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宗概要 第八章 律宗▪P2

  ..续本文上一页,即是使双方当前辩论,引证三藏教法或戒律条文而决定是非。二、忆念毗尼,即是令别人根据忆念陈述以决定当事人犯或不犯。三、不痴毗尼,即是有比丘当发痴狂病时犯罪,病瘥以后与以不痴羯磨,使之参加说戒僧中。四、自言毗尼,即是对犯戒比丘,不加威力,但令其自发露罪行而决定之。五、多语毗尼,即是僧中争论长时不息,即行筹按多数表决之。六、罪处所毗尼,即是比丘犯罪,以重为轻,不自首本罪,便于僧中白四羯磨,依其本罪给以治罚,候其伏罪,然后解除。七、草复地毗尼,即是僧中两派争论不止,即由两派各推一上座,互陈灭争之言而止息其争论。

  在家五戒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四是性戒,后一是遮戒。/\关斋戒是一日一夜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歌舞妓乐故往观听、不花香着身、不坐高广大床,此八为戒,又过午不食是斋。沙弥十戒前八与八关斋戒同。不过午食为九,不捉金银宝物为十。六戒是一不染心与男身相触,二不盗人值四钱,三不断畜生命,四不作不实语,五不过午食,六不饮酒。具足戒中四波罗夷即是不淫、不盗、不杀、不妄语。不淫是不与人畜鬼神等共行淫事,小盗是不盗值五钱物,不杀是不杀害人命,不妄语是不妄说自得上人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第七十五节 作 持

  随顺圣教,作法行事,名为作持。戒本所列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是止持相;羯磨所结大科以及受戒、说戒等二十犍度是作持。犍度是梵语,义为聚或蕴。二十犍度是:一、受戒犍度,二、说戒犍度,三、安居犍度,四、自恣犍度,五、皮革犍度,六、衣犍度,七、药犍度,八、迦缔那衣犍度,九、拘啖弥犍度,十、瞻波犍度,十一、呵责犍度,十二、人犍度,十三、复藏犍度,十四、遮犍度,十五、破僧犍度,十六、灭争犍度,十七、比丘尼犍度,十八、法犍度,十九、房舍犍度,二十、杂犍度。受戒犍度是关于白四羯磨受具戒法、制定和尚法、弟子法、阿阇梨法以及十三遮难不许出家之规定。说戒犍度是布萨说戒之法,即算定时日,施设说戒堂,说戒种类,关于病比丘与愿及与清净,诵戒者资格,于一说戒处中旧比丘与客比丘之关系等规定。安居犍度是关于安居之法,即是参加安居之资格,房舍卧具之分配,前安居、后安居之分,安居之处所,中途出界外之作法等。自恣犍度是安居满时自恣之法,即是自恣的时日和处所,自恣作法及非法自恣,自恣中归比丘与客比丘之关系等。皮革犍度是关于皮革用具之法,即是使用与蓄积革履、卧具、床、辇等其他革制用具之限制。衣犍度是关于着衣之法,即是受持粪扫衣、十种衣、壕间衣、愿衣、檀越施衣、三衣等,割截衣之裁制,衣之分配与借贷,病比丘之衣法等。药犍度是关于比丘食用及病比丘医药之法,即是比丘食物,病比丘服医药及诸病方剂等。迦絺那衣犍度是受功德衣法,即是受法、衣法、受持期间及合法等。拘啖弥犍度是由拘啖弥国比丘斗争,分裂为二部,各别说戒羯磨之因缘,制定如何同住处及不同住处,乃至于作不见犯、不忏悔、恶见不舍等羯磨法(不同住)及以和合僧还解(同住),斗争比丘之处理,关于犯罪人及护法匡众料理事人的条件。瞻波犍度是由于瞻波城伽尸国一比丘为客比丘非法举罪之因缘,制定羯磨之如法和非法,非法羯磨有七种(即是非法非毗尼羯磨,非法别众羯磨,非法和合羯磨,法别众羯磨,法相似别众羯磨,法相似和合羯磨,作呵不止羯磨。)呵责犍度,亦名羯磨犍度。为般荼与卢伽二比丘好斗争,因与呵责羯磨。受呵责羯磨者有三十五事不应作。呵责犍度之如法和非法,及解呵责羯磨、又摈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羯磨、不见罪羯磨、不忏悔罪羯磨、不舍见羯磨等总为七羯磨,其不应作乃至解羯磨之法。人犍度,又名僧残悔法。即是犯僧残罪者忏悔治罪之法,有覆藏羯磨、本日治、六夜摩那埵、出罪羯磨等法。覆藏犍度,即是比丘作覆藏羯磨乃至出罪羯磨者为除灭其罪垢所应作种种行。遮犍度,亦名遮布萨法,即是遮止犯戒比丘说戒之法。比丘内有五法。可以从他求听、举罪,遮说戒。有如法和不如法,作法及不成及病比丘遮说戒法等。破僧犍度,即是叙提婆达多立五事非法,破众僧,往至伽耶山中别立僧团事。灭争犍度,立七灭争法。比丘尼犍度,即是比丘尼受戒等法,制八敬法,许女人出家,及比丘尼受具作法、日常行法等。法犍度,又名威仪法。即比丘日常威仪,如客比丘法、便厕法、立食法、阿兰若法、食上法、染衣法等威仪作法。房舍犍度,又名卧具法。即始自地敷、床、褥、枕、衣等乃至房舍卧具之造作和设备,经堂、池、墙、植树、浴室等法。杂犍度,即是使用钵、刀、镊、装饰具、漉水囊等,制作修理衣钵等细则。

