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20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心呢,应无依持。生无色界的时候,要离开这一切种子异熟识,离开这个阿赖耶识,这个异熟果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染污善心应无依持,还得阿赖耶识作为种子的依持,作为种子。

  这个无色界跟有色界、色界完全不同,它无色。我们现在所谓宇宙,这个太阳、地球等等,还是有色,那无色,要按这个印度的宇宙的看法,这有色的,还不是就完全包括了整个宇宙,还得有无色。

  所以这无色界也是问题,现在我们这个星球,种种的都包括不了无色界。色界呢,也是有许多问题,到第四禅,静虑,它就是以舍受,色界、都是受,以受不同来形成许多不同。象无想天吧,它就无想,而且无想天是一种外道的,所以这些宇宙的情况,那跟一般我们所认识的宇宙是很有不同的地方。

  说非等引地跟等引地,这就是,这宇宙要划分的话,有这个等引地、非等引地,我们现在就是非等引地,等引地到底是怎么个状况呢?等引地还包括了无色界,到色究竟天,无所有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到非想非非想处,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宇宙是怎么一种情况,它这结构是怎么个情况,跟现在有很大不同。

  有色的东西,就拿太阳这个大火球,你说它有实体没有实体?根本,你要画一个边儿,在这边以内,这是太阳,这边能画出来吗?画不出来,它时时刻刻在变呢,那火球时时刻刻在变呢。北京市,也画个圈,这个圈以内是北京,我们现在也属于这个圈里的,不过这个圈,是不是时时刻刻有变动呢?你想的圈跟我想的圈一样不一样呢?都是问题,有没有这么个圈?

  所以色法这东西,你看起来是牢固不可破的,但是要真正想起来,这色法,是怎么回事,它有个整体没有?有个“一”没有?常一不变的这个“一”有没有?我们说常,是时时刻刻在变,这个一呢,一般我们有生的有情,有个一的问题,好象首机尾应,尾机首应,好象有个一体,有一。所以认为有我的话呢,就好象有一个统一体,那么世界是不是有个统一体?每一个动物是不是有一个统一体?都是问题。

  “复次,生无色界,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染污善心应无依持”,这是说世间的清净。  

  “又即于彼若出世心,正现在前,余世间心,皆灭尽故,尔时便应灭离彼趣。”要真正生起我们出世间的心,无漏的心,正现在前,余下的世间心,有漏心,皆灭尽,都灭,都没有了,已经离开我们这个天趣、人趣,已经离开了,要没阿赖耶识时,就一下子变动,就完全变了。  

  “若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出世间心现在前时,即应二趣悉皆灭离,此出世识,不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趣,亦不应以无所有处为所依趣,亦非涅磐为所依趣。”

  到了无色界,出世间心要现在前时,余识都灭尽了,若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生在这两个处,“出世间心现在前时”,我们已经生到非想非非想处了,要是在那个时候出世间心要现在前,就应该这二趣“悉皆灭尽”,就是一下子都灭了,要没有阿赖耶识的话,它一下子就转动了。因为什么呢?“此出世识,不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趣,亦不应以无所有处为所依趣,亦非涅磐为所依趣。”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人在将要死的时候,他因为造善造恶的不同,于是乎有从下边这个所依身慢慢冷却,有的从上往下慢慢冷却,要不信有阿赖耶识的话呢,“皆不得成”,这种现象都不会有。  

  “是故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者,此生杂染亦不得成。”前边都是讲生杂染不成,这个生杂染,包括以至到无色界天也是生杂染。  底下讲这个世间清净不成。  

  “云何世间清净不成”呢?“谓未离欲缠贪,未得色缠心者,即以欲缠善心,为离欲缠贪故,勤修加行”。为未离欲缠的贪,来勤修加行。  

  “此欲缠加行心,与色缠心不俱生灭故,非彼所熏为彼种子,不应道理。”这还是指的世间的清净、世间的善心,要离开阿赖耶识也是不成。因为什么?未离开这个欲缠的贪,未得色缠心,在这种情况底下,“即以欲缠善心”为离这个欲缠贪故,“勤修加行”,以欲缠的善心,为离这个欲缠的贪,来勤修加行。“此欲缠加行心,与色缠心不俱生灭”,这两个心呢,都不俱生俱灭,交互相应,“非彼所熏”,并不是它的所熏,“为彼种子,不应道理”,这两个心不俱生俱灭,没有相应,那就没有熏习,所以“非彼所熏,为彼种子而不应道理”。  

  “又色缠心,过去多生余心间隔,不应为今定心种子”,用过去色缠心,“多生余心间隔”那你过去虽然有这个色缠的心,但是,因为过去多生“余心间隔”,其他的心来间隔,“不应为今定心种子”。要没有阿赖耶识的话,你过去的那个色缠心,那个定心种子没有,就没有。  

  “唯无有故,是故成就色缠定心,一切种子、异熟果识辗转传来为今因缘,加行善心为增上缘。”过去熏习的色缠的那个种子,为现在的因缘,那加行善心为增上缘。  

  “如是一切离欲地中如应当知”,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过去的那种色缠的定心的种子,现在也提不到加行的善心作为增上缘。所以这都不能够成立,这个世间清净心呢,不能成立。  

  “如是世间清净,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理不得成。”  

  底下又说,“云何出世清净不成?”清净有世间清净,有出世间清净,前头我们已经讲了,什么是世间清净,什么是出世间清净,都跟这个所谓无我无常这个理论有关系,跟这个真如有关系,就是跟这个能对治这方面有关系。

  大家回去再看一看,以后就比较容易些了。

  

《摄大乘论 第20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第21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