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P34

  ..续本文上一页迹,(前辈诸师的遗迹)

  曾于涅区地中心,

  足迹多次周遍行。

  诸大寺院持律众,

  如莲池中游鹅群,

  深广正法庆宴中,

  得赐善缘围绕行。

  显密教义多妙门,

  智慧明镜全显清,

  教义须现为教授,

  多番励此超群英。

  由此力中显密经,

  要义现为教授义,

  自修并教他众生,

  诸佛同声赞此情。

  片面道中未漂行,

  一座知取诸经义,

  用作修行教授深,

  从此恩中获定解。

  空性缘起之双运,

  中观要扼凡庸迷,

  圣师徒示正理情,

  稀有教导师获真。

  修与未修空相印,(皆以空性作印证)

  何时亦未成相违,(修与未修时,以空性印证都不矛盾)

  耳中仅闻此妙论,

  亦能摧坏生死根。

  身语意之微细史,

  亦成文殊悬记情,

  不为利众之事业,(大师所作的事业无一不为利益众生)

  佛观亦无此缘因。(就是佛限观察也不见有丝毫不为利众生的因素)

  [注释]

  [1]别解脱律七种:即比丘和比丘尼两种律仪,沙弥和沙弥尼两种律仪,优婆塞和优婆夷两种律仪,加近住律仪共七种。

  [2]止贡·久典贡波: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创始人。

  [3]天成五聚一体的大悲观音像:指拉萨大昭寺中的十面千手千眼观音像。据传说此像天然而成,内装一尊檀香木天生观音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三人去世时,灵识均入其中,故有天成五聚一体之称。

  [4]玛尔巴:名却吉洛追(意为法慧)(1012—1097年),宋代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曾三赴印度,听受密宗。有著名的米拉日巴等弟子多人。

  [5]米拉日巴:名妥巴嘎(意为闻喜)(1040—1123)年,宋代藏传佛教著名的修行成就大师,从师玛尔巴,求得密法,专心苦修,终得成就。著有《道情歌集》,弟子有热穹巴和塔波拉杰等人。形成噶举派中的修行派。

  [6]《慈氏五论》中的后四论:指《庄严经论》、《宝性论》、《辩法法性论》、《辩中边论》。

  [7]中观五论:中观本系六论,由于所讲十七种已有解释《中论》的《入中论》,因此除《中论》外,指《破邪论》、《七十空性论》、《六十理论》、《细研磨论》、《宝鬘论》等五论。

  [8]天子魔:四魔之一,指他化自在天子魔,此魔障碍佛道。

  [9]烦恼魔:四魔之一,烦恼能恼乱身心,障碍菩提,故名为魔。

  [10]立大柱:玛尔巴有四大弟子,称四柱弟子。这里是借用玛尔巴所说“立大柱”,是说能继法统如大柱般主要的弟子,或许也是指穹波特巴修土而说。这是赞扬穹波特巴如四柱弟子那样重要。

  [11]夏鲁派:14世纪初,元代藏传佛教大师、西藏著名史学家布顿大师久住于夏鲁寺讲学,僧徒甚多,形成夏鲁派。

  [12]下三部密续部:指事部、行部、瑜伽部。

  [13]窝敏:藏语译音,意为色界最高之天界即色究竞天。系金刚持住地,亦即报身佛住地。

  [14]资粮道和加行道:资粮道或称资粮位。修道五位中之第一位。即登菩萨地以前,最初应积福慧资粮于修佛之道。加行道为五位中之第二位。即为入“见道”而修之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之加行。

  [15]三法衣:祖衣、七衣和五衣。又称三衣。

  [16]扎日:西藏自治区珞隅地区一神山名。在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噶举派喇嘛意希多杰始说此山为密宗胜乐金刚圣地。首创猴年朝山之例。

  [17]甘珠尔:佛说经教的藏译本,因版本不同,有分作一百函、一百零四函和一百零八函者。

  [18]丹珠尔:一切译成藏文的佛经释论和注疏,还有部分藏族学者的著作及工艺、医药等类著述。

  [19]上下对法:指《阿毗达摩集论》和《阿毗达摩俱舍论》。

  [20]安居坐夏:佛教律制比丘于夏季雨季三月,安居一地,足不出户。

  [21]法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宗喀巴大师以一切教证功德,首创教法之心要——说、修清净宗规,作出伟大的利益佛教和众生事业的情况

  继后,宗喀巴大师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前去沃卡。冬季和第二年的春季里,都驻锡在嘎普。对沃卡的僧伽大众讲授了许多教法。之后,大师去到唉得乌惹寺中,安居坐夏,并对唉寺的僧伽大众,讲授了许多教法。对其他许多前来集会的一般俗家大众,传授皈依和斋戒法等,安置他们于善道中。大师在这唉寺驻锡时,阅读到至尊米拉日巴所著的《中阴问答法类》,他对于这一不共的密宗教导,心中生起了极大的定解。于是对这一部论著,作了隆重的供养。这是出自《宗喀巴传使具缘莲花盛开之日》中所说。那时,大师的首要弟子察柯温波·阿旺扎巴(意为语自在称)按照以前他前往康区时,应允在嘉绒地方建立一座寺庙的诺言,在昌哇的边隅,修建了达昌寺,然后将所有情况,致书于大师。大师在复信中,训示他应当严守戒律,并写作了《道之三要》随函寄给他。在书信的结尾中说:

