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佛像、经、塔等;五十三岁时,于大神变节日期间,在两尊释迦佛像[38]前,供上妙佛冠、衣装、供物等。从初一日起,直至十五日之间,在诸尊佛像前,作盛大供养,对僧众作承事供养,对贫穷大众,广作布施等广大纯洁的供施事业。前藏及边缘地区的难以数计的众生,都被安置于解脱和成佛的正道中。开创了与往昔印度史事相同的拉萨大愿法会著名事业,是第三大事业。
大师年届五十九岁时,在羊年内,新建漾巴金佛殿(甘丹寺内一佛殿),并新造密集、胜乐、金刚界等立体坛城,当用珍宝新造诸像时,发现虹霓光彩,自然现出的许多稀有瑞征,作开光法事时,也发现许多稀有瑞征,并结合诸坛城倡建修供仪轨,如密续意旨而作的清净传统作法,成为著名的“甘丹修供大法”。以上事业,为第四大事业。
此外,在《宗喀巴传嘉言集》等书中说:“至尊宗喀巴大师的修持次序是:从刚过午夜起,大师修密集自入广法后,继修五次第很长时间。又从天明起直至太阳出时,修能怖金刚二次第广修法。又从太阳出后起直至上午进食之间,念诵任随一种显密经典约三十页。以五大陀罗尼为首祭供事部、行部的许多垛玛后,具足饮食瑜伽(密宗进食的修法)用餐时,为诸格西和求学诸人解决著述和教义中的疑难。之后,背诵甚深三经而作回向等,继造小泥塔十座和无量寿佛、药师佛、文殊、救度母等像各七尊。至正午时,就《甘珠尔》和《丹珠尔》任何一种作一次适当的谈论。在著作之余,从日初偏西时起直至黄昏之间,修红、黑阎摩、能怖三尊、六面天等之护摩法,修大轮金刚、四臂怙主、六臂怙主等现观供养垛玛、回向等法,修古贡护法、狮相佛母、枳姑护法和烟黑母之垛玛、回向广法,以及鲁哼巴传规的胜乐自入法、胜乐五次第等法,这些都是依决定的次第而修的。此外,一日中还要念诵“啥肯札惹”万遍,胜乐七字真言三千遍,“阿惹巴札纳”七千遍。即使在闭关中,也为众人讲授显密教法两三次。在说法中,也观垛玛而作回向,或观修本尊。由于大师住于圆满次第三摩地中,不共的法行,是无量无边的。因此,在一般共通的境界看来,也是只见大师刹那刹那中,都在不断地作出利他的伟大事业。这是所有大地之上的圣贤大士们的天性本质,而不是一般凡俗诸人所能创造的。”以此之故,克珠玛微尼玛作颂说:
“我师怙主口中息,
亦能成熟众有情,
福慧行圆他无论,(福慧已圆满,其他更不待说了)
众生之亲前启请。”
又关于大师所见净相和所有悬记诸情节,在格追勒桑所著《宗喀巴传》中说:“如过去多次所说的身、语的现见诸相中,分根识性能真实现见与修悟和梦中的意识所现见之相二者。第一种:是未获得天眼和天耳的神通,根识性是不能见本尊佛等的身、语真相的。第二种:意识所现见中复有二者:一、自己的心境所现见;二、依外境作用而有的现相。依外境作用而有之中,又分依不顺方(异品)之境相及依顺方(同品)之境相二者。依顺方(同品类)之境相又有二:一、出世间者所依;二、世间者所依。出世间者所依中,又分特殊相和一般相二者。这些虽有详说的必要,但恐文繁累篇。因此,在此间仅略说一些入于智理的门径。希具智诸人对此种情况,有所领会为祷!”在此间也为了使具智诸人有所应智而撰出。总的说来,即应知一切智宗喀巴大师出现的诸现相和悬记,都是具天眼和天耳的神通之境,是无垢的慧观,完全是清净的行境。
于此断句处,作中间赞颂说:
宽广庄严大地城(漾巴金意为广严城)
为使众生福善生,
于此新建寂静寺,
空前营造决进行。
运用上妙珍宝材,
所成坛、像、佛殿等,
等同毗休嘎玛身,(毗休嘎玛传为神工)
工师技巧以建成。
尔时虹彩现佛身,
运用禅笔绘始成,
五彩光成双运身,
除真降临有谁能。(除佛灵识真实降临外,其他谁也不能)
以故如现工庄严,
除依幻化假相外,
实际是由清净慧,
神变庄严是真情。
虽是真实慧戏现,
但他眼界佛海丛,
加持再降开光法,
广大仪轨修法中。
广博十方一切刹,
诸佛如云集来临,
能依所依等无别,
来入奇观广无垠。
胜乐坛城之主尊,
是师现时空行众,
供金刚歌悦师心,
戏现俱生大乐生。
文殊听差阎摩王,
真实为师作仆役,
由彼文殊教理成,
依他任何徒劳辛。
他者多年勤无成,
我师刹那示现中,
伟大事业无穷尽,
除佛大圣有谁能。
如是师之事业聚,
虽具无边天眼通,
亦难尽识如我等,
欲见少分亦无能。
因此但从深海中,
取如发端小水滴,
得此善缘说少份,
知是师恩信愈增。
[注释]
[1]三乘和四宗:三乘,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四宗,经部、有部、唯识、中观。
[2]温萨耳传:格鲁派由温萨巴大师口耳相传之传承。
[3]圣道:是指大小乘证得见道以上的地和道。
[4]大神变节日:释迦佛世尊降伏外六师等示现大神变的节日。宗喀巴大师在这一节日,在拉萨大昭寺中,大兴供养,并发宏愿。
[5]优婆离: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者。系初次结集律藏者。
