火桳炽然乐,二脉业气入中乐桵,上身菩提下身乐,下净明点遍满乐,

   红白交会于中乐桸,无漏之身常自乐,此乃六种觉受乐。

  六月禅观之觉受,为应会众之劝请,我今摘要试宣说,与会大众应欢喜,

   且饮法露此琼浆,法喜充满乐雀跃。老密今日唱老歌,徒儿竖听笑呵呵,

   此是老密见面礼,献身佛法普天喜!”

  新多姆说道:“伟大的尊者啊!您同三世诸佛无二差别,有缘见到您的人,自然会供养承事请问法要的,若是有人见到您,连一点恭敬信心都不生,那真是比畜生还要愚蠢了。”

  密勒日巴说道:“对我信仰与否并不是最要紧的事,但是得到如宝的人身,又值佛法昌盛的时节,而不去修学佛法,那才是真正的愚蠢了。”于是唱道:

  “敬礼马尔巴大译师。

  施主信众听我歌:

   生逢佛法昌盛世,随意造恶一何愚!已获难得之人身,虚渡此生一何愚!

   市集城镇如牢狱,长期住彼一何愚!夫妇亲朋实访客,吵闹争斗一何愚!

   名闻美誉如谷响,沽名钓誉一何愚!仇敌实如易谢花,舍命搏斗一何愚!

   亲党实如空中画,死时难舍一何愚!财宝难持如朝露,悭吝自缚一何愚!

   此身实如臭皮囊,涂抹粉饰一何愚!口诀甘露最胜食,竞集世财一何愚!

   世间滚滚愚痴众,罕见一二明达士,何如效我老密行,勤修佛法得实。”

   与会的施主说道:“谢谢尊者的慈悲开示,我们自然不能像尊者一般的明智和精进,但是我们也将尽力不做您所说的那些愚蠢的事情。尊者若对此地合意,就请长期住在此处,我们活着的人可以问法要,承事供养,死者亦可获救超度超升,不知尊意如何?”

  密勒日巴答道:“上师的训谕是要我到拉息雪山去修行,所以我只能暂时住在你们这里,长期的居留对我不合适,因为我不喜也不会周旋应酬你们施主们。日子久了,你们也会对我产生不满及不快的情绪,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随即歌道:

  “敬礼罗扎马尔巴足。

  与会男女汝施主,于我密勒瑜伽士,具深信心无动摇,至诚留我长住此。

   人若长住于一地,友伴不久生厌烦,亲朋接触过亲密,各种是非自然生。

   长期结伴苛求频,争怨纷起坏戒律。嗟乎!人性本如是!恶友败坏诸善行,

   直言常使众人怒,干涉是非招仇敌,偏坦欺骗罪可哀。为抱施主之供养,

   应酬交谈乱禅定,死者家属之供食,渡亡消灾桹极难能。恶人之供极无义,

   诋诟友朋镇恨生。哀哉巨户之主人,死时苦痛胜常人,较此苦痛更甚者,

   莫如山居瑜伽士,羁留城镇受煎熬!老密喜爱自由身,深山野谷无人地,

   浮云深处寄萍踪。汝等信徒甚稀有,与会男女施主众,供奉行者有善根,

   此皆往昔宿愿力,愿具因缘常相聚! ”

  施主们听了回答道:“我们是永远不会厌烦听取尊者的开示的,尊者会厌烦我们倒是真的。我们知道无论如何诚心请求,您也不会长住此地,但请您思及我们,时常从拉息雪山来这里巡游一番,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

  于是大家准备了许多食物和供养来献给尊者,但尊者都没有接受,徒众们都觉得真是稀有难得的事,他们衷心佩服,欢喜无量,对尊者生起了不可动摇的信心。这个故事名为“雪山之歌”。

  本 篇 注 解

  会供--密乘行人常于吉日或庆典之时,如每月十五,或上师及佛菩萨诞辰时,举行祈祷供养之仪轨。上师、弟子、及所有金刚弟兄皆参加,(有时施主及来客亦参加),来供养赞颂,祈祷历代传承上师、本尊、护法、空行,及一切诸佛菩萨。天人佛神际会,故名会供,其种类及性质亦极不一样,颇为复杂。

  心气自在--凡夫于自己的心识不能控制自主,对自己的身体及功能亦不能有全部的自在。根据密宗的一项原理,“心气无二”,于心分若得自在,则于气分亦必得自在。气分有粗细;外境山河土地,四大五尘皆是气分转变;极细之气分则已离形质,为一种电能,或即是“电”。“电”究竟是什么,亦极难言。总之,“气分”即是色法之元素的动能。心若能开悟自在,在气分上亦必得自在。因为心气在粗重之界次(Realms)中可有分别,似如不同之二物,但至细微之高度境界中则心即是气,气极是心;如空与色在凡夫界为截然之二物,而在高度境界中则空色不二矣。于“心”得自在即是于“空性”得自在;于“气分”得自在则是于“色法”得自在。故心气自在之修士,必能神通变化无碍也。