  

  羯磨,此云作业。即是僧中办事的规制,必须当众宣告,事情获得一致同意方为成办。羯磨必具四法:一、法,即羯磨的作法;二、事,必须有所举的事实;三、人,必须有法定的人数;四、界,必须行羯磨处结果。其作法有三种:一、僧法羯磨,凡一百三十四法,其中单白羯磨三十九法,白二羯磨五十七法,白四羯磨三十八法。二、对首羯磨(对一人乃至三人说),凡三十三法,其中但对首二十八法,众法对首五法。三、心念羯磨,凡十四法,其中但心念三法,对首心念七法,众法心念四法。僧法羯磨有四种僧:一、四人僧,除受戒、自恣、出罪,余一切羯磨应作。二、五人僧,除中间受戒、出罪。三、十人僧,除出罪。四、二十人僧,一切羯磨应作。 第七十六节 菩萨戒

  戒有大小乘之分,小乘戒亦名声闻戒,即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大乘戒名菩萨戒。声闻戒唯人得受,菩萨戒趣生但通法师语者皆受。声闻戒,出家五众必从他受,在家二众通自他受。菩萨戒是七众通自他受。声闻戒是尽形寿受,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所以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无舍。

  菩萨戒有三聚净戒:一律仪戒,即七众所受别解脱戒;二摄善法戒,即六度行,所谓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三饶益众生戒,即四摄行,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菩萨戒相,如《大宝积经·宝髻菩萨会》,《大般涅槃经》卷十一,《菩萨内戒经》,《优婆塞戒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四十六,《瑜伽师地论》卷四十至四十二,《菩萨地持经》卷四、五,《菩萨善戒经》卷四,《菩萨善戒经(一卷)》(以上四经同本异译),《梵网经》卷下,《菩萨璎珞经》卷下等各各所说。《瑜伽师地论》说四波罗夷、四十二轻戒,《菩萨善戒经》列八波罗夷、五十轻戒,《菩萨璎珞经》举十波罗夷,《梵网经》说十重四十八轻戒。

  现世所遵行菩萨戒唯有两种:一梵网戒,即是依姚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卷下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二瑜伽戒,即是依北凉昙无谶所译《菩萨地持经》及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所说四重四十二轻戒。北凉昙无谶所译《菩萨戒本经》及唐玄奘译《菩萨戒本》即是录出别行之本。罗什传授菩萨戒法,依中观宗以非色非心法为戒体。受者于答曰能持,戒体便生。昙无谶传授菩萨戒法,依瑜伽宗以无表色为戒体。戒师授戒竟,必须起立白十方佛,于是由十方佛戒体滋长而灌注于受戒者身心。汉地菩萨戒的传承,一向是受依瑜伽,随依梵网的。

  

《八宗概要 第八章 律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