[6]初次结集:佛灭后五百天大阿罗汉相会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由阿难诵经藏结集经藏;由优波离诵毗奈耶结集律藏。亦称第一次结集。
[7]噶当法源:是说由仲敦巴创建热振寺,遂成为噶当派教法发源之圣地。
[8]有缘四徒:指玛尔巴的四大弟子,即俄·却古多杰、楚敦·旺格多杰、麦敦·村波、米拉日巴等四人。
[9]第五世达赖喇嘛:名罗桑嘉措(意译善慧海,1617—1682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应清帝诏赴北京,1655年受册封赐金印,遂得正名为西藏等地藏传佛教之主,过问西藏政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圆寂。
[10]释迦耶协:(明史作释迦也失)即大慈法王——释迦智。1409年,明成祖永乐七年,代替宗喀巴大师应诏赴北京,1414年二次入朝,受封大国师。1419年建色拉寺。系宗喀巴大师大弟子之一。
[11]轮王七宝: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将军宝。
[12]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
[13]八吉祥物:明镜、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黃、黄丹、白芥。
[14]三轮:指施主、施物、受施者三方面。
[15]舍卫祗陀林:古印度舍卫城祗垣精舍,释迦牟尼居住之处。
[16]三律:密乘、菩萨乘和别解脱三律。
[17]八功德:佛书中说,圣水具有凉、香、轻、柔、清、无垢、饮之不伤腹、饮之不伤喉等八种特性。
[18]三毒和五盖:三毒,贪、瞋、痴。五盖,掉悔盖、瞋恚盖、昏睡盖、贪欲盖、疑法盖。
[19]帝释:三十三天界之主,又名因陀罗。等于汉族所说玉皇大帝。
[20]内寝侍役:旧时西藏藏王和宰官及高贵喇嘛等的卧室仆人。
[21]影胜王:佛在世时,摩揭陀国王名。亦名频婆娑罗王。
[22]善星:善星比丘,传说曾侍佛而起邪见者。但一切经典中无此根据。
[23]宁玛派:藏传佛教旧译密乘派系名,八世纪中,吐蕃王赤松德赞时,由印度传入西藏,莲花生加以宏扬。此派帽尚红色,汉族人士称之为红教。
[24]天授:释迦牟尼的弟兄,他对宗教的见解与释迦牟尼不同。
[25]中劫:佛书说人寿由无量岁下降到十岁中间的长久时间,年数是难以计算的。
[26]噶丹圣寺:亦写作甘丹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汉族称黄教)三大寺之一。1409年(明永乐七年己丑),宗喀巴大师所创建。为格鲁派祖寺。
[27]圆劫时:佛书说南赡部洲(即此世界)人享受法、财、愿、乐等最为圆满的时代。时间为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在此时间中有拘留孙佛(古佛)出世。
[28]五无间罪: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及恶意由佛身出血。
[29]近五无间罪:欺比丘尼、弑住定菩萨、杀有学僧伽、夺僧伽资具和拆毁灵塔。
[30]姑学:藏语译音,衡量金银重量的单位名称。一姑学约市制七分多。
[31]密严刹土:即色究竟天,为金刚持地,即报身佛住地。
[32]格敦珠:意译为僧成,宗喀巴的弟子。1447年倡建札什伦布寺。后人追认他为第一世达赖。
[33]伍如:吐蕃地名,指以拉萨为中心,东至桑日,南至马拉山脉,西至尼木,北至朗马一带地区。为吐蕃四如之—。
[34]绛钦却杰:意为大慈法王,即释迦耶协,明史称释迦也失。元1419年由他创建拉萨色拉大寺。
[35]布敦派:元代布顿·仁钦珠住后藏夏鲁寺传出的藏传佛教一派,又名夏鲁派。
[36]千股杵:帝释手中所持的千股金刚杵,威力最大,百神畏惧。
[37]诤劫:佛书说人世间的道德、财富、享受、安乐四者之中,能具备其一的时代。
[38]两尊释迦佛像:指拉萨小昭寺及大昭寺内的两尊释迦牟尼像。
五、宗喀巴大师的一切事业中的主要事业:讲说、辩论、著作三种事业;善巧、戒严、贤善三业;以及从获得成就地位而作利益佛教和众生事业的情况
对于这一题目,兹以提纲总说的方式来发挥,并用易知的说法,使尊卑大众都能生起定解。当知宗喀巴大师的事业,是由具足善巧、成就二德之门,除唯一为利益佛教和众生而作的事业外,至于借利益佛教之名,而谋高大权位,储集财物,占有田地和经商生利,拥有奴仆和牛马,镇敌护亲等的企图,不仅大师无此动机,凡是属于大师的弟子侍眷以内的人等,也都不入于以上的那些企图中。他的一切行为,完全立足在诸佛所喜之道中,这并非是愚执虚构奉承之词…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