  “阿旺扎巴具慧徒,

  我之信教汝追踪,

  一切生中诸行愿,

  相应而行成佛时,

  首份甘露赐汝用。”

  后来,他再次致书于大师时,大师写作了《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复函附寄给他。

  大师在冬季里去到沃卡的乍东寺中,勤修甚深道(生圆)二次第合修之瑜伽。此后,大师去到精奇寺,朝礼弥勒怙主像,并在那里想到大神变节日的大愿法会,于是在十五天的时间中,不断地陈设广大而且庄严悦意的供养。同时发一伟大宏愿——祈愿教法与一切众生,于现时和永久的时间中,都能获得增长利益和安乐。据说那时,大师观想迎请所供诸佛尊时,迎请来的东方的一切如来,都是白色的毗卢遮那身像,遍布于东方的虚空界.同样迎请来南、西、北和上方的一切如来,依次为南方宝生如来,西方无量光如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上方不动如来等,遍满于上下周围的一切虚空。诸如来的身像组成如竖立的圆形帐幕,都在受用所有供物。那时,所供如来和供养人都以大乐空性合为一体,都出现于大乐空性游戏中。后来。大师在拉萨举行大愿法会时,也不断地发现那样的现象。这在勒宁巴·衮噶德勒所著《宗喀巴传诚信之岸》中有明显的记载。又在一切智克珠杰所著《宗喀巴密传》以及嘉木样协巴所著《宗喀巴传布绘仪式》诸书中说:“大师在麦隆的甲索普兴办大愿法会时,发现有同样的现象。”显然这是先后不同年代的两码事。也就是说,在先后不同两年中,在这些和那些地方轮番作大愿法会时,不断地发现相同的现象。不必狹隘地一概而论推想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发现过,是否在其它地方就未发现。此后,在春季里,大师对那里的以阿阇黎十难论师达玛仁钦为首的二百余三藏法师讲说了许多显密教法。

  大师在精奇寺驻锡时,有第穆圹人洛洛坚赞(意为智幢)前来拜见,对大师生起了真佛的思想。大师也称赞他是知业果的小沙弥。那时,大师派遣了九名聪慧的青年僧人,前往觉摩隆求学。娘布方面的许多具缘众生心口如一地生起极大信仰,前来启请大师。大师应请前去娘布的挡多寺,在那里安居坐夏。并对那里的僧伽大众大转*轮(即多次传法)。对其他会众也作了广大的今生后世的利益事业。当大师前往娘布的挡多寺时,在一河口处,大师戴的帽子掉入河中,大师示悬记说:“我的教法传承将会像这河流一般潮涌不断兴盛不衰。帽子停于何处,其地将有讲说中观之规兴起。”如大师所悬记,在娘布的桑生岗地方,果然建立起大乘*轮寺。这是嘉木样协巴所说的。由此看法,早期中,桑生大乘*轮寺即已大宏中观的讲说和听受之规,是无可怀疑的。又前代流传这样的说法:大师在从娘布去到工布的途中,向一妇人问道:“从此前往,前面是什么地方?叫何地名?”答说:“是辛巴塘(意为屠夫坪)及察多塘(意为血色坪)地方。”大师心想,这些地名不吉祥,改叫夏色搪(意为黄帽坪)吧!在未动身之间,为了表示缘起,将帽子及法衣的穗头和净瓶的外套等物放于水流中,帽子流到的地方建立了桑生寺;法衣的穗头流到的地方,建立了穗头寺;净瓶外套流到的地方,建立了净瓶噶敦山寺。又在《噶丹教法史》中说:“至尊绛伯领波(宗喀巴转生兜率之名号)前往娘布的挡多时,帽和手杖坠入于河中。因此大师说:我的教法将如河流般的长远。而且能除烦恼的焦渴病。尤其是手杖漂流到的那一地方,将兴起讲说般若波罗蜜多的寺院。帽子流到的地方,将兴起讲说中观的寺院。”如大师所说的那样,后来手杖流到山口停住,该地建立了山口寺。宗喀巴大师嫡传弟子三化钦波却帕(意为大菩萨法圣)在娘布建造了桑生岗,即大乘*轮寺。果如大师所示,是帽子流落的地方。由这一缘起,此寺大宏中观讲说之规。预言中所说法衣的穗头和净瓶的外套放于河流中等事,在各教法史中未有明确记载。总之,大师之帽子流到之地,建立桑生寺,此寺大宏中观教法,在各史书中都是相同的。大师到过夏色塘地方也是肯定无疑的。现在夏色塘地方,有宗喀巴大师的宝座和足印。在这以下的一带地方,大师虽未亲莅,但是为了宏扬教法,也作了广大的悲心关怀和发展的缘起。

  那时,本钦南喀桑波(意为虚空贤)请俄译师的寺庙住持人大阿阇黎衮却楚臣说情,请大师前往吉学地方,此前已多次启请过,这次所派的劝驾使者又已经来到。大师也有意朝谒释迦如意摩尼像等(指拉萨大小昭寺中的释迦佛像)。于是在那年的秋季里,大师到吉学驻锡布达拉。大师为桑、邓、贡三寺及噶、觉、树三寺的数以千计的三藏法师们大转*轮,并讲授了《中观光明论》、《毗奈耶》和《道次第》等。

  第二年铁龙年(庚辰),大师年届四十四岁,在春季到来时,他前往噶哇东寺,为大海般的有根器的应化众生,极为详尽地讲说《菩萨地戒品》、《事师五十颂》和《十四根本罪》等。他这样做…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师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