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之八▪P2

  ..续本文上一页但它却不间断地在运动生灭,每一个前面的刹那是后面一刹那的因;第二种含义,是指物质的特点。每一个物质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书有书的特点,麦克风有麦克风的特点……

  “眼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十二处”当中的眼根,在“界”的分类当中,眼根就成了眼界。虽然名字有了变化,但内在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就是说,六根、六境、六识这十八界都不存在。其中的“乃至”,就包含了此中所省略的,眼界与意识界之间的其他十六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以及身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不仅无明不存在,老死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的一切缘起都不存在。不仅无明的灭尽不存在,老死的灭尽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一切缘起的灭尽都不存在。

  从无明直至老死,是轮回的十二缘起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前前是后后产生的因法,这种顺序或过程,叫做轮回的十二缘起。

  既然没有无明,也不可能有无明的果法——行支,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前前不存在,就不可能产生后后的法。这一系列的过程,叫作轮回的还灭——涅槃的十二缘起。

  既然轮回和涅槃二者的缘起都不存在,都是空性,因而轮回和涅槃也不存在。

  无苦集灭道;

  在空性当中,苦、集、灭、道“四圣谛”都不成立。四圣谛和十二缘起已经讲过,所以此处就不再重复了。

  无智亦无得。

  佛的智慧不存在,既然佛的智慧不存在,所以就没有什么可以获得的。

  大家要清楚,这些都是从空性的角度而言的,如果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佛的智慧当然存在,我们也肯定可以成佛,可以获得佛的智慧。如果不能成佛,我们现在学佛就成了毫无意义。

  刚才所讲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基道果”当中的“基”;十二缘起和四圣谛,则是“基道果”当中的“道”;而佛的智慧,则是“基道果”当中的“果”。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因为没有任何基道果法,所以,诸大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空性,就能使心里没有佛经所讲的烦恼障、所知障等任何障碍;因为没有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菩萨的心里没有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心里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外境对他们就没有任何影响,世间的痛苦、烦恼等等,在他们的境界中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他们就无所畏惧。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颠倒梦想”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想象到的,这些都是颠倒的执着。

  “究竟涅槃”,这就是究竟的涅槃。

  有人会提出疑问:你刚刚还说没有涅槃,为什么此处又说“究竟涅槃”呢?

  这就是混淆二谛所产生的疑问。二谛我以前也讲过了,大家一定要分清。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所有的佛陀,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而成佛的,没有一个可以例外。如果不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或者没有证悟空性,就不可能成就。

  “阿耨多罗”是梵文“阿耨柔达RA”的发音,在藏文版的《心经》当中已经把它的意思翻译了。

  其中“阿”,是梵文当中的否定词。表示汉语当中的无、不、没有之类的含义;“耨柔达RA”,是“上”的意思。“阿耨柔达RA”合起来,就表示无上。

  “三藐三菩提”,这里面的“三”,没有数字“三”的意思,而是梵文的一个发音。

  “三藐三菩提”的梵文发音,为“三要三布达”。其中的“三”,表示正等觉中的“正”;“要”,表示正等觉中的“等”;第二个“三”,也表示“正”的意思;“布达”,则表示觉悟。这个词合起来,就表示“正等正觉”。像“出有坏”一样,“正等正觉”也是表示佛陀功德的一种称号。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现在讲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所以,我们应当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神咒”这个词,在藏文版中没有,而是以“般若波罗蜜多咒”代替的。

  平时我们认为,六字真言、金刚萨垛心咒等口中念诵的词,才是所谓的“咒”,但实际上“咒”并不一定是词,“咒”的本体,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有广大神通、有神奇之力的咒语。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就可以彻底断除可怕的轮回,获得佛果。

  “是大明咒”,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证悟空性的智慧,所以能断除无明;因为能够断除无明,所以叫大明咒。

  “是无上咒”,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般若波罗蜜多是证悟空性的智慧,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咒,没有什么更上乘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已经是最顶极的智慧了,所以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无等”,是无敌、无与伦比的意思,在此处特指佛,因为佛陀是谁也不可与之比肩,任何人都不能与其等量齐观的;后面的“等”字,表示等同、相等的意思。“无等等”合起来,表示修般若波罗蜜多可以使众生与佛陀同等成佛。佛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佛。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可以断除所有的痛苦,是真实不虚的。

  这里所讲的“真实不虚”,和前面所讲的一切法都是虚幻,没有一个真实不虚的法之间并不矛盾,这要从二谛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前者讲的,是一切法的本体,是从佛的境界而言的;而后者,却是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执着是错误的,相对来说,空性是准确的。

  另外一种解释,整个世界全部都是虚幻的,这个虚幻世界的基础,一切万法的基础,就是空性、光明。空性光明却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可以说是真实不虚的。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之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