  中阴;当前或当下中阴--中阴又称中有,就一般佛学而言,指死后尚未转世之阶段,普通谓四十九日。投生之后即为生有。所以生死轮回的程序是:死有滱中有滱生有。但进一步言,则吾人生活之世间,极当下生命之现实亦含有生死二种因素存在;今日即昨日之死果,或明日之生因;又念念生死,无有间断,此当下生命对从前面之死及未来之生而言,亦为一种中有(Interlude),故名当下中有或当前中有。对中阴之详细解说,载于那诺六法之中阴成就法及中阴救度法,又密勒歌集第三十篇亦详论中阴之重要性。

  遗弃之家畜--西藏高原于冬季常下大雪,因系游牧生活故,牲畜皆牧野外,不在厩中,因冻饿而死者比比皆是。普通之大雪,牲畜以习惯故,皆能忍耐;若雪太大,时间太久则必冻饿而毙也。

  布衣--此为修密宗拙火道之瑜伽士之一贯宗风,因修脐间拙火而产生大热力,于极寒冷之天气亦仅着一单薄之布衣。布衣藏文曰“日巴”或“惹巴”,密勒日巴即是“着布衣的密勒”的意思。密宗之修士,古时皆不许着皮衣,以策励得拙火成就也。嘎居巴派于此点特别注意,故“日巴”甚多。

  身内四大细称量--行者于修习禅定时,地水风火四大,时有偏胜,故需特别注意,时时纠正,不使偏颇,而保持平衡;或有特殊情况应加强某大,如火大、水大,或减少某大时,须仔细考察,以免错误,而坏禅定。

  不着毛衣--见注桬。

  顿超能观与所观--印度佛教自发展到部派哲学之阶段后,不但成就之人渐少,甚至佛法本身亦变成极烦琐之“经院派”的诡辩之学;如唯识,中观二派之诤,学人每以终生之力献身于此,以至书籍汗牛充栋,越说越繁。我们翻开“佛学”中所谓高深的理论名著,那里有什么朴素简真的原始精神呢?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佛学家都把精力放在极次要的问题上去钻牛角尖,实在可惜,令人浩叹!但此亦历史所形成之不可避免的趋势,非仅佛法,其他宗教亦复如斯也。中观与唯识二大派对“空性”看法的不同处,据藏传佛学言则是:中观讲的是“无生空”或“自性空”及“实成空”;而唯识则讲“能所空”----无外境而有依他识。有名的二月之诤:月称与月官在那烂陀寺辩论八年之久,仍无确定之结论。其他诸师之争辩更多如恒沙,难以枚举矣。此问题,由现证空性之密勒日巴看来,则根本不成其问题,因二派之结果根本相同故。此偈:“当下一念显空性,少物微尘不可得,断超能观与所观,我得如是之见地。”前两句开示毕竟空,与中观派所主张者无二,第三句顿超能观与所观,则是万证万法唯心,与唯识派见解相同,而前两句则标示此心亦无自性,空无少物可得,会中观与唯识于一炉,此一偈即解决了中观,唯识间之主要问题。盖宗教首重体验,由体验才能有正确之理论,否则“白头穷经”岂不愚乎?我因多年来深受其痛,慨而言之,指出实例,以供学佛及研究佛学者作一参考。----澄基特志。

  方分--方分者,即有形体,有性相,占有空天(方所),及有质量(分)者也。但广义言,即任何心识对任何境法所产生之任何形相及性质皆为方分所摄,亦即一切有为法也。

  三种圆满--藏文:rJe·gSum·ITan·bLa·Ma;此处之(gsum·ITan·)具三,(或三种具足)不知确指何者。大概是指身、口、意三种功德圆满,又可解释为具足证量,传法及导引弟子之圆满条件者,才算合格的上师。

   无有转变明点性--明点,梵文:BINDU;藏文:Tig·Le·,普通指男女之精液或内分泌,但许多密典中此字似乎有用于高度的实相哲学之意味。如Tig·Le·Nyag·gCig·“明点一味”,或“专一明点”。根据心气无二之密宗根本原理,则气分至成佛时转成光明及神通之大用,脉分及明点皆转成报化身,此处则似假借成就瑜伽者之坚固明体之不可毁坏及转变性而说实相也。

  拙火--又译忿怒母,藏文:gTum·Mo·;梵文:Kundalini或是:Candali。或真大力--Candali之音译,此为密宗修气脉之最主要的瑜伽。即观脐下四指之拙火,或火苗,而引生俱生命气或阳气之发生而打开全身脉结,摄业气入中脉而悟道。此为方便道,或有相瑜伽道。空、有,若毕竟无二,则佛果能从“空门”入,则亦必能从“有门”入,二而一也;惟从有门入较繁杂多障耳。

  二脉业气入中乐--指左右两脉之生死业气皆消溶于中脉而生大空乐,见六法广论。

  红白交会于中乐--此指中脉上端之杭( )字代表白明点,及下端之短阿( )字,代表红明点,皆为融化后,一上升,一下降至心轮(*轮,藏文Chos·Gyi·hKhor·Lo·)亦即中脉之中央而相汇合,此时能生大空乐双融之觉受。

  渡亡消灾--西藏祖师特别告诫徒众不可轻易纳受供养以超度亡魂,普通受供养其责任尚不甚大,自己亦不受太多之牵累,但超度亡者则全不如是,有极多之故事说渡亡喇嘛之功力不足,而自受其损者。我曾亲自听见许多极有趣的故事,故喇嘛(好一点的)皆视渡亡受供为畏途,尤其是以密法之颇瓦来超度更是如此。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三篇 雪山之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